APP下载

浅析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

2022-02-21王红英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3期

摘要:四川攀枝花作为典型的三线建设城市,其建设过程中遗留的三线建设时代烙印,是其丰厚而宝贵的文物遗产与文化资源。攀枝花通过相关文物遗产与文化资源的传播推广来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从而助力攀枝花的转型发展。本文我们将针对攀枝花三线建设、城市化进程及新时代创新发展中的三线文物遗产保护与三线文化资源的传播推广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当前攀枝花市的转型发展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三线建设;攀枝花;文物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开发

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城市化建设发展是我国三线建设中的典型代表。通过三线建设,攀枝花成功打造了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为我国的发展贡献了特殊的力量。其工业建设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交通、能源、邮电等城市基础设施质量不断提升,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战略城市。攀枝花明确的三线建设时代印记作为重要得文物与文化资源,既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相关建设历史,也可以作为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来帮助攀枝花进行城市文明建设与转型发展。接下来我们进行具体探讨。

一、三线建设概述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周边局势紧张,新中国面临巨大战争威胁,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强国防实力,降低战争威胁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为此,自1964年起,由中央政府主导,在全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规模浩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并配套开展了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全国的国防实力,改善全国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格局。而对三线建设划分,则是根据当时中国区域内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地区,攀枝花(时名“渡口”)正是属于三线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通过三线建设,逐步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等门类相对比较齐全的战略基地,同时也使得攀枝花成为了新兴的工业城市。

二、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

攀枝花是全国三线建设大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的工业化城市,其建设期间遗留的时代印记使攀枝花市成为了极具文化内涵的城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对于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联却了解不足,一定程度限制了当地文化建设和城市转型发展。接下来我们具体探讨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联。

(一)三线建设推动西部工业发展

为了更好的提升经济和国防实力,我国三线建设在西南西北地区陆续加强了重工业打造,希望通过对铁路、冶金、国防等方面的建设来增加综合国力。在派遣了部分技术人员支援并成为地区工业发展骨干后,很快就使得三线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攀枝花地区是三线建设发展的核心地区,其攀钢集团、十九冶集团等至今都在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三线建设对于西部的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我国东西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赶上脚步,缩短了经济发展差距。

(二)攀钢基地建设是西部工业发展的重点

攀枝花地区是南向出川门户,又因其内部矿产资源丰富,富含钒钛磁铁矿及各类稀有金属,极具战略地位。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全省探明储量的72.3%,也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在当地建立钢铁基地,能有效利用其矿产资源来加强工业建设,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有发展。考虑到攀枝花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及丰富的稀有金属元素,我国将攀钢基地建设成为战略后方的钢铁联合企业并作为西部工业发展的重点来打造。自开始建设以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视察并督促攀枝花钢铁基地快速建立及相应的配套项目建设。通过对攀枝花地区地质人文等的勘探以及科学规划和钒钛磁铁矿的高效应用,使得攀枝花钢铁基地成为我国西部工业发展先行区,在当时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因攀钢基地建设而形成

作为象牙微雕钢城的攀钢基地的建设使得当地的钢铁关联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建设者们投入到其发展建设中。为此,攀枝花地区也加强了对城市生活的丰富发展,配置开发了相应基础设施建设。而随着攀枝花工业地区的交通,煤矿发电等工程的开展和建成,攀枝花也逐步成为一个小型的城市;通过国土与空间资源的科学规划与精准实施,攀枝花继而成为三线建设中为国家经济发挥重要作用新型移民城市,其工业发展水平远超当时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

三、攀枝花三线文化与文物资源的传播推广

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地区,其众多建设发展的时代印记,使其极富历史厚重感,极大地丰富了攀枝花的文化內涵,使其成为了一座极具文化特色的时代背景城市。当前,攀枝花相关文物遗址,特别是三线建设的众多生产生活物资、工器具、模拟场景、文献资料等文物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成为当前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的三线主题文化元素。当然,攀枝花三线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工作仍在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

(一)利用博物馆文物资源传播三线精神

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历史的见证者,代表着建国初期“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因此在攀枝花文物传播和推广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博物馆展陈文物资源来帮助人民认识三线建设历史,使其对党战略决策与轰轰烈烈的建设历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例如,当前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其内部保存了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的相应文物和文献史料,游客对于博物馆的游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解三线建设的艰难历程与辉煌成就。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产业发展推广城市文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的不断发展,当前攀枝花文物资源的传播与推广也可借相应手段。而目前相关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还不成体系、实用性差,制约了攀枝花三线文化与文物资源的创新利用。为此,借力当前攀枝花推动城市转型,打造阳光康养型旅游城市契机,可探索利用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多功能的应用系统,打造旅游新模式。全方位整合信息并实时发布,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实现更加优质服务,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流动。通过不断提升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消费环节中的服务质量,既可丰富新型旅游模式,也可改善旅游体验,从而实现城市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智能化智慧化融合发展。

四、小结

三线建设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路上的重要战略决策与建设标志,在三线建设发展过程中攀钢等建设基地的建设也促成了一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其中攀枝花市就极具代表性,三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攀枝花,也为其遗留了丰厚的文物遗产和文化资源。而在当前攀枝花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三线文化与文物资源的传播推广也极其重要,本文我们已针对攀枝花三线文化与文物的传播与推广措施进行了深入探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应博物馆的优化建设与智能化智慧化的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一定能更好的推动攀枝花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使其散发出不一样的时代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的三线精神,更好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国栋. 保护好传承好三线建设的精神[N]. 重庆日报,2021-10-20(006).

[2]李顺. 攀枝花地区三线建设建筑遗存的当代价值认知及保护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0.

[3]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全体与会代表. 中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攀枝花共识[N]. 攀枝花日报,2015-03-03(001).

[4]王毅,成旭.三线建设的学术史回顾及反思[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01):99-103.

[5]马新蕊. 陕西“三线建设”述评[D].西北工业大学,2003.

[6]李宗植.我国三线建设及其得失浅析[J].兰州大学学报,1988(03):17-23.

作者简介:王红英(1986.7-),女,四川省南充市,大学本科,助理馆员(初级职称),攀枝花学院,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