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五位一体”路径探析

2022-02-20张成凤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爱国主义教育高校

摘  要:红色家书是第一手的红色文化史料,是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的爱国宣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有利于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以“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索以课程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基础、以文化育人为先导、以网络育人为补充、以组织育人为保障的“五位一体”的教育路径,充分发挥红色家书的政治导向功能、情感感召功能和道德示范功能,涵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红色家书;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五位一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014-06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20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以上两个文件都明确提出,通过打造有效载体,加强学校教育引导,使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进而激发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红色家书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财富,在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背景下,以红色家书为新的教育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对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问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综述

(一)有关红色家书的研究

经查阅资料,截至目前,在国内没有看到关于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模式)研究,针对红色家书的研究,国内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关于红色家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红色家书的编纂、收录与整理上,相关著作主要有13本,其内容历史跨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革命年代,包涵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红色家书和以革命烈士为代表的红色家书,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心忧天下、赤子心声、琴瑟和谐与殷殷期待”的思想。

二是关于红色家書所反映的家风教育思想研究方面,内容集中在对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任弼时等人的家书研究上。例如邓华东、付亚清的《从一纸家书看中共五大书记的家风观》中指出,“毛泽东的家风更多的是‘重视亲情,尊长爱幼;朱德的家风更侧重于‘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刘少奇的家风则更多表现为‘严以律己,严以律亲;周恩来的家风又突出了‘心系祖国,情意绵绵;任弼时的家风终回归于‘乌鸟私情,舐犊情深,”等。

三是在革命精神研究方面,例如陶世安在《红色家书 激励后人》中认为红色家书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在当今社会应该将革命精神继续弘扬和传承下去等。

四是在理想信念研究方面,例如刘木林在《〈红色家书〉:在信仰指引下前进》中深刻分析了红色家书中蕴含的信仰力量,指出一封封家书,折射出革命先烈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认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等。

五是在社会发展推动作用研究方面,例如冯佳宇在《毛泽东的家庭教育思想极其历史作用》中论述了毛泽东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目前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等。

国外学界也有反映本国及他国国家历史的家书文献,但不属于红色家书。例如《列宁家书》,收录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二十余年间写给母亲和姐妹的部分书信,全面阐释了他的思想及实践活动;《美军战争家书》,收录了200多封战地美军家书,从多角度对美国历届政府的战争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杜威家书》回望了1919年中国与日本社会,看到了在中国实践其民主理念的可能性。

(二)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国内对爱国主义的研究都是以其价值为研究起点,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功能、方法途径等内容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爱国主义基础论的研究方面,主要涉及了爱国主义的内涵研究,例如朱兆忠认为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具有明显理性自觉的特征[1];李乐刚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情感,蕴含在对民族发展、社会繁荣的关心、维护中[2]。

二是在系统构建研究方面,例如谢庆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爱国主义构成系统各要素的内涵、性质、特征、运行模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3]。

三是在结构功能研究方面,结构方面,有谢庆所建构的“爱国主义系统”打破了以往通过拆分爱国主义概念实现爱国主义结构分析的线性研究路径,具有较大创新[3]。功能方面,有王炳华论述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4];郑志发指出爱国主义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与动力,决定人的状态与发展[5]。

四是在现状问题研究方面,学术界普遍认为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爱国主义缺乏情感、目标定位不准和缺乏实效等问题。例如赵利萍、周先进等从国民性的角度出发,剖析当前我国大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情感缺失的挑战[6];林奇清认为当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创造性、实效性和系统性[7]。

五是在方法途径的研究方面,蒋松、冯程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网络与现实教育结合四个方面提出对策[8];黄雅恒从网络、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对策[9]。

国外对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主要通过两条主线开展,一是民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二是关于责任感、忧患意识、民族传统与爱国融合的教育。

(三)有关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目前学界没有对红色家书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用研究。但武思丽的硕士论文《红色家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19),韦凤的硕士论文《红色家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017)都从不同角度探索了红色家书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应用策略,对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位一体”路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红色家书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但还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红色家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纂与收录上,理论研究体系明显不足,且对于挖掘红色家书所发挥的作用深度不够,缺乏从理论高度系统研究红色家书等各方面的功能;二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内容集中化,大多聚焦在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方面,重复研究率较高,且研究角度单一,创新性和系统性不足,可探索空间小;三是将红色家书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的研究极为鲜见。

