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措施探究

2022-02-19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大罗小学陈勇杰

师道(教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冷饮店劳动教材

文/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大罗小学 陈勇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皆已发生深刻变化,劳动的具体形态也发生了转变,但是劳动精神、劳动素质却永远不会过时。在基础教育领域,弘扬劳动精神、推行劳动教育仍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是一门用于严格描述事物抽象结构和本质特征的学科,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与劳动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关联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合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进一步开阔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活动教材劳动素材,深挖劳动教学资源

作为新课程标准与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也紧贴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其中穿插了不少与劳动有关的素材,只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从知识性层面进行讲解,忽视了这些材料的劳动教育价值。基于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相融合的考虑,教师在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新知识讲解时,要以全新的视角来研读教材内容,深挖其中可供渗透劳动教育的因素,在维持原本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材为例,第2 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练习三板块引用了果农收获水果、护士们给学生打针、冷饮店员工售货等劳动场景,第7 课《长方形和正方形》中也提到了类似测量操场周长、路线测量以及在长方形菜地周围修筑篱笆等与实际劳动相关的数学问题。诸如此类的素材有很多,这些劳动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指相关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冷饮店员工收获的劳动场景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这一情境,让学生代入冷饮店员工的角色,计算不同商品销售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这种教学活动既能让学生结合具体场景来进行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练习,也能让学生感悟劳动的辛苦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数学强调逻辑分析与实际应用,应试教育模式使得教师过多将时间与精力集中于学生对结论性知识的掌握中,忽视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而这恰恰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环节。劳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转变结果导向的数学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借助劳动教育创设具体的数学应用情境,开展以探究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活动,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育,也有助于学生劳动经验的积累,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习得与劳动创作的乐趣。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材中,第8 课《数学广角——优化》中提到了“如何让客人能尽快喝上茶”的现实问题。教材以客人来家做客、需上茶招待客人这一生活场景为教学背景,明列了烧水、洗水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等不同准备工作以及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旨在让学生探讨最合理省时的操作方案。对于这类探究性活动,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真实地还原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这一过程,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直观感受统筹安排的过程。类似这样劳动教育与数学实践的结合,不但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快捷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三、借助数学文化故事,渗透劳动精神内涵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数学是人类在漫长的劳动历史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在很多数学文化故事中,都能够看到劳动与数学知识相呼应的痕迹。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用各类数学文化故事,寻求导入劳动教育的切入点。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材中,《大数的认识》一课中就讲到了“数的产生”这一问题,提到了古人因为产生劳动的需要而创造了数的概念,并发明了实物计数、结绳计数、刻道技术等原始的计数方法。随着文字的发明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计数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科学。按照当下的劳动水平,我们不光能知道地球赤道的周长有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米,也能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二十九万九千八百千米,人类对数学的认知随着劳动的发展而不断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关联性,以及劳动的现实意义与精神内核,是教师借助数学文化知识所应向学生传达的思想精髓。

猜你喜欢

冷饮店劳动教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能吃冷饮店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美味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