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瘟疫中“爱的阶梯”上的攀登者

2022-02-19曹灵婕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柏拉图托马斯

摘 要: 托马斯·曼的短篇小说《魂断威尼斯》与柏拉图的《会饮》有着深层的内在关联,小说爱情叙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符合于《会饮》中不同的“爱若斯”范式,在瘟疫蔓延的大背景下,阿申巴赫欣赏塔德奥的美的心理变化则暗含着《会饮》中“爱的阶梯”的攀登过程。

关键词:托马斯·曼 《魂断威尼斯》 柏拉图 《会饮》

托马斯·曼的短篇小说《魂断威尼斯》叙述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老作家古斯塔夫·阿申巴赫为逃避繁重的工作来到威尼斯旅行,并在威尼斯遇见了美少年塔德奥,他沉迷于塔德奥的美,即使知道瘟疫来临也不愿离开威尼斯,最终死在瘟疫中。但简单的纯美同性恋爱情故事却以其写作意图解读的多样性吸引着读者,正如托马斯·曼自己所言,这部小说是一个“水晶多棱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本文将透过《魂断威尼斯》表面的爱情叙事,分析两位主人公所体现的柏拉图“爱若斯”范式以及阿申巴赫对美少年塔德奥的追求过程与攀登“爱的阶梯”的相似性,最终阐明柏拉图《会饮》与托马斯·曼《魂断威尼斯》两者间蕴含的内在关联。

一、两种不同的“爱若斯”范式

历史上许多小说家都通过不同方式承认柏拉图是他们的权威模范之一,学术界也一直关注《会饮》对后世小说的实际影响以及这些小说如何复制、改变柏拉图的爱若斯范式。托马斯·曼是20世纪深受柏拉图哲学思想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魂断威尼斯》重现了柏拉图《会饮》中的主题与形象。苍老丑陋但充满智慧的老作家疯狂爱恋上美丽年轻的少年正是古希腊所推崇的同性恋关系典范,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似乎是泡赛尼阿斯所赞扬的属天的爱若斯,即爱最高贵美丽的少年,而少年塔德奥则是托马斯·曼依照阿伽通所赞扬的爱若斯形象塑造而成。但在年老作家爱慕美少年的故事表面后,还隐藏着更深的爱若斯范式,阿申巴赫这样一个狂热追求美且最后因为爱欲美而死在威尼斯的形象,则更加接近于《会饮》中苏格拉底所论述的爱若斯。

(一)塔德奥与阿伽通的“爱若斯” 在阿伽通的赞颂中,爱若斯是最美而且最好的,永远年轻、轻柔、优雅。而托马斯·曼对塔德奥的塑造便是源自阿伽通所赞扬的“爱若斯”形象,“塔德奥步态轻盈,身躯柔软而不失高贵,他有着爱神爱若斯的头颅”a。老作家与美少年的设定表面上是完美的古希腊同性恋关系典范,但在整部小说中,阿申巴赫与塔德奥几乎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接触。尽管故事主线都围绕阿申巴赫对塔德奥的痴狂爱欲,但除了美这一特征以外,塔德奥的性格思想等其他特征都是模糊不清的。阿申巴赫总在人群中注视塔德奥,但又时时刻刻强调他与周围人的不同,塔德奥似乎是高于这个世界的存在,对塔德奥在人性层面的弱化和模糊,更能体现出阿申巴赫并非爱上塔德奥这个人,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托马斯·曼将塔德奥描绘成人间的“爱若斯”和终极的美的化身,暗示着这个故事并非单纯的“有情人”对“情伴”的执着追求,而是老作家阿申巴赫对美的痴狂欲求。

(二)阿申巴赫与苏格拉底的“爱若斯” 上文中提到,塔德奥是阿伽通所赞颂的“爱若斯”形象,永远美丽而年轻。那么年老、面貌丑陋但充满智慧的老作家阿申巴赫更像《会饮》中苏格拉底的形象。在这一次有关爱欲的会饮中,素来不修边幅的苏格拉底为了去见美丽的阿伽通,罕见地将自己打扮得漂亮,而爱上美少年后的阿申巴赫也不同往常的去理发店将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在本书中,托马斯·曼对阿申巴赫的塑造毫无疑问参照了《会饮》中苏格拉底的形象。西方的许多柏拉图研究学者认为在苏格拉底和第俄提玛的对话中,爱若斯明显地象征着苏格拉底,暗示他作为十分理想的爱者正攀登着阶梯。那我们也可推断出在《魂断威尼斯》中,阿申巴赫这样一个一直在追求美的爱者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化的爱若斯。

