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初探
2022-02-21曾艳兰
曾艳兰
【摘要】核心素养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比热容的概念》教学为例,阐述基于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该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概念建构的完整过程,深刻理解比热容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单元整体设计;建构模型
一、设计背景
(一)课改要求
物理核心素养根据物理学科特有的特点,归纳为四大要素: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要素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提炼与升华。
在课改的背景和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进行单元整体设计,通过大概念来组织单元,确立主题,把单元结构化。倡导创设情景,问题引领,开展以物理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注重物理知识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建构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实现深度学习。
(二)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热学的重点概念,内容抽象,而且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在热学部分乃至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都是一个难点。同时它也是今后高中学习热学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1.知识现状
(1)无法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方案设计不完善。
(3)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不够,无法完整地建构概念模型。
2.能力储备
具有一定合作交流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问题探究能力。
3.素养发展点
(1)形成对比热容概念的科学认识,提升科学思维。(2)新旧知识关联,以物理视角进行科学探究,科学学习思维。
(四)课时划分
在大概念“内能”的统领下,以通过科学探究,发展学生建模、用模的科学思维,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实现学科价值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提取核心概念“比热容”,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情况”为核心实验素材。对单元“比热容”进行课时划分:
课时1: 比热容的概念
①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②建构比热容概念。③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时2:热量的计算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课时1 《比热容的概念》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特征,确立本课时目标:
(一)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吸收热量多少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有针对性地观察实验现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及转化法设计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建构比热容模型,发展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及构建思维模型的能力。(重点)
(二)通过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发展学生从物理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
三、教学策略
围绕本课时目标,采取下列教学策略:创设情景;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建模、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本课时围绕着“通过建构比热容概念模型,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任务,把本课时分解成四个核心问题,并对应设置四个教学环节。
并以五条线索: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能力线、素养线贯穿其中。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预学案
【设计意图】:本课时学习前的探查和准备。
2.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自制教具:储物箱内置加热灯,对箱内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进行加热。
【提出问题1】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沙子和水的温度不一样?
【设置任务1】请参与体验,交流观点
【学生活动1】学生亲身感受。学生对教师的设问,进行小组讨论,产生不同的观点。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问题引领,设置任务,激发认知冲突。
【评价指标】参与体验,发表观点,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3.环节二:借力经验,击破难题
创设情境:烧水泡杯面
【提出问题2】烧水时,怎样比较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置任务2】与生活经验进行关联,分析、归纳。
【学生活动2】学生对教师的设问,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得出:烧水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来比較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以支撑性的真实情境,设置疑问,解决了在实验中如何比较“吸收热量多少”这个难题,进一步巩固转换法的使用。
【评价指标】①理解“加热时间”的作用,体会转换法的思想。②理解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
4.环节三:科学探究,构建概念
【提出问题3-1】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设置任务3-1】分组充分讨论,改进教材方案,进行探究,交流探究结果。
【学生活动3-1】学生分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进行实验。各小组完成探究后,交流探究结果,教师适当参与并引导学生对所有数据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细致引导,意在鼓励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迷信权威和书本,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确保实验探究有序、有效进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实验仪器的安装、仪器启动、记录数据等,需要全组同学通力合作,意在培养学生的“协作、合作、管理、组织和人际交往”能力。
【提出问题3-2】如果质量和升高温度都不同,还能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吗?
【设置任务3-2】运用类比方法,采用密度的定义方式,比较那个量能反映物质特性?
【学生活动】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的值反映物质的特性。因加热时间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准确来讲, 反映物質的特性,定义为“比热容”,符号为c, 公式c=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概念建构的完整过程,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实验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5.环节四:内化巩固,应用拓展
【提出问题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设置任务4】阅读“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借助数学工具,得出相关变形公式解释自然现象。
【学生活动4】①阅读“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阐述常见物质比热容的物理意义。②借助于数学工具,得到相关的变形公式。回到开始的情境“相同的光照条件下,沙子和水的温度不一样”,判断自己之前的观点是否正确。③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请举例。
【评价指标】初步学会应用概念,解释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运用概念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深化认识。利用相关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解释现象,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理念。
6.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作为本课的总结,并延伸至课时2及单元总结。
7.作业设计
作业分A、B两类。
【设计意图】①对本课知识、能力、素养作可持续评价。②学科中落实五育,体现物理学科价值。③承上启下,为下一课时的学习进行探查和准备。
【评价指标】利用本节课所学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再发展。
五、反思与评价
在本课时教学设计上从四个“化”实现深度学习及物理核心素养:
情景化: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通过物理的“景”去触动学生的“情”,不仅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
活动化: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梯度的活动,促进层次性、建构性的自主学习。
模型化:在活动中实现了分析、归纳、建模、应用、评价等高阶思维的迭代提升。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参考文献】
[1]李春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初中物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李岩.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分析[J].物理通报,2017(S1):2-4.
(责任编辑:黄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