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2022-02-20陈凯
陈凯
(新蔡县河坞水电站,河南 新蔡 463500)
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应进行处理后回用,基坑排水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放,以防止污染地下水。隧洞涌水应采取封堵措施,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项目施工用水除生活饮用水质要求较高外,其他用水水质要求相对较低。为节约宝贵水资源,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水排水,应采用施工降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将地下水排水直接用于项目施工。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降低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
1.2 营运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为了较准确地监测受水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时采期必要的处理措施,在工程运行期间,应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工作。严格规定在水库保护范围内禁止爆破、挖沟、打井、取土、开山采石、排污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活动。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在运行期必须制定综合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为风向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综合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组织结构、任务和职责,制定操作规程,安全章程,职员培训,应急计划,建立输水管道系统资料档案。
1.3 工程废污水处理
1.3.1 混凝土养护废水
工程采用“加酸中和+絮凝沉淀”的方式对混凝土养护废水进行处理,混凝土养护废水排放进入1 座6 m3的沉淀池,投加絮凝剂沉淀,沉淀时间在6 h 以上,经中和、絮凝沉淀处理后的废水悬浮物浓度一般小于70 mg/L,pH控制在6~9。混凝土养护废水经过处理后,上清液泵抽至1 座6 m3蓄水池内,然后全部回用于混凝土养护。由于混凝土养护废水量很小,处理构筑物简单,没有机械设备维护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时对絮凝沉淀污泥进行清理,施工区布置混凝土沉淀系统1套。具体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混凝土养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1.3.2 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冲洗废水
某水利工程项目机械修配依托附近城镇大型修理厂,工地只设简易机修设备的小型机修点,并在工地设汽车保养站,承担汽车的定期保养和小修,布置在施工区和施工点。在施工区的机械停放场设置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处理设施,借用同类工程成功的处理经验,在施工机械维修停放场四周布置排水沟,收集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废水,废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处理工艺见图2。
图2 冲洗废水处理设计流程图
工程主要施工机械包括自卸汽车、挖掘机、装载机、载重汽车等,需定期清洗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约40台,将会产生机械车辆保养、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成分为石油类和悬浮物,废水中石油类浓度约为10~30 mg/L,悬浮物含量约为500~1 000 mg/L。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按每台每月冲洗4次、每台机械设备冲洗水以0.50 m3/次计算,共产生含油废水960 m3。设计拟在机械停放保养场布置1 座小型隔油沉淀池处理含油废水,处理后出水可用于车辆冲洗或洒水降尘,全部回用,不外排周围河流。处理工艺见图3、图4。
图3 机械维修冲洗废水处理设计流程图
图4 机械维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结构示意图
1.3.3 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通常处理方案有化粪池、净化沼气池、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方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区的设置情况,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采用02S701《砖砌化粪池》里图号Z5-12F化粪池处理生活废水,化粪池有效容积12 m3,长5.38 m,宽2.64 m,高3.80 m。清掏期90 d,污水停留时间12 h。化粪池均采用一池两格形式,墙体和底部采用水泥砂浆砌砖,盖板为C25钢筋混凝土,池底垫层为C15素混凝土厚10 cm。
1.3.4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主要包括初期排水及经常性排水,污染物为悬浮物,浓度约2 000 mg/L。为降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程度,施工时均应设排水沟和集水坑收集,并设二级沉淀池沉淀,经两级沉淀处理后悬浮物可以达到70 mg/L以下,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标准,回水可二次回用或施工降尘;同时为减少基坑经常性排水中基坑渗水量,应对施工围堰基础采取防渗措施,降低基坑周围地下水进入基坑的水量。
2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2.1 施工粉尘
2.1.1 土石方开挖施工防尘
工程土石方开挖量较大的项目主要为溢洪道尾水渠,土方开挖施工尽量避开干燥多风天气,并视情况采取必要的洒水防尘措施,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朗天气每天早、中、晚各洒水1次,当遇特别干燥的天气,且风速大于3 级时应每隔2 h 洒水1次。
2.1.2 多尘物料运输过程中的除尘