苏格拉底讲话中的爱若斯,完全不同于阿伽通所赞扬的美且好的“爱若斯”,他所形容的“爱若斯”是“贫乏”和“丰盈”的儿子,他总与贫乏为伍,但他也像父亲,总在图谋美和好的东西。《魂断威尼斯》中阿申巴赫的父亲是高级法官,代表着体面朴素的现实生活,但严谨的生活作风也伴随着精神生活上的匮乏;而他的母亲则是热情的波西米亚音乐指挥家的女儿,象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有着丰盈的精神生活。作为“政府官僚的朴实严谨”和“波西米亚人的热情冲动”的结合,阿申巴赫是一个自律严谨的知名作家,过着令人敬重但缺乏美之丰盈的生活,他在内心仍然渴求美和艺术。瘟疫蔓延的威尼斯充满着死亡的阴影,与高贵美丽的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贫乏与丰盈的冲击更加吸引着老作家去追寻代表着美的塔德奥。

爱若斯总处于美和丑、好与坏之间,由于他既不美也不好,因此他总对自己眼下所欠缺的东西充满欲爱,人总是爱欲自己所欠缺的东西。相比较对少年塔德奥浓墨重彩的外貌描写,小说对阿申巴赫的外貌描写着墨不多,但“身材偏矮,发色乌褐,不留胡须,嘴巴宽而松弛,面頰狭窄,满是皱纹”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外貌普通甚至丑陋的老年作家形象,自身对美丽的欠缺也是他对美少年欲爱的产生原因。小说的开头,古斯塔夫·阿申巴赫被加封为古斯塔夫·冯·阿申巴赫,但这象征着名誉的加封并未给阿申巴赫带来多少快乐。作为一名成功且受人敬重的作家,他正处于创作关键期,却因为各种原因担忧自己无法如愿完成这部作品。他的工作开始让他产生厌恶之情,而文学创作已经不能带给他快乐与激情。自小便被压抑的情感,此时已经试图通过离开他来夺取他在形式上和在内容上的一切快乐和欣慰。尽管他的作品被众多读者阅读且喜爱,但阿申巴赫认为“自己的作品缺少一种原创的火花,这种激情的独创性才是快乐的源泉”b。阿申巴赫崇尚理智,却对艺术的真理嗤之以鼻。作为一个生活被理性禁锢的作家,尽管创造出许多伟大的思想,但他的情感和感性是贫乏的,他的内心缺乏艺术创作的激情和对美的欲求。而在创作遇到瓶颈,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让他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的贫乏。这一切驱使他走上威尼斯之旅,这趟旅行实质上便是他向爱的阶梯攀登的过程,由让他变得疲惫困乏的家乡走向有着美少年的路便是走向美和善的道路。在威尼斯遇到塔德奥后,他几乎立刻拜倒在极致的美中,一直处于理性禁锢之下的情感一旦蔓延起来,便失去控制成为迷茫的激情。而这种面对美时的激情和失控恰恰源于他数十年缺乏情感和热烈的自律生活。

