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的实践研究

2022-02-19孟庆媛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25542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旋律意境

孟庆媛(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 255425)

审美能力主要是指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审美能力是学习艺术类学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尤其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每一个音符所传递出来的美的旋律,每一个音乐作品所诠释出来的美的韵味,每一种曲调所彰显的美的特质都需要学生用心体会和感受。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课堂应当时刻秉持一种创新的态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

一、增加互动频次,激活课堂氛围

互动可以细分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对某一主题与问题的分析理解,构建的“一问一答”的教学场景。“生生互动”则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对某一主题的分析、思考、讨论,而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由于多数学生认为音乐课无关紧要,其重要性远不及文化课,在这种错误思想的促动下,学生也渐渐失去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错误想法,营造一个气氛活跃、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讲授的音乐知识,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自主探寻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与意境美,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与授课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以小组互动合作的方法,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与探究,进而去深入感受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

以《青春舞曲》这首音乐作品为例。在讲授这首作品的演唱技巧之前,教师首先可以介绍这首歌曲的由来。这是一首由“民歌王子”之称的王洛宾老先生创作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这首民歌曲调悠扬、节奏轻快,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特色。为了活跃课堂氛围,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能够反映和代表新疆地域特色的水果或者民风民俗。比如,新疆哈密瓜、阿克苏苹果、吐鲁番葡萄等,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师生互动问题。接下来,教师在讲授《青春舞曲》的演唱技巧时,可以给学生单独设置一个小组合作讨论话题,并提出问题:“请各小组认真思考和讨论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当中反复出现的‘别的那样哟’代表了什么?”当学生接收到这一问题以后,随即进入小组讨论状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的小组认为“别的那样哟”在整首歌曲当中只是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所以并不具有实际意义。而有的小组通过联系歌词的上下句认为“别的那样哟”后面紧跟着“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的歌词内容,所以“别的那样哟”可以理解成为小鸟的意思。虽然每个小组的意见不统一,但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氛围当中,这不仅对音乐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方法,能够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使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进而迸发出更多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与新创意。尤其在师生互动阶段,教师通过认真观察与分析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快速判断出哪些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哪些学生具有先天的音乐天赋,哪些学生对音乐持有排斥心理,进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另外,在互动中,每一名学生的脑海当中都有不同的见解与想法,当这些想法聚集到一起后,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进而使一些与音乐相关的难题能够迎刃而解。

二、结合音乐意境,构建生活情境

无论是鉴赏音乐还是演绎音乐,都应当发自内心、发自肺腑去深刻体会蕴含在音乐曲调与歌词当中的那种真情实感。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大众的歌曲是大众的心灵的呼声。它是用深刻的节奏感喊出大众最迫切之内心的要求。大众的歌曲要唱出大众的心中事,是从大众的心里唱出来再唱进大众的心里去,它来,是从大众的心里来;它去,是到大众的心里去。”从这段意味深长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只有将其与大众的心声捏合到一处、关联到一起,才能彰显音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传递美好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基于这一思想,在音乐教学课堂,教师应当从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真实意境出发,让学生在深刻感悟音乐意境美的同时,能够将音乐当中的人物、情感真实地表露出来,然后再利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升华音乐的意境之美。

以《让世界充满爱》这首音乐作品为例。这是由郭峰创作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时代光彩的一首通俗歌曲。歌曲的高潮部分“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彰显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当学生熟练掌握歌词与曲调以后,教师可以选择5~10名学生代表作为歌曲领唱,然后再选择5~10名学生代表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创设一个与歌曲表现的内涵和意境相关联的生活情境。比如,学生可以将“环境保护”作为表演主题,在音乐悠扬旋律的伴随下,参与表演的学生可以通过演绎一个关于“垃圾分类、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或者绿色出行”等内容相关的舞台情景剧,使歌曲演唱与情景表演融合到一起,进而表现出这首音乐作品强大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学生在表现过程中,内心的真情实感也能够释放出来,这对提炼音乐作品的意境之美将起到积极作用。

音乐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音乐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体验生活、探寻生活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不由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意境以及曲风曲调,构建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演情境,这样既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充实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同时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度也将大幅提升,进而对促进正确艺术审美观形成将具有深远意义。

三、创设音乐背景,挖掘审美价值

在聆听与学习音乐过程中,一个良好音乐背景的衬托对理解音乐内涵、解读曲中深意、挖掘审美价值都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比如,对于节奏舒缓的音乐,如果衬以小桥流水的画面背景,学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整首音乐的旋律、节奏融为一体,进而陶醉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意境当中。而对于风格豪放的音乐作品,如果衬以高山峻岭的画面背景,那么学生聆听音乐时的心情也会随着画面的切换而起伏跌宕,这对音乐艺术审美价值的快速认知将大有帮助。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结合音乐作品的曲风、曲调、歌词等元素,为学生营造一个鉴赏和学习音乐知识的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舒畅的课堂氛围当中,亲身感受和品鉴音乐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旋律之美与艺术之美。在创设音乐背景时,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一些易于演奏的小型乐器,来烘托一种与音乐作品意境相吻合的学习气氛。当音乐作品播放完毕,或者结束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以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选择学生代表负责对音乐作品的风格、艺术底蕴、表现手法、演唱技巧进行剖析,并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点评,这样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以《十送红军》这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为例,这首歌曲表达了江西革命老区人民送别红军时恋恋不舍的心情。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依依别离”的伤感情境当中,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当时红军与当地人民血浓于水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从互联网平台或者自媒体平台搜索一些与红军长征或者红军长征前与当地人民告别等题材为背景的视频影像资料,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当“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的旋律响起时,学生在视频背景的衬托下,眼前立刻浮现出秋风、细雨、梧桐落叶的场景,进而联想起红军在万里长征当中历经的磨难,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将全部集中在这首革命歌曲上面。接下来,教师在学生中间选择3~5名代表将自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表述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节奏属于2/4拍,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把速度稍稍放慢,而且要有旋律感,尤其应当避免唱错十句歌词中的连音部分。”该名学生从乐理知识方面对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进行了剖析,当学生表述完毕,教师应当及时给出专业点评与指导,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十送红军》的演唱技巧。而有的学生则从歌曲的情感表露方面给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旋律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给人一种伤心、难过、抽噎的感觉,而歌词以叙事为基础,词作者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并运用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虽然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能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表达和抒发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教学课堂,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创设音乐背景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凸显音乐教学成果,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潜质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由于每一首音乐作品的风格不尽相同,教师在选择背景时,一方面要符合音乐作品的真实意境,使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景物、表达的情感都能够与音乐背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另一方面,应当给学生预留足够自主思考时间,进而对音乐作品的曲风、曲调、旋律、节奏等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同时能够准确提炼出音乐作品中的真情实感,为艺术审美修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音乐审美能力不仅是反映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一项指标,而且在学习其他学科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师应当始终以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主线,并通过正确引导与辅助指导,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为艺术审美素养的养成打牢基础、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旋律意境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7月,盛夏的旋律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