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熙:走遍中国追火车

2022-02-20刁雅琴王新伟摄影黎熙

大学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江机车火车

文/本刊记者 刁雅琴 王新伟 摄影/黎熙

从13岁到如今的8年里,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大四学生黎熙走过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了焦柳线、水红线、成昆线、广茂线、京广线、宝成线等超过60条铁路。他说自己想用硬盘里的万余张铁路照片,为更详尽记录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岩层”,贡献一点力量。

2022年10月1日,首都高校大学生“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主题创作展开幕。当天展出的16幅优秀摄影作品中,黎熙有4幅,包括《开往春天的列车》《飞驰八达岭》等。

展览开幕式上,黎熙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深爱这片土地,在镜头里看到每一寸钢轨都凝聚着民族的精神。”

火车在心中“喷火”

这段少年与火车奇妙情缘的故事,开端如同一帧被定格的电影画面:这位名叫黎熙的少年正趴在铁路道口边,他凝神屏息,侧耳倾听:“快来了,快来了,火车就要开过来了!”最先听到的是“呜”的鸣笛声,紧接着是柴油机车特有的轰鸣声,然后是车轮擦过钢轨的咔嚓声,最后“呼”地一下,那是火车飞驰而过的风声!这种澎湃的动力感和冷峻的机械美感是如此直观又动人心魄!

6岁起,每逢节假日,黎熙总要拉着爸爸去铁路道口看火车。抬眼望向延伸远方的铁轨,少年对铁路最初的兴趣就这样被点燃了。终于有一天,他不再满足只是追着火车看。如果能用相机拍下这精彩的瞬间,无论何时能拿出来欣赏,那该多好。

13岁的黎熙迷上了铁路摄影。每周末一写完作业,他就揣上卡片相机,沿着铁路拍火车,渐渐地,他发现照片里的火车,从车头到车厢颜色年年有变,从开始的“东风”内燃系列、“韶山”电力系列,到后来的“和谐”电力系列、“和谐号”动车系列,几年间变出了好几种。

此图拍摄地在北京延庆八达岭山里。这里铁路和长城相遇密集,为了拍到“花海列车”的景象,黎熙守候四年,先后去了20多次,才拍下这张《开往春天的列车》

就这样从中学拍到了大学,哪里有极美的铁路和列车的风景,黎熙就去哪里。为了拍摄花海中的京张铁路与长城同框的完美画面,他守候4年,前后去了20多次延庆八达岭山里,才拍下《开往春天的列车》。为了拍到大雪中的青龙桥车站(京张铁路中的百年老站,目前仍在使用),他会提前一晚进山住宿,当清晨的第一列火车驶过“人”字形铁路时,所有的艰辛都变得不值一提。

新疆三道岭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后一处停止大规模运用蒸汽机车(“机车”即普速列车的火车头)的地区。那里的机车还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处用于日常生产的准轨(宽1435毫米)铁路蒸汽机车。三道岭蒸汽机车最独特之处是加大功率运行时居然能喷火,因为铁路四周全是戈壁,没有易燃物,机车烟囱不用像在其他地方那样,通过装防火网阻止火星外喷引燃周围物体。得知三道岭蒸汽机车将于2020年上半年退役,恐怕世间从此再难寻觅火车喷火的奇观,黎熙想,就算追到天边也得去!

2020年1月,刚放寒假,黎熙直接坐上北京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直达列车,经过两天一夜的车程到达哈密,再乘客车赶到100多公里外的三道岭,与从南宁、西安等地赶去的火车迷会合。选在1月去,是因为天越冷蒸汽喷薄而出的效果就越明显,这其实和人在冬天容易哈出气是一个道理。想拍喷火场景,白天不行,天色将暗未暗的傍晚六七点,火焰效果最好,还能拍清火车与周围景物的轮廓。不同机车,不同司机的操作,喷火效果也大不相同。新车不如旧车效果好,车况越差,司机越要加大马力,喷火效果就越佳。

