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史料阅读能力提升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2022-02-19林艺蓉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363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史料导图初中生

林艺蓉(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363100)

史料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深化历史知识传递的有效工具。《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初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现状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与历史知识的结合至关重要,史料是促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史料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将历史知识与史料结合起来,深度理解史料,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史料阅读能力。然而,从当前初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实际来看,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初中生史料阅读能力欠佳,呈现出史料阅读能力不足、史料整合能力不佳、史料解读能力不足的情况。

1.史料阅读能力不足

从初中生史料阅读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到阅读时间、阅读经验、阅读水平的制约,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对于史料阅读仅仅是浅尝辄止,并不能对史料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掌握史料的内容。与此同时,史料本身的特点也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史料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历史教师选取的史料多为古文,而古文阅读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困难,很多学生在阅读古文史料的过程中难以读懂,遇到稍微不明白的史料,学生就开始逃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阅读障碍,导致初中生在史料阅读的过程中呈现出兴趣不足的状况,史料阅读能力不高。

2.史料整合能力不佳

史料整合也属于史料阅读的重点内容。在史料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史料进行整合,从而为史料解读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史料有效结合起来,强化对史料的理解。然而,从学生进行史料整合的实际来看,很多学生的史料整合能力较低。面对一个史料中展现的不同信息,学生不能通过直观有效的方式将不同信息整合出来,头脑思路不清晰。与此同时,在整合史料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史料的整合也会产生一些偏差,忽视重要的关键信息,而是整合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抓不住史料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此外,一些学生在整合史料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史料关键信息遗漏的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史料,整合史料。在上述情况下,学生的史料整合能力较低,不能高效整合史料,为史料解读奠定基础。

3.史料解读能力不高

从初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角度而言,在史料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对史料进行一定的解读,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通过史料解读掌握历史知识,能够实现历史知识和史料的深度链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能够显著提升。然而,很多学生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并不能立足历史知识解读史料,也不能从史料中挖掘历史知识,导致知识视野难以拓展,对史料的解读不足。在解读史料时,学生不能在阅读史料的时候找到关键词,无法将史料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解读,导致对史料无法准确地分析、概括和总结的情况较多。此外,一部分学生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不能找准史料的主旨。

二、指向史料阅读能力提升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史料阅读能力是初中生历史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能力,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史料,整合史料,解读史料,从而打造优质历史课堂,促进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史料的运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史料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提供史料、整合史料、解读史料三个角度出发,将史料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打造高质量的指向史料阅读能力提升的历史课堂。

1.立足学生兴趣,科学提供史料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史料是提升学生史料阅读能力,促进历史知识传授质量的有力途径。为了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激发学生史料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选择史料方面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出发,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和史料阅读的需求,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生只有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就意味着在史料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史料,促使学生在阅读具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史料中获得满足感和兴趣感,在熟悉的史料中学习阅读史料,解析史料,进而提升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讲述了唐朝对外友好往来频繁的史实,重点介绍了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个重点事件。在玄奘西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兴趣十足,熟悉故事情节,兴趣十足,尤其对主人公玄奘极为熟悉。因此,在玄奘西行教学板块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关于玄奘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在介绍《大唐西域记》的过程中,选择其中的典型内容和史料进行展示。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以下史料:

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或事见于前典,或名始于今代。莫不餐和饮泽,顿颡而知归;请吏革音,梯山而奉赆。

——《大唐西域记·序》

在玄奘西行教学板块,教师将上述史料与《大唐西域记》《西游记》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熟悉的人物玄奘,向学生提供熟悉的史料,促使学生了解一个与《西游记》中描述的不同的玄奘。西游记中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历史中的玄奘经过了110个国家。显然,选取上述史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史料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减少史料阅读的障碍,缓解史料阅读的畏难心理。

2.融入思维导图设计,有效整合史料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史料,学生整合史料。在初步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全面整合史料,从史料中提取关键、核心的信息,为将史料与历史知识有效链接起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史料整合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将史料的核心内容呈现出来,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达到目的。思维导图具有形象化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史料的思路,提取关键信息。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史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思维导图分析史料,整合史料,展示关键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厘清史料展示核心信息的思路,最终将史料整合起来,在整合史料的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过程中,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旧唐书·宪宗下》的如下史料:

上顾谓宰臣曰:“朕读《宣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为了提升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在史料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提取史料的关键信息,有效整合史料,设计史料思维导图。

3.依据历史教学内容,有效解读史料

在整合史料的基础上,解读史料成为学生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通常情况下,为了深化学生对史料的认知,在阅读和解读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指导学生实现历史知识和史料的链接,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史料,结合史料提取历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解读史料不准的情况,依据教学内容有效解读史料。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隶属于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将关注点放置于隋朝,向学生传递相关的知识,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在基于史料阅读能力提升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大运河的开通展示了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具体史料如下: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白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在对上述史料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厘清史料,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将史料所讲的事件与所教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历来对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呈现出两种评价,而运用史料就是要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评价观念,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再局限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而是通过史料阅读传递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史料阅读和解析的过程中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初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丰富的史料,为学生阅读史料、解析史料、理解史料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史料导图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史料二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