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2-02-19王锐锐

今天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生主体物理

王锐锐

(环县第一中学 甘肃 环县 745700)

物理课堂是高中生探究自然规律、领略物态变化、感知客观真理的主体发展平台,自然也是展示高中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剖析能力以及整合能力的表现舞台。因此,教师立足高中生较高的主体素养与认知能力,积极创设合作学习活动,努力推动高中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上的认知主体,借助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1]。这样,高中生就会拥有充足的认知空间、表现机会、交流渠道与互助平台,帮助高中生尽情体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1.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的契合性

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已经非常接近成熟,拥有非常高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与处理能力,能够进行较为独立的自主学习活动,因而具备了进行合作学习的主体能力基础。这样,高中生就能够借助集体智慧与团队合力去共同面对探究任务,在互帮互助、相互启迪、相互促进中开开心心地进行物理学习,充分展示出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因此,合作学习活动与高中生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趣味化、主体化、互助化以及快乐化的生命课堂。

2.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

首先,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为高中生建构一个主体化、互助化、探究化、开放化的良好认知环境,有效释放高中生的生命活力与主体能动,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生命课堂。因此,高中生能够拥有一个轻松自由、开放愉悦、开心快乐的主体环境,推动高中生去展示能动、张扬个性、释放活力、体验快乐,强化认知兴趣。

其次,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为教师设计与实施物理教学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与新途径,指引教师将教学智慧应用于合作学习模式的科学建构之中,为高中生打造一个趣味化、人性化、主体化以及高效化的成长平台[2]。这样,教师就会推动高中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上的认知主人,展示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帮助教师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推动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及科学育人观在物理课堂上的科学落实,推动物理教学走向提质增效、理念拓展与方法创新,打造科学化育人环境[3]。因此,合作学习能够凸显出高中生的主体能力,借助合作学习与互助成长实现素质教育,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

3.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原则

第一,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高中生已经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提取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科学整合能力,因而合作学习能够释放出高中生集体智慧的强大认知力、思维力与归纳力。因此,教师应创设开放性活动氛围,帮助高中生在毫无思想压力、心理负担与负面情绪的良好状态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交流、合作学习,实现高中生的主体认知[4]。

第二,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遵循探究性原则。高中生良好的主体认知能力是合作学习的能力基础与活动保障,因而教师还要为高中生设定合作探究的具体任务,凸显高中生合作探究的目标性、过程性以及实效性。这样,教师就将个人的教学智慧有效融入高中生的合作学习之中,以此实现师生智慧的科学整合与相得益彰,推动合作学习走向品质化、主体化、策略化以及高效化。

第三,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教师还要注意趣味元素以及新奇诱因对高中生的持续刺激,为高中生的合作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驱动力,非常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这样,高中生的认知热情与求知动机就会长时间地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自然能够推动高中生合作学习进入积极主动、科学高效、开心快乐的良好活动状态之中,优化物理教学效果[5]。

第四,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遵循拓展性原则。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表现意识、求异思维与拓展诉求,乐于在标新立异中获取同学们的认可、关注与赞扬,因而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主体基础与能力保障。因此,教师应刻意表扬高中生的拓展思维与创新精神,鼓励高中生大胆思考、开放推理、敢于拓展、积极创新,自觉提升物理课堂上的认知灵感、拓展思维与创新火花。

4.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的主体能力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也为教师重新定义师生角色、设计教学活动、规划教学过程提供了强大的主体支持与能力保障。

4.1 开展趣味性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为高中生设定趣味性的合作学习任务,以趣味元素与新奇诱因激发高中生的参与意识与猎奇心理,将高中生的认知关注度牢牢控制在探究任务之中[6]。虽然高中生具有较高的自律意识与自控能力,趣味诱因仍旧不可缺乏,因而教师应为高中生设定趣味性合作学习任务,以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探究任务将高中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固定在探究任务之中,以此激发高中生的集体智慧与群体合力,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主体认知空间。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高中生带到操场上,并为高中生提供一部分秒表,让高中生在互帮互助中测验一下20米跑、50米跑、80米跑、100米跑,并让高中生利用秒表测定出每一个高中生的跑步时间。这样,高中生就会在互帮互助中较为精准地测定自己的跑步成绩(具体时间),因而能够直接利用V= S / T去计算出的四种不同距离的跑步速度,因而能够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拥有良好的切身体验。这样,高中生就在趣味横生的主体实践与速度测定中开开心心地切身体验“速度”的知识内涵,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认知印记以及情感体验。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快乐奔跑、友好合作、互助学习中开开心心地切身体验“路程”、“时间”与“速度”,能够借助高中生兴奋的主体状态与强大的认知能力获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创设的开放性、趣味性以及主体性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给予高中生良好的感官刺激以及情绪激发,有效吸引高中生积极参与其中,尽情体验合作学习与集体探究的快乐。

4.2 开展探究性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为高中生设定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高中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中交流认知、沟通灵感、相互启迪,借助集体智慧去共同完成教师预设的探究性任务[7]。这样,高中生就会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依靠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完成认知任务,因而能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合作的乐趣,自然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与求知热情。因此,教师要为高中生的合作学习提供高品质的探究任务,科学导引高中生去积极合作、主动探究、快乐交流。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加速度”界定为高中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究任务,引导高中生在集体讨论中共同掌握“加速度”的知识内涵。在集体讨论中,高中生能够表述个人对“加速度”的主观理解,如“加速度就是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中速度的变化差值,加速既为正数,减速既为负数”。于是,高中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一起考量这句话的正确与否,借助集体智慧与群体合力立足多个思维角度去科学审视“加速度”的知识内涵。这样,高中生就以“加速度”为探究内容展开自由交流活动,在畅所欲言中开放表述个人对于“加速度”的主观认知结果。因此,教师应为高中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非常具体的探究任务,让高中生在自由交流、畅所欲言中集聚充足的认知灵感与探究思维,以此为高中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提供高品质的心智启迪与方法拓展,因而能够帮助高中生在兼收并蓄中实现对“加速度”的全面感知与深度学习。