黎熙选的拍摄点是一处弯道,这里是火车由矿坑开出的必经上坡处。车想上去得加大功率,喷火概率很大。等了足足三天,他的左前方终于开来一辆蒸汽机车,迎面一个上坡拐弯,鸣笛声响起,他清楚那是司机在控制气门准备加大马力了,屏住呼吸,就在喷火的一瞬间,他飞速按动了快门。照片中,烟雾滚滚,火光熊熊。火车头直面镜头,周身轮廓分明,远处的地景依稀可辨,地上被照亮的冰与两股钢轨形成强烈的撞击感。

博克图奇遇记

蒸汽机车加大功率运行时的喷火场景已很难再现

2019年,黎熙被心仪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录取。大二时,他联合一帮志同道合的同学创立了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文化协会。小伙伴们通过考察、运转等方式,不仅一起去感受铁路之美,更共同探索其发展的历史、文化以及其反映的社会变化。在广西和贵州交界的八渡南盘江大山里,他们见到目前世界V撑铁路桥的最高纪录——南昆铁路八渡南盘江大桥。在山西忻州的神池县,他们拍摄了对保障我国煤炭运输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载铁路——准池(准格尔-神池)铁路。大巴山深处川陕交界附近的襄渝铁路牛角坪特大桥,其192米跨度的混凝土连续刚构主跨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亚洲第一。

2021年国庆假期,黎熙从北京启程到内蒙古,想拍一条隐匿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铁路——牙林铁路(中段是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牙克石站到根河市满归站),它曾是打开大兴安岭绿色宝库的交通大动脉。2015年,随着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该线客、货运任务大量减少。

每年九十月份是大兴安岭最美的季节,牙林线中段是观赏其秋景的绝佳场所。那片无边无际的林海中,浅黄、金黄、深黄与深红相织,构成一幅层林尽染的金秋美景图。蜿蜒的铁轨从莽莽山林间划过,人爬上旁边的小山包极目远眺,列车缓缓驶过弯道,轰鸣的柴油机声回荡山间,空旷、辽远。

此次拍摄任务接近尾声时,他打听到牙克石市下的博克图镇有个百年机车库(主要为机车检修、加挂补机加水),那是当年中东铁路(现为滨州铁路)上最大,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建筑,其超大的车库面积在滨州铁路沿线独一无二。据说当年蒸汽火车途经此段翻越大兴安岭时,必须要在博克图车站加挂一个机车,用补机加上原本的机车才能爬上附近的兴安岭隧道。

到达目的地,黎熙见到了由20个并列库房呈扇面形相连组成的砖木结构机车库。其东侧设有一座直径30米,平面呈圆形,可旋转360度且与各车库轨道链接的机车调转方向转盘。黎熙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机车换向方式的弊端,如此换向十分耗时,且只要有车占用,后面的车就无法同时进出了。幸得技术进步,与只有一个朝向的蒸汽机车车头相比,现今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两端都设有驾驶室,机车换向的难题迎刃而解。

逛完机车库,黎熙打算返程,却发现附近还有一栋同样风格的老建筑,便好奇地踏进去,原来这里已被当地一位刘姓铁路收藏家收藏了。好客的老刘一边拉着黎熙讲解,一边拿出许多珍藏已久的中东铁路时期老物件来欣赏……

博克图的这段奇遇,填补了黎熙有关近代铁路的历史知识。他深刻感受到百年铁路发展,祖国取得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铁路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区,沪昆高铁蜿蜒岭南山川,哈牡高铁驰骋林海雪原,杭黄高铁穿梭江南水乡……铁路这张大网在祖国广袤大地上越织越密。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实现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覆盖。从时速几十公里的普速列车到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铁路建设的每一次进步都缩短了城市的距离,互补了资源,更拉动了经济发展。

大兴安岭林区深处的牙林铁路

成昆,成昆!

