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园子

2022-02-19姜丽华

师道(人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百草园园子孩子

姜丽华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通师二附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不大,布置精巧,藏于情智楼后二楼楼顶的“百草园”是学校专门为历届四年级师生开辟的小小种植基地。今年,升入四年级的我们接手百草园的种植与管理。老师们商量后做了微调申请,由原来的一学年调整为历经春夏秋冬跨年段的一年,希望带着孩子们经一个四季的轮回,亲历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完整过程,开启唤醒感官和心灵成长的一年。

历年来园子的主人都是孩子。于是老师们放开束缚,相信孩子。按照班级划分了园子包干区后便交由各班孩子,让他们成为园子真正的主人。

在长约40 米、宽约5 米的有限空间,如何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依照时令节气,怎样安排种植顺序?孩子们在聆听了博物院植物专家居卫东老师的一场种植专题讲座后,通过实地勘察、采访家中老人、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设计出各自的百草园规划图,或手工绘制,或在电脑上完成。在规划图的分享阶段大家就可行性进行评估,结合南通时令气候、植物生长秩序、植物的和谐共存、园内空间布局、整体环境塑造等因素,关注他人、反思自我,共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为种植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冲破狭隘的教育功利主义,追求一种开放、自由、积极的教育形态。儿童在亲自策划、打造园子的过程中,成为园子和课程的主人,会不由自主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从而在学习中、活动中充分激活其潜在的生命能量。

园子的种植规划即将进入落实阶段,年级组在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开展了百草园春播仪式。仪式由陶渊明的《劝农》诗拉开帷幕,让学生了解古老的农耕文明之后跟随短片一睹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旧碰撞之间,朱丽校长为春播仪式致辞。她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大家在活动中收获知识,体验快乐,培养劳动精神;在田园劳作中磨练意志,陶冶性情,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主持人在广泛征集大家意愿后,介绍了今年的种植计划。我们要在园子里养花种草,栽菜育瓜,耕耘四季,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更将在文字中寻觅田园诗情,结合现代诗的学习,为百草园写诗,举行田园摄影大赛。待瓜果遍地,葫芦满架,我们还将开展“庆丰收·葫芦节”主题活动。

愿景已经开启,百草园的儿童欣欣然播下春天的种子,播下希望的种子。孩子将见证园子一年的生长,园子将参与孩子一年的成长,我们一起等待一场彼此的遇见。

“探园”是儿童认识园子的开始。早上进校的故意绕道,初春午后的散步,文体活动课的偶尔驻足,或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或大部队前行。认识园子是从认识草木庄稼开始的。

在这个自然课堂里,孩子们乐此不疲地识草、观花、赏叶、闻香。园子开荒前遍地野趣,开蓝晶晶小钻石般花的叫婆婆纳,紫莹莹花似小灯笼的是宝盖草,这些野花顽强又谦卑,进了园子的孩子都会被吸引,有时他们还会喊老师用“形色”(识花app)辨别。园内规划种植后有一个角落是香草区,有一片是爬藤区,有一块是蔬果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种植的深入,园内植物日渐丰富起来,孩子们先后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多达近百种。百草园不大,但绝对是一个风物灿烂的小世界。

多识草木之名在这里自然而然地达成,每人锁定园内一种植物,通过观察、质疑问难、查阅资料、和谐互通、请教师长,深入学习,完成植物专属名片的制作并悬挂于园内。儿童怀着爱和暖意凝视一株植物,人之德师于草木之德,在同一环境中所获得感受的多少、强弱是不一样的,但经历了认真观察、细心写画、持续探究、同伴协作,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自然认知领域悄然迈出了一大步。