工程运输车辆有自卸汽车、载重汽车等,共10 辆,为减缓物料运输过程尘土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运输道路的管理和维护,根据敏感点的情况酌情进行砂化,经常洒水降尘,保证道路的良好运行状态;以主要物料运输路线为主要降尘区域,采取定期洒水、密封运输或加盖篷布、限制车速、及时维护、加强管理等措施,卸车时应尽量减少落差扬尘,尽量避开村庄。
2.1.3 施工场地防尘措施
施工现场内除作业面场地外均应当进行硬化或绿化处理。作业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土。临时堆土场土料堆积过程中,堆积边坡的角度不宜过大,堆土场应及时夯实;散装水泥应尽可能避免露天堆放。晴朗多风天气应对露天临时堆放的土料适当加湿。弃渣场采用编织袋装土围护,裸露面用彩条布进行覆盖,并进行洒水抑尘等措施。每个施工区配备洒水车,根据气候和施工场地、道路状况对施工场地和临时营地、弃渣场进行定期洒水降尘,每天至少2次,保证地面湿润,不起尘。
2.2 燃油废气控制措施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需定期检修与保养,及时清洗、维修,确保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执行定期检查维护制度(I/M制度);若其尾气不能达标排放,必须配置消烟除尘设备;同时施工机械使用优质燃料;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老旧车辆,应予更新。
3 声环境保护措施
3.1 噪声源控制
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期噪声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定声源,来自施工机械设备运行;二是流动声源:主要是机动车辆行驶。根据声音的传播特征,从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受影响者的个体保护这3 个途径进行噪声的污染防治。施工运输车辆在通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控制车流量,禁止鸣放高音喇叭,并设置限速牌,以减轻交通噪声的干扰。
3.2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3.2.1 居民点噪声防护
在敏感点一侧设置可移动隔声屏障,降低噪声对临近施工区的集中居民点及自然保护区影响,每处临时隔声屏障长度应超出敏感点两侧边界至少10 m,并按照施工时序的安排尽量重复利用,工程共设置隔声屏障长500 m,屏障高1.80 m;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加强施工管理,充分做好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工作,尽量减少对敏感点居民及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3.2.2 个体保护
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 h,配发噪声防护用具,在招标合同中明确施工人员有关噪声防护的劳动保护条款,承包商需给受影响大的人员配发噪声防护用具,如防噪耳塞、头盔、耳罩等设备。
4 固体废弃物保护措施
4.1 建筑垃圾
某水利工程项目建筑垃圾主要来自施工临时建筑物拆除等。随着施工结束,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堆放在施工区,建筑垃圾中的废钢筋可进行回收再利用;碎石块、废石料、水泥块及混凝土残渣等、可用于工程土方填筑,应指定专人负责回收利用;对于不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水泥块、各类建筑残渣,严禁在工程输水河道、隧洞进出口周边堆放,可就近填埋至弃渣场底部;施工现场和施工便道上撒落的泥浆应及时清除,避免其板结凝固,影响路面平整。
4.2 施工生活垃圾
在施工区和施工营地设置垃圾箱,生活区设置2 个垃圾桶、1 个垃圾箱。垃圾箱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集中将施工生活垃圾就近运往各工程区附近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施工结束后,对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机械停放场、综合仓库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场地清理,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厕所、污水坑进行场地清理,并用生石灰、石炭酸进行消毒,做好施工基地恢复工作。
5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5.1 公共卫生设施
合理布置施工区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环境卫生质量,降低病媒动物密度,预防疾病流行。在施工现场及临时生活区配备垃圾桶,安排清洁工,按卫生要求及时清扫,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对工程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及时清运并统一处理。
5.2 卫生防疫计划
5.2.1 健康检查
进场初期全部人员进行卫生检疫,了解施工人员的来源及来源地的地方病情况,针对不同来源的施工人员拟定不同的检疫项目进行检查。若发现某种传染病有流行趋势,可扩大检查人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在施工区危害较大且易流行的疾病,可采用隔离送医,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等方法进行防治,以提高施工人员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预防疾病蔓延。
5.2.2 卫生宣传与管理
施工期卫生宣传应重点加强痢疾、伤寒、疟疾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知识,提高施工人群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保护意识。施工人员疾病防治: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卫生检疫,如发现新入境传染病患者,须对患者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施工期每年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检,以了解施工人员健康状况,预防疾病流行;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点设立医疗点,配备常用的治疗药品,开展简单治疗和工伤事故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