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懈可击
2022-02-21ELLENYANGSHERRY
ELLEN YANG SHERRY
对于见证了全球疫情的女性们而言,如今,健康的优先级毋庸置疑。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对科学地管理身体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而女性在这方面的觉醒尤为突出。她们秉持着美丽的愿景,希望自身由内而外地健康与充满活力。从自我保健、预防到个性化医疗,当代女性有着强烈的意愿去探索以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健康模式。根据2021年底GWI和ACCESS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健康经济报告》(2021GIobal Wellness Economy:Lookinq Beyond Covid)显示,目前全球健康经济规模已达到4.9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时,按每年1 0%的增长速度估算,将以7万亿美元的规模构建出一个“健康经济蓝海”的雏形,影响力不容小觑。
女性作为当今健康消费的主力群体,不但乐于接受以预防为目的的前置性健康产品,而且她们未雨绸缪的良好心态,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相关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的加速发展,使更多人从中受益。同时,人们获取健康信息、消费健康产品的方式和渠道也在发生巨变,更多兼具社交、陪伴与个性化定制属性的平台应运而生,VTN、汤臣倍健、安利等大健康平台纷纷在相关领域预先布局,這种一体化的“健康解决方案”越发受到女性群体青睐。
不管是什么样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都需要女性保持定期体检的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复旦大学医学博士、上海和睦家妇科专家朱洁萍医生建议,女性每年做一次常规的妇科健康体检,包括盆腔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对于三大女性肿瘤之一的乳腺癌,她建议普通女性从40岁开始进行筛查,不过作为首选筛查手段的乳腺钼靶检查,因乳腺钼靶属于一种X射线,女性备孕期间或低于40岁者一般不建议做:40-50岁,可以每两年做一次;到了50岁以上,由于进入高危年龄段,她建议每年做一次。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年轻化的宫颈癌她认为筛查频率需要按年龄段有所区分:21—29岁的女性,每三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每五年进行一次HPV筛查:30-65岁的女性,每五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和HPV的联合筛查;而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以往定期筛查结果都很正常,可以停止宫颈癌的筛查。
朱医生强调,任何女性,只要符合HPV疫苗接种条件的都建议尽早接种,因为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宫颈HPV病毒的风险,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几率。相关调查数据表明,9917%的宫颈癌病例都与生殖器官感染HPV病毒有关。过去中国HPV疫苗的接种率并不算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女性预防宫颈癌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疫苗供应紧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需要预约排队等待数年的情况。截至2021年底,医药企业默沙东作为HPV疫苗的主要提供商,已经通过四价及九价HPV疫苗,为超过1.650万中国适龄女性提供防护,但这个数字显然还能更高一些。有关部门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创下了新药进口从注册到获批的最快纪录。以最紧缺的九价HPV疫苗为例,它是目前覆盖HPV种类最多的疫苗,适用于16-26岁女性,从上市申请受理到有条件地批准上市只需要八天。默沙东方面接受中国媒体问询时表示,他们将努力在2022年加大HPV疫苗的供应量。