把劳动最伟大的观念从小根植于孩子们心田,是开展“百草园”情境课程的初心之本。浇水、施肥、除草、驱虫、匀苗、修枝、搭架、授粉……这些陌生的农事中藏着秘密和困难。春天的园子庄稼长得快,野草更是疯。孩子们从第一次撅着屁股不知从何下手,到一次比一次熟练:贴地的马唐草,用工具松了土再拎一拎,草就离地了;看似个子高的狗尾草,只要抓住根部用力一拔就连窝端了。他们还渐渐摸索出一套实战经验来:晚上浇水比早上好,时间充裕可以浇得足;园内土层薄,那就在植株根部摞高一点儿;秋葵和茄子要常落下面的叶子,给它们多创造一点呼吸的空间;葫芦苗终究没能成活,排除病虫害可能是我们关照过多……这些智慧的劳作经验如果没有真实经历是无法累积的。而植物生长带给孩子的惊喜更让他们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劳作的过程往往是辛苦的,他们喘着粗气流着汗,常常小脸通红,但紧张学习之余身心的彻底放松、情绪的完全释放,让他们很是享受这样的过程。写作初稿时正值大暑,假期开展的“园子一日认领”活动正在进行中,每天傍晚都有孩子赶到百草园值日,园里的植物顺顺利利顶过酷暑,和植物一起向上生长的是儿童的责任心。双手灵巧、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的孩子更能形成爱观察、好钻研、肯吃苦的品质,更有勇气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更有耐心和自控力忍受诱惑,接受延迟满足。

百草园里曾上过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学校为百草园添置了一套自动滴灌系统,是请工人师傅安装到位直接使用,还是让学生试一试?老师们选择了后者。

骆校长亲自上阵,为同学们介绍了自动滴灌系统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何合理安装、正确使用、实现使用效果,需要同学们去探究。他们先实地测量花坛、菜圃的尺寸,绘制百草园平面图,然后根据有限的喷头和水管绘制了自动滴灌系统安装设计图。明确的设计意图,合理的喷头设置,无不彰显同学们探究能力的一次深入。

骆校长和同学们点评了设计图,提出修改建议,再实地校验,进行可行性测试。最终大家齐动手,完成了40 个喷头的安装。打开水龙头的瞬间,40 个喷头同时出水,细细的水柱后面,是老师和孩子们愉悦的笑容。同学们还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精准设置了滴灌的时间、频次。至此,百草园自动滴灌系统设计安装完毕。

这堂课鼓励儿童在特定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观察实践、分析思考,最终解决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百草园更是实现生命和谐生长的天然课堂。李泽厚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百草园的日常细节质朴且有呼吸,这里有许多必然,也有不少意外,它们总让身处其中的孩子面临即时抉择。

初夏第一条黄瓜经历播种、发芽、长叶、爬蔓、开花、结果,长长的100 多天后终于成熟了,摘下它,何去何从?学生很快达成共识,将它赠予我们的家长志愿者代表,是她教会我们育苗、搭架、除虫……这条黄瓜名叫“感恩”。第二条黄瓜叫“分享”,瘦瘦长长通体碧绿的它好好考验了一回班主任的刀工,居然切出近百片,孩子们直呼从没吃过这么薄脆的黄瓜片,也从未品过这么美味的黄瓜片。

百草园最西头的欧月墙一度成为校园的打卡圣地,粉色达芬奇粉嘟嘟娇滴滴,紫色薰衣草花环轻盈、梦幻,黄色的玛格丽特雍容大气。一墙花开得最盛时恰逢母亲节。孩子们相约剪下最美的花,放到科任老师的办公案头,也带回家送给妈妈。

雨中游园,遇见最多的是蜗牛,它们那么可爱,悠游闲散,可也有孩子“破案”:那些枝叶残损的植物大多是它们的杰作。杀死它?还是留下它?最终孩子们决议将蜗牛捉了放生杂草区。

活棵的西红柿受一种小黑飞虫的侵扰,生长态势不好,为了实现园内有机种植,我们没有打农药,买来了网上推荐的黄色诱虫粘板,效果出奇的好。不过我们也遗憾地发现,总有壁虎误粘,再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逃生。几次,班上那两位不怕虫的女孩使出十八般武艺进行壁虎拯救行动,她们蹲在粘板前小心专注的模样很是让人动容。

发生在园子里的林林总总构成了最精彩的内隐课程。孩子们一次次从自然界的一株幼苗、一粒草籽、一滴露珠、一缕阳光、一个小生命的身上,看到更多生命的光泽,继而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实现内心的丰盈生长。

我们日日穿行在现实生活中的百草园,主题阅读《童年的园子》则引领儿童用美学的眼睛,用心灵的触角,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去亲近园子,推开了认识园子的另一扇窗。