因此,将红色家书作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新载体,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红色家书研究的新视点,符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将红色家书作为教育载体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与对话渠道,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将红色家书内容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引导青年大学生遵循革命先烈脚步,沿着红色家书展现出的爱国行动,使大学生逐步认同并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中国梦的信心。

二、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从百年党史可以看到,红色总是与中国共产党如影随形。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鲜红的党旗、国旗和国徽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是团圆的象征,在中国人心理,家都具有传统而厚重的意义。红色家书与普通家书相比,拥有着中国革命的烙印,它是革命先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诸多皆被博物馆收藏成为历史文物。家书属于一手史料,看得见,摸得着,传达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几代革命家和爱国志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崇高境界,贴近生活、贴近人心,比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更具有历史厚重感,更有说服力,更有吸引力,具有较高的研究实践价值与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一)红色家书的特征

一是红色家书具有与时俱进性,它是特定历史时期革命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家书所蕴含的红色精神、高尚品格和崇高情怀等一些优良品质在时代的潮流中将永远不会褪色,与时代元素完美融合,能够与时俱进。二是红色家书具有真实可靠性,是具有私人性质的书信,红色家书中不论是接受对象、言辞表达,还是信件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具有极强的真实可靠性。三是红色家书具有意识形态性,学习红色家书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党、对共产党人伟大形象以及对革命、建设、革命事业的认识。因此,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深远。四是红色家书具有道德教育性,四史学习教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段革命故事都是红色文化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有形载体、鲜活记录,都属于重要的“四史”学习素材。

红色家书作为教育载体,其蕴含的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叙事,都凝结着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牺牲奉献,铭刻着气吞山河的高尚品德,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在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方面发挥了极强的道德教育作用。

(二)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红色家书是红色时代的产物,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理论研究价值及教育应用价值。一是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寻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有利于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理论;有利于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新视角、新思路;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促进其创新与发展。二是红色家书是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是新时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史料。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红色家书文化,传递并引领社会主义正能量;有利于使红色家书充分发挥育人价值,以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三)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1. 红色家书具有强大的政治导向功能,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红色家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文化产物,表现为老一辈革命党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凝聚而成的价值观。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深化大学生了解国家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所拥有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将个人行为自发自觉统一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2. 红色家书具有强大的情感感召功能,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小家”与“大国”紧密相连、同命相依。红色家书中字字流露出革命先烈们崇高的家国情怀。任何时代,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贴近生活、真实平凡的品质和精神。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品读红色家书,感受家书作者字里行间的真实情感,体悟家书作者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为他人幸福而具有的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英勇献身精神。红色家书的真实性、鲜活性,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相较于专业理论的灌输,更易被大学生接受与认同,更能与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情感感召力。通过红色家书,激励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融个人、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于一体,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的事业和祖国建设统一起来。

3. 红色家书具有强大的道德示范功能,有助于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家书是革命时期真实斗争场景的第一手史料,是特定时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实写照,蕴含着社会主流意识,字里行间展示出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精忠报国、仁爱诚信的高贵品行、精神内涵和家风家教等丰富的内容,其作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道德示范功能。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红色家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国家层面,红色家书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政治信念;在社会层面,红色家书中彰显了家书作者致力于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在个人层面,红色家书中也蕴含着家书作者追求爱岗、敬业、诚实、友善的价值观念。红色家书通过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生活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落细、落小、落实。例如革命烈士家书中说道:“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这句话折射出家书作者追求真理的价值理念,通过红色家书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更能加深大学生对革命先烈和先进分子光辉事迹的了解,深切感受家书作者的人格魅力。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以榜样和鲜活事例引领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

三、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位一体”路径

“爱国”是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爱国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为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2017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三全育人”要求,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围绕《意见》与《纲要》中的“三全育人”原则,结合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五个方面,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路径(见图1),充分发挥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图1 “五位一体”的教育路径

(一)以课程育人为核心,将紅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中,教育内容的改革非常重要,教育内容就是课程。针对教育需求与培养目标,课程需要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因此,要推进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是注重思政课程建设,将红色家书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列入两课教学,明确教学计划。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红色家书内涵丰富、内容多样,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提供了素材,结合党史国情教育,找准家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从红色家书原文到教材再到研究理论不断深化的教育路径。