目前,中国共有15个候选试点城市正在全面推动落实宫颈癌综合防控策略,争取到2030年,让15岁前适龄女孩的HPV疫苗人群接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35-45岁女性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比例超过70%,而终极目标是实现宫颈癌发病率在每十万人中不超过四人。国家卫健委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多种筹资模式,逐步开展HPV疫苗的免费接种。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朱医生说,“此外,良好的情绪、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这些生活方式对全身健康的益处是肯定的当然也包括女性生殖健康。还有如今在都市女性中常见的脱发问题,虽然主要原因不在生殖系统,但有一部分也和女性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除了定期体检、接种HPV疫苗之外,同样需要调整自身情绪,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状态。”
尽管HPV疫苗的普及任重而道远,但如今更多女性不再羞于谈论妇科问题,也开始正视私处的健康养护。相较于传统的妇科洗液,比如洁尔阴、妇炎洁,如今针对女性私处护理的洗液产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致了,有的甚至自带高级的香味,成分通常是含有消炎、杀菌、保湿等功效的植物提取物,厂家往往宣称这些产品适宜“日常使用”,但朱医生并不认可这一说法。“实际上,女性的阴道有自洁功能,因此就日常护理而言完全不需要进行冲洗,尤其是使用阴道冲洗剂,可能会破坏阴道的内环境,反而会增加疾病风险,比如患上阴道炎、盆腔炎等。当然,如果已经有炎症,那么外用的阴道栓剂或口服药通常也已经足够了,不需要额外进行阴道冲洗治疗。”朱医生推荐女性只使用清水和没有香味的无皂清洁剂来清洗外阴,既不要在外阴使用喷雾,也不必冲洗阴道。同时,朱医生提醒女性注意,在如厕后不使用婴儿湿巾或有香味的厕纸,并尽量穿舒适透气的内裤,保持干净就好,也不要为了美观穿得过紧,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隐患。
那么,日常生活中,私处不适的情况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需要立刻去专业妇科寻医问诊呢?朱医生列举了一些需要及时就诊的妇科问题:首先,如果女性持续而非偶尔地感觉到瘙痒,或是分泌物有明显的异味且不断增多,就需要找医生看一看了。其次,如果持续而非偶尔地感觉到下腹痛、坠胀或者本来规律的月经在半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包括周期、经量、经期长度在内的明显变化,比如,月经周期与原先相比超过一周以上的,或经量有明显减少或增多等,还有非月经期出血反复出现,都是需要到医院就诊的。很多女性有过月经不规律的情况,却没有加以重视,朱医生认为,如果月经周期之间的变化超过一周以上、经期持续超过一周以及痛经,都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诊,让专业的妇科医生帮助查看,排除患妇科疾病的可能。
口腔健康是构成整个身体健康的一块拼图。口腔问题是系统性疾病的征兆之一,通常发生在其它身体部位出现问题之前。源自瑞士顶级牙科诊所的专业口腔护理品牌SwissSmile的创始人Golnar Abivardi和Haleh Abivardi是一对姐妹,有专业牙科背景,她们在长期实践中观察到,女性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普遍高于男性,并且更愿意遵循医疗建议:女性对自己的外表也更挑剔,对拥有完美的笑容更感兴趣,这使得她们对高质量口腔护理产品的需求更大。同时,女性在生命的特定阶段,如怀孕期间,患牙龈炎、牙齿腐蚀、龋齿、牙周病的风险会显著提高,这些问题可能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婴儿相关:母亲体内高水平的致龋细菌会导致儿童患龋齿的几率更高:当女性到了更年期,随着雌激素减少,同样会有口腔问题产生,因此正在经历激素水平变化的女性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
