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群文阅读,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2022-02-19张艳红
张艳红
(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甘肃 靖远 730600)
群文阅读指的是组织学生阅读数量不等的一些文章,文章可以是同一作者创作的,也可以是相同文章主题或者相同文章题材的多篇文章。在多篇文本对比阅读中感受作者倾注的内心情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采用群文阅读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完成阅读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群文阅读的基础需要从单一阅读发展成多篇文本阅读,因此在采用群文阅读时教师需要注重以点带面,强化学生群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针对单元主题合理设置议题内容激发兴趣
在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时,教师应该重视议题内容的设置。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统领教学过程的任务,也是学生主要思考和分析的问题。教师应在组合多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单元主题合理设置议题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文章题材等多个角度来确定文章主题,设置合理议题内容,群文议题内容设置拥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在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本单元的《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以及《女娲补天》四篇课文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文章。将这些文章组合到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师可以设置议题“神话故事带来了什么启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能够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1]。
再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议题“祖国的壮丽美景有哪些”,并将《七月的天山》、《记金华的双龙洞》以及《海上日出》等文章组合到一起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针对本单元主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美景,并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旅游时所见到的美景分享给大家,也可以将网络上看到的美景分享给其他人。在设置议题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将不同课文描述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回忆,帮助学生完成群文阅读。
教师可以以文章题材或者主题内涵等作为议题内容,也可以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者观点作为议题线索,将统一观点、统一主题内涵的多篇文章巧妙地组合同一主题相关联的文章,合理设置议题,才能够让学生围绕议题有效开展群文阅读。
2.遵循建构主义理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建构主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完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发挥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从容应对学生的疑问,而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学生思维活跃,而且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经常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而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进行回答,活跃语文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朝着目标任务进行阅读,提升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
教师需要打造生活化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和学生站在同一地位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并在群文阅读中融合生活元素促进课堂健康持续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内容,加强和学生的对话,给予学生信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发言之前,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静下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观点,针对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给予相应的反馈意见,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2]。
例如在《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以及《千年圆梦在今朝》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想象一下自己的未来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教师可以设置议题“未来的科技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明确的阅读任务基础上,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检索等方式,了解近百年来人类的科技发展变化。在了解到足够的信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并记录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和同伴思考一下为什么近百年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是什么在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除了教材本单元的课文之外,教师还可以寻找其他学生能够阅读的文章,
3.科学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
问题设计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学生会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从而使阅读质量大大下降。很多学生因为在阅读过程中缺少目标和思考,因此无法在阅读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一堂语文课中,学生需要在有效时间内接触多样化的文本。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设计一个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要问题,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需要抛出多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些问题是精心设计并安排的。教师需要用一个主问题来贯穿整个群文阅读课堂,这个主问题应该和本次阅读议题内容有深刻联系,并在主问题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的次问题。主问题可以帮助有方向地进行阅读和思考,避免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大量无效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3]。
其次,教师应该拓展问题的宽度,避免答案固定化和思维一元化。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会被要求无限赞同教师提出的观点和意见,导致生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这一弊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基于学生对问题的不同思考和感悟,提出一些包容性更强,而且问题答案更加宽泛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升群文阅读有效性。例如在以“观察生活”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你对生活的理解是什么?”“生活中是否有让你难忘的细节?”当学生在针对本单元进行群文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在读了这组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需要在不脱离单元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问题。难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问题答案的宽度也不宜过宽或者过窄,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解答域要足够宽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独特的理解。
4.科学进行文本选择和组合提升群文阅读的完整性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内多篇组合。小学语文教材经过改革和完善之后,其单元主题更加鲜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通常出自名家名篇,是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通过精心挑选编排而成的,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同时部编版教材拥有较强的单元整合性,很多结构相似,主题统一的文本被安排在一个单元中,能够为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以及合理设置议题提供一定的便利。例如在《文言文二则》中选取的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篇文言文,而本单元的主题则是伟大的品格。其中的《囊萤夜读》表现出的主题为勤奋学习,而《铁杵成针》则高度赞扬了人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些都属于伟大的品格,而这两篇文言文就能够组成群文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两篇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伟大的品格,形成伟大的品格。
其次,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内外,突破课内文章的局限,组合课内外多篇文章,丰富群文阅读内容。群文阅读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因此仅靠教材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对中小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教师需要合理选用一些课本之外的文章书籍,让学生配套进行同步阅读。课外文章可以源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现代文学作品,包括散文、故事、诗歌等等。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4]。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尝试不同文本体裁的碰撞。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通常选用的都是主题内涵相似的文章,实际上群文阅读教学也可以尝试不同体裁文本的混合教学。一方面,教师需要思考文章内容是否符合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考虑文本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能力。例如在针对某一位作者或诗人进行探讨时,教师可以以苏轼为例,除了苏轼本人写的诗词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其他古人写苏轼的诗或者古文节选。再比如现代人对苏轼评价的文章等等,都可以作为群文阅读的文本组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新的思考方向,能够有效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提升教学效果,转变以往课堂师生的角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多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