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快乐读书吧”,强化童话阅读引领功能

2022-02-19王宏玲

今天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七色童话

王宏玲

(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甘肃 靖远 730600)

在进行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到,阅读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关系着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体验与阅读收获。但是,传统的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拼音、部首等等,阅读也仅仅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童诗和文本阅读,对阅读板块的开发度明显不足。随着“快乐读书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了这一阶段的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是,尽管如此,“快乐读书吧”的运用率仍然不够高,或者是效益不佳。因此,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对“快乐读书吧”板块及教师的实践角度进行了一点简单的探索:

1.引导阅读,提升兴趣

“快乐读书吧”的关键就在于“快乐”二字,在开展这部分的教学活动时,首先就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从引导的角度帮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在童话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知道,小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有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此阶段只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即可。

例如,在阅读《小鲤鱼跃龙门》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小鲤鱼动画片的图片,让学生对小鲤鱼有一定的概念,随后通过教师的言语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大家知道,图片中的小鲤鱼做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吗?”“没错,就是跃龙门”“那么,龙门是什么?鱼为什么能跃过龙门?”“跃过去之后怎么样了呢?”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想要去阅读文本。而在无声息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童话故事的精神的引领,明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等等。在此期间,教师只是充当着一个引导者的形象,不打断学生的思考,也不对其思考进行所谓的“纠正”,让学生开始阅读,就是这一阶段的最大目的。

在这样饶有趣味的引导中,学生自然能够实现快乐阅读,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快乐阅读,才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受到一篇童话故事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快乐读书吧”中的优秀童话故事,有选择性的激发童话的引领作用,促进小学生思维的转变与个性的完善。

2.尝试自读,增强体验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阅读引导之后,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会自读,主动的去阅读课内或者课外的童话故事,自觉接受它们的影响。这一阶段主要需要维护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们觉得自己也能独立完成阅读活动,增强其成就感,如此,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保持的更加长久。

例如,在学习《神笔马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尝试着放手,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阅读任务。那么,在此阶段,教师既不是引导者也不是教授者,而是旁观者、课堂基本秩序的维护者,将课堂完全交到学生手里。此时,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时必然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有一支神笔,那么同学们就能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学生可能也会想到自己不会画画,此时他们可能就会在自己的纸上进行一次简单的绘画活动,检验自己的绘画能力。无论学生想到什么、想要做什么,都完完全全属于学生自己,此时,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可想而知。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自读虽然有一定困难,因此,“快乐读书吧”的自读教学实践主要可以放在二年级阶段,为三年级的自读做好准备。在这样的富有体验感的自读活动中,学生自觉接受童话的引领,此时,童话故事的作用局限性大大减少,学生对阅读的趣味性也得到了较大的延伸。相信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的阅读的乐趣后,其自主阅读活动也能坚持践行下去。

3.乐于交流,共享成果

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富有张力,头脑风暴的出现也会更加顺利。因此,教师在进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时,就需要针对学生的童话阅读活动开展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更多的阅读趣味。同时,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让学生乐于共享阅读成果,乐于与同学之间进行各式各样的阅读交流。

例如,在阅读了《愿望的实现》之后,教师就可以趁机开展一次关于“快乐读书吧”的阅读交流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要求每一个同学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获得感。随后,教师再一次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交流。有的学生说他也想长大,如果他能够长大的话......有的同学说他不想长大,因为长大了就不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玩了,要去上班;有的同学说故事里面的父亲和儿子的交换真是糟糕,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不会这样;有的学生则想到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一个愿望女神,可以帮小朋友实现愿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同学的想法。有时候,这种交流可以激起学生自身的思考,有一些学生自己想不到的地方,通过交流,学生就能够获得一定的启示。同时,这样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快乐。当学生爱上分享的感觉之后,学生往往就会更愿意去阅读,从而获得用于分享的内容。

依托“快乐读书吧”做好童话引领工作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对阅读活动的把控度。因此,在开展交流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对学生的交流做出必要的引导,若有学生没能思考到的角度,教师也可以以“为什么”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相信在这样的阅读交流活动中,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总结归纳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4.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在“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的教学进展到后半部分时,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系统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主要表现为学生是否能够快速抓住文本重点、是否具备勾画圈点的习惯、是否会对故事的内涵展开思考。从这一角度来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引导与培育。

例如,在阅读了《七色花》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二年级的学生制作自己的阅读卡片,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七色花》写了什么”“是谁给谁的七色花”“七色花可以用来做什么”“最后一片七色花给了小男孩,你觉得女主人公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将会用来做什么?”“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等等。这部分的阅读卡片内容的选择权可以交给学生,但是,阅读卡片的内容不能太少。如此,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习惯自然能够逐渐养成。

培养习惯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关键。“快乐读书吧”虽然是需要围绕“快乐”二字展开,但是,快乐是学生的体会,最终还是要落脚于阅读的收获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这一板块的童话故事的思想引领功能。此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保持一定的连贯性,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获得启示,活跃思维

童话故事一般而言是比较易于阅读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童话故事是简单的。童话故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种,它面临的读者大部分是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强的小学生,因此,童话故事的内容自然要做到言浅而意深。所以,基本上每一篇童话故事都会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对于大人而言,这样的道理可能非常幼稚,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确实是塑造他们完美人格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更应该依托“快乐读书吧”,从童话启示的角度发挥出童话故事的引领功能。

例如,在学习《一只想飞的猫》这个童话故事时,从“猫”这一个形象就可以侧面看出一个骄傲自大、好逸恶劳、不切实际的人会有怎样的结果,而它的内涵也十分简单,主要通过对一只“猫”的故事性描述表达人要做到有礼貌、尊重别人、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那么在开展这部分的阅读时,教师就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中的“猫”做了些什么,不仅要分析猫的情况,还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将视野放在人的身上,从课文中获得自己的人生启示,从猫的行为联想到自身的行为,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规避一些不好的行为,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如此,学生才能从童话故事中取得真正的收获,活跃学生的思维的同时让童话阅读达到塑造人的目的。

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虽然是以“快乐读书吧”为主要依托,但是并不是意味着阅读不具备深刻的意义。作为教师,则需要对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有一定的把控,从而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对学生做出必要的指导。获得相应的为人处世的启示是小学生进行童话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这一步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些难,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出童话故事的引领作用。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一二年级的童话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快乐读书吧”板块的作用,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有质量。从兴趣的培养入手,引导小学生跟随课本的脚步寻找到童话阅读的乐趣,并在后续的长期而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交流共享、自读共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相信在这样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认知也能得到较好的引导。

猜你喜欢

快乐读书吧七色童话
冰的七色梦
七色阳光
色彩斑斓七色土
“快乐读书吧”童话导读教学设计
童话镇
秋天的童话
《读读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午夜童话镇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