有规律、正确地使用牙膏、牙线、电动牙刷等产品,有助于维持口腔日常健康,牙齿敏感或牙龈脆弱的人应注意选择刷毛最软的刷头,以便进行更柔和有效地清洁。而在口腔日常护理变得越发精致的当下,Swiss Smile也提出了“日夜分护”的口腔护理概念,“在护肤领域,皮肤在白天需要抵御环境压力,在夜间使用高活性成分进行护理。这一逻辑也同样适用于口腔护理,牙齿应该在早晨得到白皙的保护,在夜间则需要源自天然的新生滋养。日夜选择不同的口腔护理产品进行系统性地护理,才能维持口腔长久的健康和美丽。”一般的轻微刺激、肿胀或出血的牙龈,确实可以从含有镇静、抗炎成分的溫和的牙膏中获益,但需要注意的是,牙膏等口腔护理产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国家药监局近期指出,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
每半年接受一次洗牙,可有效预防牙周问题的产生。很多人担心洗牙会将牙齿洗松或者伤害到牙齿,其实洗牙只是将牙结石较多的部位清理干净,而牙结石堆积较多的部位往往伴随着牙龈萎缩,两个牙齿之间会有“黑三角”产生,当牙结石被清理干净后黑三角存在的部位暴露出来,导致牙齿的美观度下降,引起心理恐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正畸学硕士、韩国庆北大学访问学者郝婷婷医生表示:“事实上,这些情况是还未洗牙前就客观存在的,如若不解决牙结石过多的问题,牙龈萎缩会进一步加剧,甚至伴有牙槽骨吸收,引发更为严重的牙周问题,导致不得不过早拔除本该有用的好牙齿,造成牙齿的早失。”而备受争议的“拔智齿瘦脸”则需要看情况,拔除智齿后会有轻微的牙槽骨萎缩,伴随着短暂的咀嚼功能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有“瘦脸”的效果,但如果是下颌角肥大、下颌骨板外翻,伴有咬肌肥大引起的“方脸”,那么单纯拔智齿对脸型的改善程度是极为有限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脸型对美观和健康的影响。如若是由于家族遗传因素,或者生长发育期的不良习惯,造成上下颌骨发育不调,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问题,常见的有上颌前突、小下颌畸形、地包天等,除了对咀嚼功能造成影响,对年轻患者的身心及日常社交也会造成潜在的困扰。而腺样体肥大则会引发口呼吸问题,若小时候得不到良好的纠正,严重的可演变为骨性发育畸形,形成腺样体面容,这时候只能通过正颌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双颌前突畸形,也就是上颔骨与面中分的起伏过于突出,会导致法令纹加重,如果盲目通过注射或鼻基底充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反而破坏了面部美学,给后续调整带来困难。所以,咨询专业正畸医生,成为光电、注射填充医美前的预查及可协同进行的选择。谈及面部审美,郝婷婷医生表示:“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审美趋势,但大体上的美学标准是不变的,我们量化面部美学的几个主要指标包括三庭五眼、四高三低、鼻唇角、上下唇突度、审美平面、容量饱满度等。亚洲女性相较于欧美女性而言,通常有骨骼轮廓的立体度不足、面中分立体度不够、鼻基底凹陷的情况,这些都可以通过牙齿矫正改善面中与面下比例。”
和青少年相比,成年人的骨骼发育已经成熟,无法进行大范围的骨性生长改良,但还是可以通过拔牙矫正、重新改建牙槽骨的位置,对牙齿进行重新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骨性错牙合畸形进行掩饰性治疗。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正畸治疗牙套类型主要有三种,包括唇侧矫治器、舌侧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其中唇侧矫治器和舌侧矫治器以金属材料居多,如果在矫治的两三年中,同时有光电类护肤的需求,需要及时与正畸医生及皮肤科医师沟通,最好在戴矫治器前先完成光电类的护肤疗程,比如热玛吉、超声刀等。透明矫治器的材料成分则有所不同,并且可随时摘取,因此不会影响光电类护肤项目的进行:此外,注射充填类的医美手段因为与牙套材料无关,可以同步进行,但郝医生建议女性在注射部位及注射量的选择上尽量审慎,选择审美经验丰富的医师,并且与正畸医生全面沟通,以避免后期随着矫正脸型的变化,导致注射位置与矫正位置产生冲突,看起来不协调。“实际上,随着材料力学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提升,三种矫治器类型的适应症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对于各种复杂的错牙合畸形也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为唇侧矫治器粘于牙冠表面,且大多数为金属材质,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爱美的女性选择位于舌侧,或更加透明、隐形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来解决问题。”
