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型学习视角下以化学教学培养工程思维的实践
2022-02-19李月江苏省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225326
李月(江苏省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 225326)
在当下开展学科教育不能仅关注书本知识,更要注重挖掘学科中的资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学科与工程具备紧密的联系,往往需要学生投入思考,通过动手动脑完成作品。因此,本文拟借鉴设计型学习的视角,探讨以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一、相关概念概述
1.设计型学习
设计型学习,又称基于设计的学习或设计中学,是一种面向设计实践的学习形式,要通过设计完成任务。从学习目标上看,设计型学习指向学科素养的养成,不仅要巩固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内在的素养。学生在设计型学习中获得的素养,可迁移运用在其他学习与实践情境下,令学生终身受益。设计型学习与初中化学的本质定位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科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法,同时也是指引教学实践的科学理念。从学习方法上看,设计型学习以一定的项目为依托,通过整合知识与应用的方式开展学习。福特斯(Fortus)指出,设计型学习以设计物品为出发点,提出基于设计的科学方法,其中的步骤可以包括确认情境、背景分析、形成观点、建立作品等。从学习内容上看,设计型学习不是对已有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将学习过的知识与信息组合为新的构件,其中融入了思维的能动性。
2.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是人脑中的思维方式之一,是人们在进行工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指人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思维工具,其中包含多个要素。工程思维指向实践,要为解决问题服务,指能够根据实践目标理顺知识、组织思维活动的能力。工程思维主要包括:系统性思维,即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进行思考的思维,强调关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筹划性思维,即根据具体目标形成良好方案,厘清各个工作步骤并进行妥善安排的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指通过批判性、开放性的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工程步骤达成目标的思维方式;价值性思维,指主体除关注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明辨价值问题,如产品对人类生活的价值以及工程过程产生中的科学伦理问题等。具备工程思维的个体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理解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设计型学习视角下以化学教学培养工程思维的实践探究
1.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验方案
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设计任务,具体包括对实验步骤和实验材料的设计。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以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1)立足实验原理,开展设计
设计任何实验都要从基本原理出发,符合科学研究的本质方法。对实验原理的牢固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筹划性思维,让学生掌握工程的基本流程。在开展实验设计时要以实验原理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出发去安排实验步骤以及选择材料。例如,在《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一节的实验中,要求研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的热量变化。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开展实验的经历,对变化值展开研究,并让多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控制变量”的实验原理,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在本实验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不变量?在本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当学生了解了实验原理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开展实验设计。以上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与全局出发进行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工程思维。
(2)对比多种方案,明确差异
基于同样的实验目标可能产生不同的实验方案,可能产生差异化的材料、步骤。首先,设计型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的机械操作,而是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展开探索、设计与实践的过程。因此,在创设任务时要鼓励学生沿不同的方向展开思考,设计多元化的方案。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多种方案、感受异同,提升学生对实验设计的认识。例如,在沪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中包含一个任务: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普通纸张中含有碳元素。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这个实验任务进行适度拓展,将其调整为如下形式: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普通纸张中含有碳、氢元素。对于本实验,学生设计出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将点燃纸张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然后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该气体内含有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证明纸张中有碳、氢元素。
方案二:将纸点燃,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表明纸中含有氢元素;将纸点燃,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出现浑浊,则表明纸中含有碳元素。
方案三:将纸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如烧杯内壁现水雾,表明纸中有氢元素;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表明纸中含有碳元素。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三项方案,从准确性、时长以及耗材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最终,学生提出“方案三”为最佳方案,其既可保障实验正确性,又能够节省材料。本次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筹划性思维、价值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目标选用合适的材料,并从各方面进行价值评估,提升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制定具体目标,设计实用装置
对实用装置的设计更多地突出了动手操作的要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和材料,将其有计划地进行装配以发挥特定的功能。此方面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够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与产出的规律。以下结合“设计污水净化器”的活动,探讨设计型学习。
(1)思维引领,有序设计
科学实践活动应以清晰的思维引领,认知的正确性是保障设计有效性的前提。实用装置设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创造具体的物品,但出发点则具有条理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在“设计污水净化器”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三个步骤的思维活动。首先,明确净化的原理,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消毒,除异味;其次,根据净化的原理确定适宜的净化材料和装配方式,明确过滤层的结构;最后,明确实验中其他辅助材料以及材料的装配方法,画出设计图,再列出净化步骤。其中前两个环节在课堂中完成,教师通过问答法和讲授法让学生厘清思路,获取答案。对于第三个步骤,则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思考各种细节,如怎样给污水消毒、如何让污水从净化器中流出、准备哪种容器回收用材等。以思维活动引领设计过程,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个步骤的由来,同时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围绕目标进行规划,发现适应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程思维。
(2)实践应用,反思评述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和“学”应统一于“做”。在“做”的活动中可以加深“学”的深度,“教”的活动也将获得新的着力点。只有当个体参与实践时,才能够了解影响事物的各个因素,收获个性化的感悟与经验。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时,学习者会对知识本身产生更深的认识。“设计污水净化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将污水净化装置投入实践,应用它净化污水,即“做”的环节。在此环节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动手操作的结果进行反思与评述,总结设计经验。一方面,要总结正面的经验,归纳开展设计型学习的要点,提炼科学实践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做”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开展回溯性思考,从错误中学习。在设计活动的初期,学生对成果往往有理想化的期待,开展活动时,却会发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有的学生发现水仍然有些污浊,可能源于初期未能“缓缓倒水”,导致过滤层被冲散;有的学生没有使用明矾处理污水,导致水中有一些颗粒物与水分离不足等。教师可以向学生派发《设计型学习活动报告单》,让学生总结实践学习的经验,让学生总结本次工程任务实施前后的事项,明确工程设计的注意事项,并发展工程评价能力。
3.关联实际生活,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应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如沪教版教材《氢能》一节中展示了用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再用太阳能电解水制取氢气,然后转变为电能与热能的过程。教师可以创设讨论活动:“请你设计出其他储存太阳能的方案。”本次设计型学习活动无须进行动手操作,不要求使用材料外化为人工制品,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可行性上考虑,结合自己的化学知识推理。课中交流讨论,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从多向度展开思考,生成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如利用某些有适合熔点和较大熔化热的物质,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熔化吸热,夜晚凝固放出热量;利用太阳能发电,再将其存入蓄电池等。对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让学生发展工程思维中必不可少的创新性思维。
三、结语
基于设计型学习理论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符合化学科学的本质规律,运用于实践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型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性,与具体的问题息息相关,要求学生活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教师要多立足化学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开展教学,创设不同的设计任务,让学生亲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在此过程中收获丰富的思维体验,发展工程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