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体操对5-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02-20沈国华陆跃龙奚启超

运动精品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操身体素质心理健康

沈国华 陆跃龙 陈 姚 奚启超

快乐体操对5-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

沈国华1陆跃龙1陈 姚1奚启超2

(1.常熟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常熟 215500;2.苏州大学东吴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为探究快乐体操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文章运用问卷法与实验法对5-6岁幼儿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快乐体操训练对幼儿柔韧、灵敏、平衡、协调、力量、爆发等身体素质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幼儿动作、认知、情感与意志、社会性、语言和生活习惯等心理状态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提示快乐体操训练能有效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快乐体操;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时期不仅是心智发育的黄金期,也是体质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发展幼儿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提出了“快乐体操”新理念,旨在利用基础的体操训练让儿童在玩耍和游戏中习得各项基本运动技能,通过将身体锻炼、舞蹈舞姿和音乐熏陶融合在一起,使少年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下锻炼、在玩耍的过程中增强体质。2021年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相较之前明显上升,握力水平有所下滑,建议家庭、社会、学校等应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1]。此外,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沉迷其中,缺乏身体锻炼,久而久之,会导致身体素质变差,容易出现肥胖、发育迟缓、近视等健康问题,甚至影响身体感统能力的正常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2]指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增强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提高幼儿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5-6岁幼儿为实验对象,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加强快乐体操内容训练,探索快乐体操训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效果,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供新的运动方式和训练内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常熟市昆承幼儿园60名5-6岁大班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30人、女生30人,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各15人,每组30人。

实验对象排除标准:(1)没有全程参与,中途退出者;(2)正在参加其他体育培训者,如:舞蹈、篮球等培训班;(3)身体发育异常,有重大疾病史的幼儿。

实验前对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测试,经检验,对照班与实验班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满足实验条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资源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宋专茂教授编制的《5-6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3]进行测量。实验前发放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实验后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实验法

(1)实验时间

实验干预周期为16周,每周干预两次,每次80分钟。实验班幼儿进行快乐体操训练,对照班幼儿进行常规体育活动。

(2)测量指标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测试内容为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和网球掷远六个项目(见表1)。

表1 幼儿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内容

(3)干预方案

实验班的干预内容以《全国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为参考,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合理的动作内容(见表2)。

表2 实验组快乐体操训练内容

1.2.4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如表3、表4所示,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投掷、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等数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上升程度远超于对照组,其中立定跳远变化趋势最为明显。

表3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

注:**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

注:*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实验班幼儿各项心理指标较实验前均有大幅度提升,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注:**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班各项心理健康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认知能力和生活习惯差异明显(P<0.05)。见表6。

表6 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注:*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人体各项机能的综合体现,反映在人的生活、学习以及体育锻炼中,一般是指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灵敏、柔韧、速度等机能能力。根据相关调查,近年来我国幼儿健康状态严重下降,肥胖、感冒等问题层出不穷,而身体素质下降是导致健康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多数学者建议通过加强体育活动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幼儿体质水平,同时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良好的促进与发展。因此,提高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核心要素。快乐体操训练内容富含趣味性与娱乐性,训练方法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深受幼儿喜爱,在吸引幼儿兴趣的同时,发展幼儿柔韧、灵敏、协调、爆发力以及上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此外,快乐体操还能通过加强身体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流,发展幼儿语言、情感、认知能力等,助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3.1 快乐体操训练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

10米折返跑能反映人体灵敏素质,灵敏主要是指个体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运动方向和运动区域,有效提高环境适应能力[4],是各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体现。快乐体操的训练中,会有突发性的临场变向和迅速的动作反应,如猫挂,金刚跳等均能有效提高幼儿灵敏性。

双脚连续跳可以体现人体协调能力,身体协调性是人体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及神经系统相互配合使机体完成动作的能力。快乐体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对幼儿活动的限制,充分发挥幼儿天性,科学组织幼儿进行跑跳活动,训练中经常会有原地或行进间的跑跳动作练习,如敏捷梯、小栏架等训练,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动作过程中提高全身协调性。

走平衡木能较好体现人的平衡能力,平衡性是人体受到干扰时能够调整并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任何运动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快乐体操训练对幼儿动作幅度、速度和方向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在练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动作,身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置也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幼儿为了维持身体平衡会激活前庭器官和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维持身体平衡[5]。