成年人正畸通常需要数年,长期佩戴矫治器使得日常口腔护理变得非同小可。郝医生认为,除了常规的早晚刷牙之外,三餐之后也需要使用随身携带的口腔护理装备进行口腔清洁。“因为在托槽、附件或口腔正畸装置周围更容易积累或附着菌斑、牙结石等,导致牙面脱矿,牙龈萎缩,所以口腔护理是矫正的重中之重。如果佩戴的是隐形牙套,睡觉前可以将护牙素涂在牙套中,这样相当于在夜间给牙面做了一个深层SDA,有效避免龋齿的产生。”郝医生建议,矫正患者每三个月让全科医生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来彻查蛀牙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食疗”和“食补”自古有之,这种古老又健康的养生之道曾经一度被当代年轻人所摒弃,被看成是过时的“老古董”,可是随着近几年可持续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起,曾经惨遭嫌弃的“老方法”却成为了美容界的新宠。如今,中国口服美容产品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有数据统计,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销售额从2013年的99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503亿元,2021年则基本达到了2,708亿元。更令人吃惊的是,据天猫国际的数据显示,购买口服美容类产品的消费者中,95后和90后已超过半数。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年轻人群体中蔚然成风。
科学健康管理达人Kenjijoel表示,健康的日常饮食,可以参考中国膳食指南的官方指导意见,它与国际上流行的健康营养指导相比,更贴近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中餐需求。仔细观察这份官方指导意见,会发现如今健康饮食的标准也发生了一些结构上的变化,从之前的“宏观营养素均衡饮食”,变成了强调必需脂肪酸、优质蛋白、慢吸收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纤维质的平衡饮食。同时,“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发现同样是碳水和脂肪,有好碳水和好脂肪,也有空白热量垃圾碳水和有害脂肪,研究方向更细了。”
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看,纤维质、必需脂肪酸,尤其是0meqa-3脂肪酸、钙质、维生素D和叶酸这些相对不足。而女性由于会定期流失血液,更需要铁:与此同时,维生素C和镁也是女性比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物质;加之激素分泌等原因,更需要十字花科的蔬菜,把有害雌激素转化为相对保护自己的雌激素。所以,每天必须要吃够蔬菜,否则容易出现激素不平衡。而孕产后的女性更需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因为我们日常乳制品摄入相对不足,但是肉类制品比起以前摄入量大大增加,因而会流失掉更多的钙质。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营养成分的提取难度和成本都下降了不少,以前非常昂贵的成分都变成了普通汽水的价格,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新创品牌和国药大厂纷纷投入到这片蓝海中。不过,不论是中式主打的“原料”和“古法”,还是西式主推的“成分”和“科技”,都需要我们理性地对待。首先,很多被放大功效的食物已走下“神坛”:存于牛、猪、鱼或其他海鲜中的完整类型胶原蛋白无法直接被肌肤吸收:一些口感黏稠的植物类的食物是不含有胶原蛋白的,如银耳再黏稠也只是多糖类i椰子油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本质上依然是饱和脂肪,与其摄入饱和脂肪,还不如考虑CLA共轭亚油酸。同时,Keniiioel建议大家谨慎选择欧美系偏重于燃脂、减肥、增肌型的产品,因为其中存在非常多不適合亚洲人的风险成分,诸如欧美风靡的一些有风险的减肥成分(藤黄果等植物),副作用相对较大。他提醒消费者要智慧地识别市场上的产品,“一些日系产品和欧美系产品会利用信息差来投机取巧,例如很多酵素类产品,其实我个人觉得那只是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沙拉’。”