爱若斯不仅处于美与丑之间,他欲求一样东西时的状态也总处在两极的变化中。如果所求得逞,他会活得朝气蓬勃,而如果没有达成所愿又会是要死不活的样子,他总处于智慧与不明事理中,对塔德奥产生充满激情的爱欲后,阿申巴赫生活变得不像过去那样单调而乏味,他的情绪总处于狂喜和绝望的摇摆中。原本阴郁充满腐臭气息的威尼斯,因为塔德奥而被蒙上了美的面纱,一切都令他陶醉其中。而当得知瘟疫的消息后,他理智地决定离开威尼斯,但这时他发现,他已不舍离开这曾让他厌恶的城市,一想到离开后就永远见不到少年时,他接近绝望,最后又返回威尼斯的饭店,看到塔德奥后,他连瘟疫都不再考虑。布鲁姆在《爱的阶梯》中认为苏格拉底论述的爱欲是爱人对美的欲望,“人们对美的对象所感觉到的无可抵抗的吸引力是爱欲的核心,但爱欲是一件痛苦与欠缺的事情,美是外在于爱人的完整之物,作为爱人的不完美之物爱一个并没有爱的完美之物”c。苏格拉底的教诲中,尽管爱欲中有激情、快乐,但本质上它是一种无望的东西。拥有完整的美的被爱者塔德奥对阿申巴赫除了一丝好奇外,是没有爱的,他没有让自己美丽也没有试图吸引阿申巴赫,他的美丽是自然的事实,对他的爱欲注定是快乐与痛苦交织的。

二、攀登“爱的阶梯”

鲁比·布罗代尔在《苏格拉底处在“爱的阶梯”上的何方?》一文中,将苏格拉底与奥德修斯“漫游者”的形象相比拟,并提出观点:“旅行的表意方式从《会饮》的第一个句子一直贯穿到最后一个句子,那个时候苏格拉底理智的漫游与肉体的漫游正(暂时地)止息于一处。可以说第俄提玛著名的‘爱的阶梯’的比喻是这套形象化系统的高潮。”d《会饮》的开始,阿里斯托德莫斯在路上遇见苏格拉底,其后他的旅行比喻从开头延续到结尾,但这字面上的旅行并非现实意义上的旅行,而是与苏格拉底和第俄提玛提出的更为深奥的“爱的阶梯”的比喻性旅行关系密切。《魂断威尼斯》的故事也真正开始于老作家阿申巴赫的威尼斯之行,同样作为一个“漫游者”,他在威尼斯旅行并爱上一个美丽少年,在深层含义上是他对美的追求过程,和苏格拉底在“爱的阶梯”上攀登的过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苏格拉底处在“爱的阶梯”上的何方?》一文将第俄提玛提出的爱的阶梯理论分为八个步骤,从向往美的身体开始到最终培育真正的德性后成为不朽的。笔者将根据步骤,结合《魂断威尼斯》中托马斯· 曼对阿申巴赫见到塔德奥后不同的心理描写,分析其作为理想的爱者攀登“爱的阶梯”的过程。

(一)美的身体 “爱的阶梯”的旅程开始于向往美的身体。第一次见到塔德奥时,阿申巴赫便从一群人中惊奇地发现这个男孩子极为俊美的长相和圣洁的气息,“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希腊鼎盛时期的雕塑”,在阿申巴赫看来“不论是自然界还是艺术界,都从没有如此完美的作品”e。

(二)美的理念与精神 在“爱的阶梯”攀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被塔德奥的美迷住后,阿申巴赫却感到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威尼斯,但在离开威尼斯时他发现自己竟会因为可能会永远看不到塔德奥而感到绝望,于是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重新留在了威尼斯。这段离开威尼斯又重返威尼斯的过程是阿申巴赫攀登“爱的阶梯”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对塔德奥是艺术家对最美的艺术品全心全意的欣赏,他感叹于他的美,却并未真正沉溺其中,感受到更为深刻的爱欲。但离开威尼斯时的绝望与重返威尼斯的喜悦让他认识到了灵魂深处的感受:“他觉得热血沸腾,灵魂深处却又悲喜交加,真相在拷问着他,他意识到,是因为塔德奥他才对这里依依不舍的。”f当第二天再次于海边看到塔德奥时,阿申巴赫在注视着他完美的外貌与身躯后,心中却用上一种狂喜,这暗示着他在“爱的阶梯”上的攀登已由身体的美上升到了美的理念,“他觉得自己就是在凝视着美本身。这个形象简直就是上帝的精巧构思,是寓于人类心灵的最崇高最完美的形象,是值得膜拜的人类的优雅化身”g,通过塔德奥完美的形体和肤色,爱神将爱的精神传达给世人,也让阿申巴赫看到了美本身的存在。

