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渗透
2022-02-19杨晓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56300
杨晓(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256300)
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生物学科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积极的探索。针对于此,教师的课程内容应向结构化、系统化单元教学方向发展,加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并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在课堂中引入单元教学,进一步提升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一、相关概念含义概述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人的精神品格与行为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品格是人的精神和行为举止,能力是人类在完成任务时直接影响效率和成果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核心素养的内涵发展上,着重点在于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与互相发展,具体内涵是指人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境时,能够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面的认知系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核心素养观念落实到生物学科的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部分通过一定方式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第一前提,相较于其他学科,生命观念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具有源本性、启发性、指导性的学科素养培育意义。其次是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必须仰仗学生的这两项基本能力,以此学生才能有拔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条件。社会责任则是指学生与生物学科知识相匹配对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感知能力、同理心等。
2.单元教学
“单元”一词最早由赫尔巴特学派的威勒提出,他将教学中不同模块的教材作为单元,由此发展单元教学。而后德国教育家齐勒尔将单元教学进一步发展与延伸,并在赫尔巴特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五段教学法”(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强调对教材中的具体板块进行解构,进而基于此提出“教法单元”一说。现如今,单元教学理念的提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许多学者对单元教学也具有更深层的见解。就教育方面而言,我国专家学者程连敏认为,单元教学是运用全局的眼光、系统的方法,将教材中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方法、思想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
二、开展单元教学对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其一,以单元为线索开展的生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使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禁锢,从“长时段、深层次”的整体角度将知识统筹规划,有利于生物课堂变得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其二,在学生进行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细化为不同阶段。在此过程中,各种生物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得到强化,会帮助学生梳理出更为清晰明确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其三,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相比较,单元教学的过程更长,内容更丰富,这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提供更具体丰富的载体,使学生在不断延伸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知识、了解知识、内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最终形成生物态度和科学思维。
三、高中生物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渗透路径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包含诸多“细节内涵”的素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很难做到对学生细节素养的提升。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单元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单元整体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课程内容,并结合情境创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是开展单元教学的关键,也是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关键。尤其对于高中生物的课程来说,其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缺乏核心的教学主题,难以使学生将所接受的知识完全联系起来。尽管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会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出现碎片化、分割化现象,不利于学生逐步构建生物学科的整体知识体系,这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首先要确定单元教学的整体主题,将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结合,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概括、分解、提取,使得单元教学中每一部分的内容变得更加清晰与明确。
以“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为例,该课程包括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四部分,代表着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章节内容以理论性知识偏多。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前,可以先将“细胞的概念”作为主题开展单元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利用不同的概念将这一章节中不同的课本内容进行串联,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逐步掌握“细胞分化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细胞”“细胞周期具体指细胞连续分裂成子细胞的过程”等基本概念。例如,细胞是通过分化产生新的细胞这个概念,按照传统的想法,学生肯定会认为细胞的产生是衰老和新生,类似于繁殖。但这样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细胞分化相关的概念是最为基础的,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或者实验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切身参与到讨论之中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更深层次的概念。再如,在细胞周期相关概念的学习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了解生物知识的内涵,把握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生命观念。
2.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明确单元素养目标
单元素养目标的制定是对教学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开展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合理的单元素养目标,能够为课堂中的生物教学指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元教育的最终效果。但目前许多教师对单元素养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呈现分解割裂状态,大多数教师将考试中涉及的内容作为教学重难点,以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开展机械性的训练。这样不仅不能建立不同维度单元素养目标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将单元素养目标有效整合,进而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明确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至关重要。针对于此,教师要设置生命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的教学课程,利用多样化的生物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保证每一个学生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实验中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其外,要结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生物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完善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以“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节为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具体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每一节内容都详细讲解了不同结构的分工与作用。教师在确立了单元教学的主题之后,针对每节生物课程的具体内容,要将其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制定单元素养目标。比如,生命观念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细胞的组成,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统一性;科学思维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图表分析、自主总结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归纳与概括方法,通过分析与思考的科学思维方法,确定组成细胞的细胞器以及每个细胞器的作用,如同我们的身体,每一个器官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探究目标在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细胞膜的存在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概念之后,需要通过实践确定自己是否彻底理解。与此同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渐渐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社会责任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之后了解细胞在人体中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膳食平衡,调整自己的身体、作息规律,防止身体出现问题。综上所述,教师根据这四方面的单元素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保障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能紧紧围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而开展。
3.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贯彻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单元教学情境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理念,并不能由教师通过教学进行传授,应当借助一定的情境体验帮助学生感悟知识,理解知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导致一部分教师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这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另外枯燥的课堂讲述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因此,教师要选择趣味性、多元性的教学方式,避免对学生进行知识填充,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生活联系实际”,为学生合理创设出单元教学情境。在课堂中,将各种生物知识融入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和课堂场景中,使得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这一章节为例,这一章节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减数分裂、遗传定律、伴性遗传这三部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教学理念,先给学生播放有关于红绿色盲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红绿色盲这种遗传疾病。接着,教师为学生出示红绿色盲的检查图,让学生通过识别图像中的文字或画像,了解红绿色盲的特点。为了加深学生对遗传知识点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小故事,如a的家族中有色盲遗传基因,b的家族没有,那么ab两个人生下的孩子是红绿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少。或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些遗传疾病多发于男性?而有些多发于女性?这些有趣的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且遗传病相关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足够多的实践练习,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对问题的思维和探究,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四、结语
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学校和教师方面将单元教学的实施作为关注的重点内容,并通过对当前活动实施现状分析,确定单元教学主题,明确单元素养目标,创设单元教学情境,逐步提升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