在追过的几十条铁路中,让他精神上最受震撼的是成昆铁路。

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昆铁路北起川西平原成都,南至昆明。因为沿线地形、地质复杂,施工困难,它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登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一齐被誉为人类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

从14岁第一次踏上成昆铁路,黎熙就被深深吸引。他甚至将自己微信昵称取作“1099千米”(注:成昆铁路全长1099千米),一次次不远千里,不惜代价,用镜头追随这条铁路!

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苦拉山下的成昆铁路金沙江峡谷段的新江站,是成昆线沿金沙江段条件最艰苦的车站。这段景观独特的铁路,沿金沙江以蛇形摆开,蜿蜒向南,在河谷中穿行,可算是成昆铁路最壮美的地段之一。但另一方面该地山陡流急,险滩毗连,半山坡随处可见山体塌方、滑坡、泥石流的痕迹,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筑路禁区,认为就算能修成铁路,过不了多久,也会被大自然变成一堆废铁。

大概在2018年,黎熙听说了我国在成昆铁路上游,金沙江干流上修建一座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这是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并投产的首个千万千瓦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从当地政府网站中,铁路迷们查到该水电站的建设文件中标注其蓄水线为975米,成昆铁路金沙江沿线的大湾子、师庄、新江、花棚子等站恰在金沙江海拔960米左右位置。如此推测,这段20世纪60年代铁道兵修筑的宏伟铁路必将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淹没于滚滚金沙江水之下。

为了留存筑路禁区珍贵的历史画面,2018年暑假,当时还在读高二的黎熙第一次来到新江站。成昆铁路金沙江段属于亚热带干热河谷地带,这里一年中最高气温可达45度。不同季节来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致。夏季当地进入雨季,山绿水黄。从秋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的旱季,则是截然相反的山黄水蓝。为了完整记录这段历史,他萌生旱季再来拍摄的想法。

2020年3月末、5月初,黎熙又两次前往新江站拍摄,却都遇到了突发状况。第二次在山顶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有火车经过。但当时天色已开始转暗,无法达到好的拍摄效果。第三次因为走错了路,为了不影响之后的拍摄任务,又一次无功而返。

5月底,一位在铁路部门工作的铁路迷朋友打听到新江站等车站即将停运。其实从4月底黎熙就发现了一些苗头,昆明铁路局的微信公众号陆续发了好几篇“即将消失的小站”系列文章,介绍金沙江沿线各座小站的历史。一想到前几次都没拍到好照片,黎熙懊恼万分,不管哪天是停运日,都得再去一趟!

铁路部门的售票系统上慢车会提前一周放票,从列车时刻表上,黎熙查询到当地唯一一趟慢车6161/6162次车票只卖到5月24日。他恍然大悟,原来5月25日就是客车停运日。这最后一趟,是背水一战了必须成功!

被淹没的铁路段绵延几十公里,沿途有4座车站,5月20日,黎熙从南宁坐火车先到昆明,21日从昆明乘6162次到达,开始为期4天一天一站(沿线大湾子、师庄、新江、花棚子四个站)的拍摄,这样他就能赶在废弃前拍完所有路段了。拍摄地偏僻,黎熙要住在四五十公里外的云南省元谋县。每天一拍完,坐6161次回元谋,第二天一早再从元谋乘6162次返回拍照。5月22日,黎熙终于在新江站拍到一张令自己满意的“筑路禁区”。

旱季的新江站。拍摄时间为2020年5月22日,该段停运前几日

2020年5月24日,黎熙坐上了最后一趟由攀枝花开往昆明的6161次列车。23点34分,列车长为他的车票签名留念,这场抢救性拍摄之旅至此画上圆满句号。

6161次末班车车长签名票

最后100米

为了跨越高山峡谷的阻隔,成昆铁路全线有三分之一段是建造在隧道与桥梁之中,全线的122座车站中,还有三分之一因找不到适宜建站的地点,只好建在桥梁或隧道中。

2022年8月,黎熙来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成昆铁路并行大渡河段中最美最险的一段——金口河大峡谷。它三面环绕着近千米的陡崖峭壁,脚下是昼夜奔腾不息的大渡河。