二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写进思政拓展教材。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红色家书字里行间充斥着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富强而奔走献身的真挚情感,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把红色家书与专业课程及拓展教材相结合,形成课程思政中“拓展性课程特色化”的挖掘,使红色家书内容活起来,发挥红色家书强大的跨越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二)以实践育人为基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实践育人旨在使大学生在亲历基础上得到感知、感悟,不断加深其理论认知、提升思想认识。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依托红色家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开展红色家书系列实践教育体验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爱国情怀。

一是开发丰富多样的体验实践。例如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户外追寻红色家书的活动。跟着家书作者的步伐,走进红色纪念馆,了解一段革命历史,倾听家国故事,升华个人的爱国情感;或者走进家书作者的旧居旧址,与邻居街坊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畅谈祖国发展,让大学生在家书作者成长的环境中体悟当时的情景,促进爱国主义情感入脑入心;还可以开展红色家书文化的宣传实践,组织红色家书的宣传队伍,以红色家书主题展、红色家书故事会等形式为山区、农村传播红色家书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家书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二是建立调研实践渠道。例如可以对红色家书的作者、红色家书的后人以及红色家书的收藏者进行专访,倾听他们讲述那段战争历史和亲情故事,加深对红色家书的感性认知;或者引导学生以研究为目的参与红色家书为主题的理论研究,深化对红色家书的理性认知,实现大学生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融合。

(三)以文化育人为先导,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红色家书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红色文化资源,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新起点上,要进一步引领大学生从红色家书文化中汲取奋斗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文化自信。

一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将红色家书的影响延伸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中让大学生更好地体验红色家书的魅力所在,理解红色家书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在重要事件、时间节点中开展朗诵、演绎等活动,打造红色精品,展示红色家书的魅力,发挥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作用。

二是注重氛围营造。将校园环境中物质文化与红色家书融合,例如在景观设计、校园建筑、基础设施、象征标志物中融入红色家书元素,发挥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公告栏、宿舍小黑板、校内横幅等及时张贴、发布红色家书相关内容,营造红色家书文化氛围。

(四)以网络育人为补充,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青年大学生与互联网一同成长发展,其认知、意志、行为等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较大。根据青年大学生在哪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哪里的要求,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育人阵地牢牢把握好。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就是要运用好、发挥好网络育人的特点,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引导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一是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发挥网络平台的宣传作用。通过建立红色家书文化网站、网页,并使这些网站、网页通过多元链接、信息传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紧密相连,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浏览;开发红色家书相关微课、慕课,积极鼓励学生参观周围的红色纪念馆,找寻家书故事,再发布在网络平台,系统地展示红色家书的魅力。

二是打造青年网红。下功夫引领青年网红活跃度,通过线下参与线上宣传相结合,提高网络影响力,利用好网红的宣传带动作用;培养一批能讲好红色家书故事的青年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开通“讲好红色家书故事”的栏目,引领学生从要我“听故事”到我要“讲故事”。

(五)以组织育人为保障,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育人是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构建“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强调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在高校,将红色家书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各类组织有机融合起来,发挥各级各类组织建设、组织工作和组织活动职能,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引导、思想引领与爱国教育的实效。

一是创建红色家书相关的社团组织,探索利用红色家书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活动内容,统筹安排相关工作,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及考核文件。

二是以党支部、班团为单位,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将红色家书育人变成常态化、机制化、系统化的工作,为红色家书在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红色家书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新时代,将红色家书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是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深入挖掘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创新教育形式,从爱国主义教育本质出发,从大学生情感需求出发,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从书本延伸到社会,以史为鉴,与“五大育人体系”紧密结合,发挥红色家书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涵养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进一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百年建党之际与“四史”学习的背景下,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现“1+1>2”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兆忠. 爱国主义内涵探要[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1):34-37.

[2] 李乐刚. 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J]. 江汉论坛,2001(07):5-14.

[3] 谢庆. 爱国主义本质内涵探析[J]. 理论界,2010(10):165-167.

[4] 王炳华. 理想信念教育——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J]. 社会主义研究,2004(02):109-111.

[5] 郑志发. 爱国主义教育的个体功能[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144-148.

[6] 赵利萍,周先进.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国民性反思[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3):117-120.

[7] 林奇清. 浅析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足[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5):136-137.

[8] 蒋松,冯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7):19-20.

[9] 黄雅恒. 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新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69-70.

(荐稿人:李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學院学工秘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A018);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红色家书融入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XGG2071);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52021206)。

作者简介:张成凤(1978—),女,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爱国主义教育高校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