4.3 开展比赛性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为高中生设定比赛性的合作学习任务,借助高中生的表现意识、好胜思想以及竞争动机催发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因而能够为合作学习提供强大的主体能力支持[8]。这样,高中生已经具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尊严意识、表现意识与荣誉诉求,因而在比赛活动的刺激下能够焕发出昂扬的斗志、竞争的激情与不屈的精神。因此,教师要为高中生的合作学习设计比赛性任务,借助高中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的合作学习过程中,高中生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感知与科学掌握公式“S = 1/2at2”,并利用该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科学推进高中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比赛与竞争,教师可以让高中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表述个人对于公式“S= 1/2at2”的主观看法。于是,高中生在比赛活动的催发下就会积极发言,力求借助认知结果、解决方法与思维过程去表现个人的理解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剖析能力。如,高中生认为一般情况下a=10米/秒,因而只要知道物体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时间,就能够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距离;再如,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时间就能够计算出物体落地时的瞬间速度,等等。这样,高中生就会针对公式“S= 1/2at2”展开自由交流,竞相展示个人的探究成果,以求在探究比赛中获得教师及同学的认可与赞扬,有效满足个人的尊严意识与荣誉诉求。因此,教师应创设比赛性合作学习任务,在有合作、有比赛、有交流、有分享中自由展示、快乐交流。

4.4 开展自主性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为高中生设定自主性的合作学习任务,借助高中生已经拥有的良好主体能力以及强大的集体智慧去进行项目学习,以此训练与提升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教师可以立足认知难度较小的教材内容,完全放手让高中生在合作学习中集体决定探究任务,并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彻底展示高中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给予高中生最充足的自主空间,鼓励高中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高中生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已经接触过“摩擦力”知识,因而本节知识较为简易,非常适合高中生开展较为独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这样,高中生就会首先在课下快速识读教材内容,在自主学习之中掌握文本信息的基本知识内涵,对“摩擦力”形成初步认识。然后,高中生就会在课堂讨论中进行合作探究,借助他人认知灵感与集体智慧再次对“摩擦力”进行深度学习,积累下现实生活中的“摩擦实例”。如增加摩擦类:鞋底的凹槽、轮胎的花纹、把手上的橡胶等,减小摩擦类:使用轴承、加润滑油等。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各抒己见中掌握“摩擦力”的客观存在性与不可缺失性,因而能够更好地全面掌握“摩擦力”。因此,教师立足“摩擦力”的简易性实施自主性合作学习活动,切实训练与提升高中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与整合能力,推动高中生成为认知主人。

4.5 开展展示性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为高中生设定展示性的合作学习任务,通过展示机会为高中生提供张扬个性、表现能力、塑造形象的主体空间,以此激发高中生的认知活力、探究灵感以及生命律动。这样,高中生就能够在课堂展示、结果输出、资源共享中获得良好的表现感、满足感以及快乐感,因而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的认知兴趣与求知热情。因此,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为高中生创设展示性任务,有效激发高中生的表现欲望与荣誉诉求,释放高中生的生命活力与主体能动。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属于一种理论状态下的运动定律,非常适合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这样,高中生就会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集体讨论,并将个人成果进行展示。如,“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界力的影响,自然就会保持原有状态,或运动或静止。而且,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方向都不会改变”。虽然高中生的个人认知成果展示不可能一次到位,然而高中生之间的彼此展示能够一点点地帮助高中生积累认知灵感与思维启迪,在集思广益中实现高中生的整合认知,因而能够较好地推动高中生持续深化、逐渐完善。因此,展示性合作学习既有合作探究,也有个人展示,有助于高中生群体之中的思维碰撞、方法交流以及认知沟通,助力高中生全面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4.6 开展拓展性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为高中生设定拓展性的合作学习任务,推动高中生借助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去积极拓展与主动创新,以此有效训练高中生的探究能力、拓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高中生就会得到高价值、高品质、高收益的探究机会与成长空间,有效培养与提升高中生的专研意识、拓展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并能够逐渐形成主体能力品质。因此,教师应为高中生设计拓展性合作学习任务,推动高中生在互帮互助中进行拓展创新,切实优化高中生的主体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合作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在集体讨论中明确了“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继而进行拓展性尝试。高中生能够在拓展思维的帮助下得出这样猜想:既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那么,刹车时摩擦力或阻力越大,刹车效果就会越好。如果在高铁车头处安装一个提供“反向推力”的火箭发动机装置,利用燃料的剧烈燃烧产生的力量形成阻力,以此实现高铁快速运动中的急停。因此,高中生就会围绕这一奇思妙想展开更加深入的拓展讨论,或成本问题,或设计问题,或安全问题,或实用问题等,开心快乐地利用主观想象与逻辑推理进行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是物理教学的实施者与提升者,因而也是高中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关注者与促进者,更是师生智慧科学整合、释放活力、展示能动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因此,教师立足合作学习去优化物理教学,深度考虑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的契合性,科学总结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与活动原则,并积极在物理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探究性、比赛性、自主性、展示性、拓展性的合作学习活动。这样,高中生就会在物理教学中获得一个主体化、开放化、趣味化、探究化以及高效化的合作学习平台,推动高中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中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高中生主体物理
只因是物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