口服保健品的具体吸收效果,和有效成分添加量是否足够、自身肠道吸收效果、与此同时摄入的额外的热量和添加剂,以及在整体饮食结构中的占比,都有关系。如果每天喝几毫升的美容饮,里面就算是有添加剂,含量也少之又少,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成分添加量可以通过产品标识来作为辨别依据,例如胶原蛋白肽和透明质酸的含量,大多数产品都会标,一般勇敢地说出产品添加的具体含量且主动宣传的,是比较有自信的“有效添加”非“概念添加”,而遮遮掩掩,问了还不愿意说的,就很难让人不产生怀疑。额外热量也可以通过热量表和配料表进行识别需要具备基础的营养知识。
另外,还要小心一些成分“陷阱”,或许它本身没有问题,但外用和内服的效用存在较大的差别。“皮肤吸收和胃肠道吸收,完全是两种研究逻辑,”Keniiloel详细解释道,“胃肠道吸收除了有研磨、蛋白酶脂肪酶分解之外,还有肝脏的分解代谢效应,最后循环到全身血液或者直接排出体外。而皮肤上面没有这些酶,皮肤只有角质的拦截和渗透效应,进入了皮下接触到的是细胞,从而产生细胞的应对反应,最后产生的是完全不同的作用。比如,很多护肤品成分来源也是维生素,例如维生素A和C,外涂维生素A可以抗皱,但是内服维生素A不能抗皱;同理,水杨酸也是外擦没事,内服不行。水果中含有的果酸不会烧灼食道但是用在皮肤上可能会产生刺激,也是一个道理。”
希望通过内服改善皮肤的出发点很好,但是身体的整体营养状态才是皮肤细胞正常运作的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营养不良是不会有好皮肤的如果身体缺乏微量元素,比如缺了必需脂肪酸,那么把胶原蛋白当水喝也作用甚微。单独补充一种营养素,解决不了另外一些营养的缺乏,不好好吃饭,只喝美容饮料,可想而知,效果自然不会好。
功能性食品口感的不断升级,使健康和美味可以兼得。这大多来自于新型安全代糖的使用,例如赤藓糖醇已经可以很好地代替蔗糖,同时相应的口感和安全性都提升了许多。过去的代餐奶昔往往混杂着传统甜味剂的异味和维生素矿物质的怪味,如今在使用了口感升级的代糖、逼真的果香调味剂,以及对传统成分进行包裹处理后,已经大大改善。由于中国消费者有较高的味觉需求,中国的食品代工厂如今在调味上已经远超国际水平。
在纷繁复杂的口服保健品风潮下,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肌肤和身体状况的口服保健品也很重要。第一个是抗糖化:糖化反应是导致人体衰老、肌肤暗黄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新陈代谢速度的减缓糖分会在体内不断累积,并与蛋白质结合,发生氧化。胶原蛋白的糖化会使得皮肤失去弹性,引发皱纹和肌肤下垂:角蛋白糖化则使得皮肤粗糙暗淡,失去滋润度。总之,抗糖就是试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看来,口服抗糖以含有肌肽、白芸豆(phase 2)等成分为主,但真正起到效用会是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第二个是抗氧化,全称是抗氧化自由基。很多人都知道,衰老与与过量自由基的产生有关,而这也是口服保健品重要的功能性诉求之一。它的原理相对复杂,目前很多抗氧化成分本质上也不是通过中和自由基起效果,而中和自由基本身也只是这些成分起效的其中一个机制而已。对此,Kenjijoel说:“我们并不建议为了抗氧化而摄入过多的内容,因为维生素E、C、A和辅酶Q10本身在体内就发挥了很多效用,我们需要保证的是,通过正常的健康饮食摄入足够量,缺乏时再进行适度地补充。”
同时,还有口服胶原蛋白、口服玻尿酸、口服维生素、口服维A酸等口服美容解决方案,令人应接不暇。Kenjijoel提醒大家,口服胶原蛋白并非简单直接地把它吃进去,是依靠特定结构的胶原蛋白肽,提醒皮肤细胞让它们合成更多的细胞外基质,不仅仅是胶原,还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而口服玻尿酸可一定程度改善皮肤的含水量:口服维A酸主要用于治疗痤疮,但这并不是保健药,而是处方药,需要遵循医嘱使用,不能随意决定用药量。
健康的生活方式未必能有效对抗胶原蛋白在自然老化和光老化进程中的流失,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多次证明是导致皮肤过早老化的因素。除了用各种途径补充和刺激胶原新生外,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关键的。而在食品的发展不断向功能性转变的趋势下,食品生产的底线是安全,标准是口感,前者有国家政府的监督,后者有我们中国人挑剔的味蕾把关。在“安全+好吃”的前提下做到尽可能让身体产生良好的转变,就是功能性食品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