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分析
2022-02-19徐长学
徐长学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日后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极强的课程,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文本素材开展德育渗透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揣摩文章内涵的同时,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理念,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德育自身的建设需求
德育融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建设的有效手段。德育的对象是人,需要对人的思想和灵魂进行深度剖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的发展往往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着眼于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的有效发展,指将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而是否能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强化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文阅读活动中融合德育知识,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责任意识,始终围绕德育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从根本上确保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符合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需求
德育融合体现了现阶段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结构需求。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做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德育一直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国际性的语言类课程,无论是知识传授或是情感渗透都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发展学生个人品质的同时,通过德育渗透,实现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需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基于文章背景,实现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具体的时代背景,所以,在组织阅读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度分析,将课文内容中的相关知识呈现在课堂上,强化学生对文本素材的综合认知。文章背景是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文本素材,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真实阐述,也是文章产生的原因之一。这些背景知识蕴含着深刻的德育道理,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将其快速带入阅读情境内,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和自主阅读习惯的发展,达到高效融合的目的。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要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重温革命岁月,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深化德育效果。之所以今天这篇课文仍然存在于教材中,不仅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还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革命先辈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要着重体现语文要素,还要唤醒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及时反思当下的生活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故事所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的认知比较模糊,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布置任务清单,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素材,查阅抗战时期的相关资料,拉近学生和革命故事的距离,为阅读内容和德育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剖析人物形象,着重体现德育功能
对小学生而言,阅读中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往往会给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学生需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是模范人物、民族英雄,这些人物对小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学生能够从人物形象的分析中获得更为深入的情感体验,进而体现德育与阅读教学的融合。一方面,教师应该全面分析文章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每位人物背后隐藏的真实情感,既让学生对人物的外在形象有准确认知,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妈妈的账单》一文中,作者在描写两份账单的时候,为读者塑造出了母亲无私且伟大的人物形象,而学生在阅读妈妈账单的时候,又会联想到什么?试着将对母亲的爱,以及对家庭的爱转化为一种行动,制作一份表格,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总之,教师要借助文章中正面的人物形象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在阅读每个故事的同时,深度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课内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道德意识。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角色扮演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快速带入情境内,通过对自我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综合考量,深度分析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课文的真实含义。例如《沙滩上的童话》一文,通过想象编织了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但是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文章并不难懂,也非常贴近当下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为学生展示一幅优美的童年画卷,以此激发学生的联想,接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完美再现课文中孩子的内心世界。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到真情,又能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从而获得情感和心灵上的启发。
(三)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德育渗透效果
1.利用音频实现阅读与德育的深度结合。语文课程资源不仅体现在教材上,还有辅导书、网络资源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入音频资源作为辅助素材优化阅读内容,能够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和阅读教学的相互结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再现课文意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体验。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有数不清的鸟儿,学生缺乏经验,对这些鸟的认知不够清楚,于是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鸟的画面,搭配上音频,这是不同种类的鸟儿在“歌唱”。这种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快速带入对应的阅读氛围中,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借助视频强化德育融合效果。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构建和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氛围内,在心底深处认可文本素材,领悟文章意境。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心句以及情境构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教师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以及西方侵略者的残忍,可提问:对比分析课文中描述的屈辱故事,假设你现在身处这样的废墟旁,心中的想法是什么?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课堂教学中善用多媒体设备,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集中观看视频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无形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四)组织课外阅读,优化学生德育情感
1.童话故事的阅读活动。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受到当下情境的影响,容易被外界因素所支配。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且构建的阅读情境也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拓展性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童话中的英雄人物会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此可以产生极强的认同感。现代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极强的意象空间,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引导和关注,确保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积极、向上。
2.寓言故事的阅读。寓言故事中有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为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增强德育效果,教师将寓言故事作为德育渗透的主要素材,模拟对应的故事情境,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以《揠苗助长》的故事为例,有些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哲理,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模拟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情境内,感受故事的真实哲理。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度融入,形成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