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
2022-02-19吴猛
吴 猛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引言
近年来,我们国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我国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逐渐接受了类似于“素质教育”、“探究教育”、“互动教育”的教育热词和教育理念,受这些先进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讲,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满足新时代下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促进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其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立足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角色,深入探究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问题。并且立足于这些发展难题,笔者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长远发展。
1.当前时代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问题探究
1.1 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发展的忽视
首先,新时代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上到高校领导者下到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并不关注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教学活动当中,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且在初高中阶段,学生一直以来所接受的也都是应试教学体系。可以说应试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试教育体系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持久的,其影响了大学阶段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从高校领导者和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受应试教育观影响,他们更关注大学时期学生的专业学习,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机获得。所以在分配教学实践和教学资源时,体育教学活动占比较少。而对于学生来讲,其认为,体育学习活动的开展是浪费时间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不强[1]。
1.2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并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其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并不关注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教育工作者所采取的体育教学方式都是较为落后的,没有参考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没有参考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只是自顾自的采取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体育教学方式如下: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体育动作的演示,学生进行体育动作的学习和模仿。这样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是机械的,在某一定程度上损伤了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思维,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印象和态度;而受机械性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受到打击,学生无法激发起自身有关体育学习的兴趣,只能被动的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并且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只是应付了事,没有有效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性思维,这样使得大学体育学科的功能和价值无法得到发挥,也无法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长远发展。
1.3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并不关注学生的自主性
最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如下的体育教学问题——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并不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这一体育发展问题也是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都是根据自身的教学节奏来进行展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体育话语权较大,体育教学课堂甚至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言堂。但是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是不科学的,其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并没有有效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以体育教育工作者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是不科学的,是落后的。
2.新时代下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创新的积极教学策略探究
2.1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要促进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的革新。就目前情况来看,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其中“立德树人”主要是讲在从事体育教育过程中突出德育在体育运动中的价值,根据社会所需要的德育素质人才去加强体育和德育工作;“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只要是再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学生的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和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和预防运动损伤,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康的人;“终身体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同时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影响,想要改变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就要引导体育教育工作者明确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内核,引导体育教育工作者明确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意义;从而制定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并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力求创新。在此基础上,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革新传统的应试体育教育观念,关注素质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要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增强体育教学活动的占比;体育教育工作者还要关注自身体育专业素养的提升,其要明确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为学生设计专业化体育学习活动的基础,所以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学习时代下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体育教学方式,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2.2 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增强其趣味性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对其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增强体育教学方式的趣味性,传统讲解法和示范法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主导地位更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就目前而言比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同时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关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的开发。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集中自身全部的专注力在体育课堂上,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发挥体育学科的功能和价值。针对这一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可以将体育教学活动与游戏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增强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展接力跑步的体育竞赛游戏。接力跑步的体育竞赛游戏形式既具备体育学科的学科特色,也具备游戏形式的趣味性。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竞赛游戏中,并且在体育建设游戏中,自然而然的学习到相关的接力跑步知识,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2]。
2.3 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增强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来增强体育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体育教学方式必须也要得到更新,否则落后的体育教学方式是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这不仅影响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会影响着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所以,必须要关注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关注体育教学方式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保持。
针对这一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多媒体设备,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以此来促进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例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线下体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搜索与体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视野,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观。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展开线上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微课教学模式或是体育慕课教学模式[3]。
2.4 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制定合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也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4]。例如: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考核学生,同样学生也在考核教师,成绩评分标准设定严格,导致学生参与性较低,导致学生对教师评价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具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和老师;成绩标准设定不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会变得偏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而较高存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局面,久而久之该门课程就暴露出一些漏洞。因此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必要的。
结束语
以上就是对有关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策略探究,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和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无法创新高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则无法有效把握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体育教学方式的趣味性、体育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入手,并针对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来为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