很多作家童年时家中都有一个花鸟虫鱼齐聚的乐园,一方藏纳天地的小世界,成为他们日后漫长的文学创作中灵感的源泉。老师们推荐了部分作品,再让孩子们自主找寻关于园子的文章,构成主题阅读:

那座小花园是他挚爱的巢,每当家像概念一样赋予记忆之上,它的颜色就印成深沉的图稿。一下雨,什么颜色都郁起来,屋顶,墙,壁上花纸的图案,甚至鸽子:铁青子,瓦灰,点子,霞白。于是他,等斑鸠叫单声,等着一棵榆梅稍经一触,落下碎碎的瓣子,等着雨后重新着色的草。——这是汪曾祺《花园》中童年的园子。

他说他年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园子的土墙凹凸,丛生青草处,他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在这里把繁茂的杂草当树林,把虫蚁当野兽,低洼的地方作沟谷,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类山坳。一方小世界也是一片大天地,安闲自在神游酣笑。——这是沈复《童趣》中童年的园子。

主题阅读后孩子们能十分熟稔地谈论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聊到班级同读过的法布尔《昆虫记》里的荒石园,羡慕《呼兰河传》里萧红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爱与温情的园子,还说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那个上帝苦心安排的废弃的宁静的古园。

那些深情的文字里,每一个园子都和童年相连。那里盛放爱与自由,满载回忆与欢愉。回观孩子们的百草园,他们在这里穿行、劳作、憧憬、观察、合作、沉思……相处一年的百草园之于孩子们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存在,也是这样一个精神的存放之处,是他们将一生依恋的拥有灿亮底色的精神之园。

五月,播下的种子萌动后抽枝长叶挂果,园内已是一番喜人景象。语文教材正好学到“叩响诗歌的大门”单元。于是,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果、每一个生灵都成了孩子们笔端承载盛情的主角。生机在园内涌动,诗情在笔尖流淌。读书节闭幕式上,孩子们呈上了《献给百草园的诗》。

孩子的诗中,葫芦有一个梦:“种子的时候,梦想着破土而出。/幼苗时,梦想‘飞檐走壁’。/开花时,梦想结出累累果实。/每个葫芦的梦,都是这样。”(陈玺文)

孩子的诗中,蜗牛是园子里的诗人:“我是蜗牛小诗人,/一只住在百草园里的小蜗牛。/我拖着长长的尾巴,/慢慢悠悠地创作。/谁也不知我有多烂漫——一边写,一边看。/蜀葵叶上留下我长长又短短的诗行。”(陶沐子悠)

孩子的诗中,百草园是一个绿色的梦:“春末,种下一颗希望;/夏初,望见绿色光芒。/是什么一点一点,/占据了我们的心房?/是百草园,校园的一角,/一块纯净的地方。/有蜂蝶起舞,有鸟雀鸣唱,/有生机勃勃的梦想。/我们在这儿挥洒汗水,/等待心中破土发芽的梦儿长高!/我们何尝不是这绿色的苗?……”(赵豫苏)

孩子的诗中,百草园是一支丰收的歌:“百草园沐浴过了春风,/绿了嫩芽,展了绿叶。/等啊等,盼到了初夏,/艳红的萝卜扬着笑脸,/墨绿的黄瓜笑弯了腰,/青色的番茄果已摇曳在枝头,/向日葵正迎着阳光努力生长。/我们在百草园里,/笑着,闹着,/……所有的喜悦随着丰收溢满我们的心房!”(桑瑜)

因为这样一个园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亩田。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苗,记录生命的成长,探究自然的奥秘,挥洒心中的诗情。所有百草园带来的欣喜、期待、快乐、美好……都凝聚成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他们关注天地、对话自然、观照内心、放飞想象,生命的灵性正慢慢沉淀,诗心和诗情得以抒发与寄存。李吉林老师曾说,环境与在其间活动的儿童,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儿童生长环境。这个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虽然是不知不觉的,但却是极其深远的。

百草园情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让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一年来,那些花草瓜果,那些风雨阴晴,那些劳动场景,期间收获的成长感悟都会如颗粒饱满的种子,长久地存在孩子的记忆里、生命中……

猜你喜欢

百草园园子孩子
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我和祖母的园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园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