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金融“回归本源”的思考

2022-02-19吕颖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2期
关键词:客群消费银行

■吕颖

近期,蚂蚁集团宣布对花呗品牌进行隔离。其自有渠道资金贷款保留为“花呗”,他行资金渠道来源的贷款则取名“信用购”,两类贷款各自独立审批授信,并分别向央行报送征信。之后“花呗”宣称,将整体遵循小额、普惠、分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专注于中小额度消费”的定位服务,后续将纳入蚂蚁消费金融子公司运营。该措施属于蚂蚁集团近年来合规整改关键内容之一,具有行业导向性,体现了国家和监管部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消费贷金融市场,要求消费贷业务落实回归本源、回归客户、回归市场的坚定意志和治理导向。非银行消费金融“回归本源”,将对银行消费贷业务开展产生深远影响,银行要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金融机构应准确把握回归对消费贷业务带来的机遇

银行与流量平台合作,天然存在良性竞争、融合共生的基础。隔离后,银行“信用购”提供额度保障,且更具品牌信誉优势,相互协作能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从消费金额来看,1 万元额度已基本满足绝大部分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用户在使用花呗的同时也使用信用购的话,个人征信会被上报央行两次,如果额度超过1 万元,居民大多单一选择银行“信用购”。

(一)模式改变带来银行直达客户的机会

若银行仅停留在资金供给者的身份,无法真正接触客户,产生的数据无法全面判断客户特征,“信用购”业务需要银行“独立审批授信”,确定费率,需进一步接触分析客户,积累数据,增加成为银行基础客户的可能性。

(二)银行消费分期业务出现新的“窗口”机会

80、90 和00 后为主的消费群体更关注物品快速获取和产品价格比较优势的获得感和优越感,提前消费已成为习惯,对分期付款资金价格不太敏感。未来无论是消费属性还是社交属性的互联网平台,去金融化的节奏将越来越快。平台回归本源后,金融正规军将快速登场,补充或替代这类型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金融机构应通过能力建设应对回归带来的市场挑战

监管部门强化消费贷业务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未来市场竞争激烈,能力建设成为致胜关键。过渡期结束后,银行消贷业务服务对象、展业区域、资金供给规模均戴上了“紧箍咒”。本地化经营、回归本源的定位要求,使得银行消费贷投放用途和区域必须更加精准,资源投入更加谨慎。相比之下,消费金融公司方式被纳入监管后,虽合规经营要求更高,但对比银行监管要求,其全国性经营牌照优势更为明显。

(一)消费金融公司间竞争更趋激烈

目前国内有30 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开业29 家,主要发展模式包括互联网平台金融、场景金融、产业场景金融三种模式。该类公司主要面临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的挑战,据批露,其中24 家消费金融公司具有银行股东背景。

(二)银行消费贷发放更趋理性,投放更加精准

监管要求的“独立审批授信”原则,考验银行独立风控能力;“自行确定费率”原则,考验银行客户分层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此外,场景的自建能力、流量获取能力、客户触达能力,是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获取、风控准入、客户分层分群、综合营销的重要条件。各银行对于消费贷业务的探索主要有几个方向和变化:

一是以发行信用卡、借贷合一卡为载体的传统做法依然盛行,但问题不断、增速缓慢。

回顾银行业近十年历史发卡情况,2016、2017年国内消费贷迅猛增长,2017、2018年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合计发卡量同比增幅分别高达26.35%和16.73%;但近年来消费贷余额增幅却未达到投放行预期,且不良率、投诉、案件高发、快速增加。由此可见,前期银行业普遍认为抓住信用卡入口即抓住了消费贷主要入口的想法与市场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主要由于较大部分主流消费载体已产生迁移。

二是银行大多仍以购车、装修用途为主,小额日常消费场景贷款逐步发展,业务模式逐渐丰富。

传统业务方面:围绕“人、房、车”为主要投入方向的消费贷深受银行亲睐,额度大、风险可控、操作成熟,但也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银行通过整合挖掘自身区域优势、品牌优势、信贷优势、公司授信客户优势、政府资源优势、金融科技优势,差异化延伸场景服务,设计闭环方案和产品。

场景金融方面:消费贷切入日常消费支付环节,用途更真实,收益更高,符合当下新新人类消费习惯,成为银行业布局和探索的方向。形式上有嵌入消费平台、产业链场景、场景接入银行自营平台等。支付需求包括立即支付、延期支付、分期支付、融资支付等。场景需求包括定制家居、教育、购物、旅游、租房、装修、婚庆、日常餐饮等。

受互联网冲击及疫情影响,银行业对线上场景意识普遍增强,头部银行通过场景建设、平台建设、生态圈建设“三步”建设,形成自营模式私域流量优势。在支付功能基础上,满足客户各环节金融服务需求,形成高粘度合作关系。同时,通过不断优选合作平台、科技公司,争取新增流量。各类银行根据自身定位及禀赋,选择性发展。而城商行则受区域展业和资金要求限制,在自身科技力量和费用持续投入能力、风控能力上也有较大掣肘。

三是中高端客群竞争更趋激烈,银行竞争对象逐步下沉,亟需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

中高端客群竞争情况:随着银行息差空间的持续缩小,近两年国有银行紧抓市场机遇,以资金成本优势,错位强势发展20 万元以下额度信用贷业务,迅速席卷优质客群。已在该类客群具有品牌优势的银行,也在尝试逐步下探客群,以获取更大利润空间。这类客户一般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策略;产品方面除了逐步降低贷款利率、拉长贷款期限、简化操作流程之外,会通过发放优惠券、7 天无理由免息提前还款、各类活动等方式获客及促活。

“三低”客群发展情况:这类客群消费行为习惯决定其场景化特征明显。银行从成本及客户需求出发,一般以线上服务为主,主要通过与平台或商家的合作提供消费分期服务,通过各种活动优惠吸引促活客户。

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和防范回归可能引发的风险

(一)客户流量和资金供给竞争出现群雄逐鹿现象,外溢风险值得关注

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均归银保监会监管,都有杆杠最高要求。消金公司杠杆上限10 倍,按其注册资本金80 亿元计算,自营贷款最高可投放800 亿元;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无实体经营网点的除外)。虽“本地客户”定义仍在探索中,但从各地逐步出台的细则来看,总体信号趋严。银行资金供给、服务空间将更趋规范。无场景平台、无银行股东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和城商行、民营银行的消贷业务发展空间受限,风险外溢可能性存在。

(二)存在劣质客户流入银行的可能性

借呗、花呗纳入统一征信有利于信贷机构对客户偿债能力的综合判断,防止多头授信,准入及额度管控更加科学。监管明确互联网贷款合作方出资比例和跨地域经营进行限制,采取新老划断政策,存量自然到期后不再续做。对于集中度风险管理、限额管理的量化标准,要求于2022年7月17日前有序整改完毕。贷款自营方会优先选择最优质的客户,资金压力下容易导致高额度资金需求客户、双征信报送原因集中向银行端迁移,存在一定的劣质客户流入风险。

总的来看,“花呗品牌隔离”落地,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落实国家政策的态度,体现了国家和监管部门对治理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有序发展的决心和导向。对银行而言,未来的消费金融既有主力军的责任和机会,也有更精细化经营的压力和挑战。市场格局变化后,信贷风控要求提高,商业模式、产品创新及成本收益将发生新的变化,需要银行积极应对,推动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客群消费银行
江西银行
客群维护,集成商都在怎么做?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数字化背景下银行业提升老年客群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40年消费流变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