立定跳远能较准确地体现人体的下肢爆发力。爆发力是肌肉在短时间内完成收缩的过程,是进行各类体育活动所必需的重要体能之一。快乐体操的爆发力训练包含多种跳跃练习,如蹦床、跳箱等,将奔跑、跳跃等基础动作灵活运用到练习和游戏中,充分发展幼儿下肢力量。

网球掷远主要反映人体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上肢肌肉力量素质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肌肉做功的能力,适当的动力性练习有助于幼儿的肌肉生长,促进骨骼发育。快乐体操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法多样,还能科学合理地借助器械对幼儿进行动力性力量练习,如单杠悬垂等,可以促进幼儿整体肌肉增长,特别是上肢肌肉力量的增长。

坐位体前屈能体现人体的柔韧性,柔韧性主要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软组织的伸展性。快乐体操训练通过创造愉快的训练氛围,利用辅助器械激发幼儿兴趣,配合音乐,结合成套的基本技术动作进行经常性训练,从而提高幼儿的柔韧性。

研究表明,快乐体操与常规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素质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快乐体操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幼儿的肌肉发育正处于不平衡阶段,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肌肉力量较差,而快乐体操需要幼儿合理支配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在完成粗大动作发展的同时,促进精细李动作发展。此外,5-6岁幼儿注意力较为分散,在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动作迟缓,灵敏性降低,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但从本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幼儿身体素质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快乐体操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疲劳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机体适应能力,从而增强幼儿肌肉力量,最终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

3.2 快乐体操训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动作领域包括幼儿的躯体大动作和部分精细动作。皮亚杰认为幼儿早期的心理发展和运动能力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身体运动可以对心理发展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同时能为其他各项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快乐体操通过走、跑、跳等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动作练习,将协调、柔韧、灵敏等素质有机融合,充分锻炼幼儿的神经系统,提高大脑敏感度,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认知能力是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信息的感知、理解和分类记忆形成某些认知过程。快乐体操的动作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包含多种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协同工作,需要幼儿专注性、思维性的协调配合。训练中幼儿需对动作形成基本认知,根据已有认知水平对动作路线与移动方向等进行综合判断,刺激人体内外感觉器官形成认知功能,进而凭借精细化和灵活性等一系列优势促进人体的感知、视觉等,提高幼儿认知能力[6]。

情感与意志是幼儿对待同伴和其他群体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快乐体操具有形式多样的集体游戏,在游戏中相互合作,相互适应,加强个人责任感,能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此外,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神和行为上的鼓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竞争中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你追我赶”增强幼儿斗志,在反复磨炼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社会性是幼儿经历的一个社会化过程。快乐体操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参与到集体当中,和同伴友好相处,加强社会交流能力。同时,快乐体操促使幼儿专注各类动作,在练习中充分发挥独立思考作用,在团队活动中充分建立规则意识,使其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的行为,为幼儿未来人格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生活习惯是幼儿处理相关问题及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活行为习惯。快乐体操练习中会进行品德教育,如站队时教会学生排队不插队的意识,在练习过程中学会爱护器材,结束后学会将器材归位,向老师问好等,这些习惯会被幼儿运用至日常生活中,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稳定发展。

语言是幼儿思想表达的直观方式,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快乐体操训练中,教练会进行口令练习,较多的团队合作训练也会增强幼儿交流能力,能有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快乐体操与常规体育活动均能提高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二者相比,快乐体操对幼儿心理领域指标提高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认知、技能、情感的发展,为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论

快乐体操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对幼儿发育起着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幼儿灵敏性、爆发力、肌肉力量、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性的发展,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改善尤为突出。此外,快乐体操训练还能提高幼儿在动作领域、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社会性、语言和生活习惯领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快乐体操能够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完善发展,是一种适合幼儿和青少年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促进快乐体操的推广与普及,不仅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满足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需求。

[1]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281-1282.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1.

[2]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J].早期教育,2021(52):51.

[3]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5]钟美兰,许嘉希,罗梅.浅析快乐体操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0):235-237.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07-1579-8835.

[6]季彦霞,吕万刚.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快乐体操创新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1):50-55.DOI:10.15942/j.jcsu.2021.01.007.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Happy Gymnastics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ged 5 to 6

Shen Guohua, etal.

(Changshu Sports School, Changshu 215500, Jiangsu, China)

2021年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研局管课题(快乐体操训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TY2021-202。

沈国华(1974—),本科,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运动训练。

奚启超(196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操身体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