眼前的小站名叫关村坝站,它被称为“一炮炸出来的”车站。当年建设者们用388吨炸药夷平了山头,填平两个深谷,才造就了这座车站。它有近一半的设施就建在关村坝隧道内(成昆铁路第二长隧道)。

想要完美记录这段险峻的铁路,并非易事。车站有一半隐匿在峡谷的隧道之中,再加上高差太大,周围全是垂直山体,车站每天只有中午12点多到下午三四点这几个小时能被太阳光照亮。换句话,要想清晰拍出这一段铁路,黎熙和小伙伴必须顶着正午烈日,赶在阳光被山体遮蔽前,爬到山顶进行俯拍。

和往常走山一样,因为要背拍摄器材和食物,为了防止消耗过多体力,他们只带了1.5升的水。但2022年8月四川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当天的气温超过40℃,爬升200多米后,路越来越难走,这条羊肠小道上全是岩石和碎石子,稍有不慎就容易滑倒,有些坡很陡,爬得十分费力,几个人暴汗不止。在第一个点位拍完后,他们发现水壶里只剩下1/3的水了。此刻若要下山补水,一趟往返,时间就来不及了。如果就这么放弃,第二天再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另一个拍摄点要舍弃。硬着头皮往上爬吧!

这几年成昆铁路一直扩能改造,每每有分段开通的消息传来,黎熙就感到心头一紧。据悉,2022年年底成昆铁路复线将全线通车。届时,绝大多数客、货运列车都会走新线,老线仅承担部分货运和沿线小站之间的短途客运。黎熙知道,老成昆铁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无意外,2022年暑假的这次拍摄,就是他最后一次集中、连续、长时间地拍摄成昆铁路了。

看着伙伴们疲惫不堪的样子,黎熙决定自己先爬到山顶去探路,如果拍摄效果好,再喊大家上去。又独自爬了100多米高,已是下午3点半左右,黎熙终于找到一个绝佳位置。独自等待小伙伴时,一趟列车开了过来,黎熙欣喜若狂,赶紧拿起设备对准。

前往关村坝最高点位时走的山路,悬崖绝壁上的羊肠小道

绝壁下的关村坝站,货运列车徐徐驶过。此图在400米最高机位拍摄

看着相机里这张得来不易的照片,他由衷佩服当年的铁道兵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才能建成这条钢铁巨龙。四周是如此险恶的地质环境,据测算,在金口河大峡谷段,大渡河谷时常不足200米宽,而头顶的高峰可直升2600余米高。站在河谷一侧向另一侧河岸保持视角垂直,抬头望去,令人很难不感到战栗。当年的铁道兵是怎样一边用绳索将自己吊在半空中,用钢钎、铁锤打着炮眼,一边随时准备与摇摇欲坠的山石做搏斗。据说修建关村坝隧道时,铁道兵24小时两班倒,日夜加班施工。为了多前进1米,战士们不吃饭接着干。由于关村坝隧道岩爆灾害频发,加之极度疲惫,这里有28名铁道兵倒下后再也没有醒来。“成昆铁路的每一寸钢轨都凝聚了数以十万计的筑路者改造自然的努力与建设祖国的信念勇气呀!”黎熙动情地说。

2022年,黎熙获得了本校保研的机会,将继续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攻读硕士。或许,在他心中,最难忘的依旧是少年时第一次遇见铁路时的怦然心动,但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时,最感动他始终热爱,不负山河!

猜你喜欢

新江机车火车
大连机车
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庄云鹏的普法“法宝”
High-throughput 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reening of the cycloalkane-based two-dimensional Dion-Jacobson halide perovskites for optoelectronics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乐赎公司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火车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
登上火车看书去
殒身“姐妹易恋”:妹妹,求你一年后公开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