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2-02-21黎玉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黎玉珍

【摘要】核心素养并不是某一种技能的掌握,也不是某一方面知识的记忆,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能力。相对于某一种技能或者某一方面知识,核心素养应该位于两者之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核心素养就是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养成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它体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优质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部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变成自己的技能,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从容地解决生活和以后工作中的问题。

一、在概念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概念的指引,所以概念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在概念教学中,笔者会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學知识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笔者会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就是说把抽象的内容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如何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先理解“平均分”这个概念呢?首先,笔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平时有没有招待过你们的好朋友去家里做客呢?通常会拿些什么来招待客人呢?低年级的小学生都有好表现、好炫耀的特点,这样一激发,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纷纷来说自己的做法,学习就变得主动了。这时,笔者再抛出一个问题:今天有三位好朋友被你邀请到家里做客,你妈妈准备了9包QQ糖让你分享给到来的客人,你打算怎样分呢?有学生说:“A朋友2袋,B朋友3袋,C朋友4袋,因为我和C朋友最要好,所以我想多给他一袋。”同时,笔者拿出实物让这位学生分一分。这时,有的学生发现,这位学生分好之后大家不是一样多。接着,笔者就说:“我觉得这样分不好,大家都是好朋友,应该同样多,会比较公平。”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说出了平均分的重点词:公平、同样多。接着,笔者让另一位学生再说说自己的想法:C朋友最多,让他给A朋友一袋,这样大家就同样多了。在此基础上,笔者补充说明:这位学生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让结果同样多。这样又渗透了平均数的另一个重要思想——“移多补少”。紧接着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把分糖的过程表达出来:把9袋糖平均分给三位小朋友,每人得3袋,这种分法叫“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是“同样多”,这个结果会比总数量小。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有多少来分就要平均分成多少份,这就是总份数。因为这个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爱学习的品质。同时又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就会有发现、有收获。

2.学会类比迁移,标重点,找异同

数学概念是最简洁的数学语言。每字每句都很重要,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标重点字、词,找出异同进行类比迁移,这样才能不混淆,从而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例如,一些学生学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后,经常把奇数和质数、偶数和合数混淆,看上去很简单的如“从中找出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题目经常出错。教学这些概念时,笔者会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的划分标准是什么。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类别,归类的方法也不一样。有时候还要让学生标出概念中的重点词来加以理解和区别,防止混淆,以致在判断题里不会出错。例如,教学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时,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概念中哪个字最重要?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知这里的“只”字最重要,没有这个字,就从唯一的条件语句变成一般的条件语句了,就截然不同了;如果少了“只”字就不一定是梯形了。在教学“质数的概念”时,笔者也让学生说出,这里的“只有”同样重要,只要理解好这个“只有”,学生就会深刻理解: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而“2”是质数里面唯一的偶数。又如,长方体的概念:长方体六个面“一般”是长方形。为什么要说“一般”,不说成“一定”呢?教学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区分,使学生知道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可以是正方形,从而也让学生迁移提升,知道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这为后面解决有关长方体的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标重点,找异同,这样就能快速区分到一些近似的事物,不会混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引导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如果学生能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笔者会引导学生:这个性质有什么用处,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爱表现、不认输的驱动下,变被动为主动,个个积极思考,都想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呢?这时,笔者在学生回答后补充说明:利用这个性质就可以给任何一个分数换“新装”,就像人每天换衣服一样,在不改变本质的前提下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前提下,把分数变成指定的数为分母或分子的分数。让学生懂得:学了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解决什么样的题目用到什么知识点。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是零散的而是有序的和系统的。

又例如,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后,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想一想,用你学过的知识算出 ÷=?学生通过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按小数除法的方法算出结果。通过计算,让学生知道,很多的新知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解题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动脑筋,就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在考试时学生就算遇到没有碰到过或没有练习过的题目也能从容面对,不慌不乱,考出水平。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优质的数学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所谓优质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数学教育,使数学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运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及核心素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优质的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基础概念,掌握牢固的数学基本知识,还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本质和魅力,以及培养合理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教学生学会数据分析,怎样让自己不处于劣势,做到知已知彼,运筹帷幄,百战不败;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合理运用数据快速解决问题;在教学“租车”时,让学生学会优选法,从而合理制订可行的方案;在教学“打电话”时,教会学生优化方法,做时间的主人,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购物”时,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估算,使估算结果最大可能地接近准确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这些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得到相应的能力提升,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遇到生活问题时会将其提升到数学层面,利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评估、判断及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学素养还能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薛爱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10):2.

[2]童安明.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读写算,2019(21).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