(三)美与教育 在通过了前两个步骤的攀登后,爱者“应当认为灵魂的美比身体的美更加珍贵……并且生育和寻找一种使这年轻人变得更好的言论”h。坐在海滩上的阿申巴赫饥渴地注视着海边游戏的塔德奥,他感到了无比的快乐,思绪从海边流转到了古希腊的雅典城墙边,草地上的两个人“一老一少,一个美貌,一个丑陋,一个充满智慧,一个风度翩翩”i。这是充满智慧的老年苏格拉底向美貌且年轻的斐德若传授爱和美的知识,这样的联想暗示着他将自己想象成了先哲苏格拉底,而塔德奥就是聆听爱与美知识的斐德若,他也期望被他所爱的少年塔德奥能接受智慧的启迪从而变得更好。

(四)美的言论与思想 鲁比· 布罗代尔在“爱的阶梯”中的步骤六中概括道:“在凝视美且发现美的本质后,对一个男孩的爱会转向美的海洋,在對智慧的热爱中生育大量的美、重大的言论和思想。”j在来到威尼斯之前老作家感到自己的创作热情已经枯竭,而在对美少年的凝视中,他突然产生了狂热的创作冲动,他希望能把男孩的美展现给世人。“他想在塔德奥面前进行写作。以这个男孩为蓝本,甚至书写的文笔也要与他神圣的身体线条保持一致。他要把他的美展现给整个文艺界”k。徜徉在文字和语言中的爱神标志着阿申巴赫已经在爱的阶梯上不断攀登向上。

(五)“爱的阶梯”的终点与死亡 《爱的阶梯》

中布鲁姆提道:“被美吸引的爱若斯希望能够永远拥有美,这暗含着爱的占有,爱不只是对美好之物的沉思,而是要求积极地追求它,以便拥有它。人是贫乏、脆弱的存在物,他最大的恐惧在于彻底灭绝。”l《魂断威尼斯》不长的篇幅中从开头到结尾都弥漫着死亡的阴影,但老作家真正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一开始他担心生命的过早终结会让他无法完成正在进行的著作,而遇见塔德奥后,他恐惧的是无法再看到这位美丽的少年,他最大的恐惧是美在他的世界中彻底消亡。“一旦瞥见美的本身,与之融为一体,过去那贫乏的日子就再不值得过下去了。”m在真正认识到了美后,阿申巴赫是无法再忍受过去那种没有塔德奥的生活的。在塔德奥即将离开的那天,阿申巴赫走向了死亡,在死之前他仿佛看到塔德奥指导着他的灵魂飞向充满希望的天空。

“爱的阶梯”旅行在凝视了美的事物后到达了终点。“在生育和培育了真正的德性后,他将成为神宠爱的人,并且他自己对于那些任何有死的事物来说都是不朽的”n。阿申巴赫为了逃避死亡的威胁来到威尼斯,但最终这趟旅行的终点仍是他的死亡。死亡也是阿申巴赫“爱的阶梯”旅行的终点,他凭借美少年塔德奥的指引远离世间向上攀升,从注视身体的美到最终理解美的本身,肉体的死亡代表着他最终攀登上了“爱的阶梯”的终点,其终点所允诺的是不朽。苏格拉底将灵魂与肉体分开来,并认为不朽的灵魂比肉体更加重要,它在死亡面前可以把一生完整而真实地呈现出来。在《魂断威尼斯》的结尾,老作家的死亡代表的只是他的肉体在现实世界的死亡,肉体本身就是会死亡的物体,但他飞向天空的灵魂是不朽的,他在爱的阶梯上进行的攀登是朝着永恒之物上升,最终相对于会死亡的肉体来说,他拥有了不朽的灵魂,证明着他攀登上了“爱的阶梯”的最高境界。

三、结语

《魂断威尼斯》被誉为20世界最美的中篇小说,充满智慧的老作家爱上美少年并最终因此去世的故事在当年也引起诸多争议,但不倫之恋的故事表面下隐藏的是一个作家追求美至死的精神内核,其精神内核与柏拉图哲学尤其是《会饮》以来的西方哲学、美学传统密切相关。托马斯· 曼并未掩藏柏拉图对自己的影响,他在文中直接提到了塔德奥与《会饮》中“爱若斯”的关系,并且在阿申巴赫追求塔德奥的过程中多处引用《斐德若篇》为后文埋下伏笔,而在勾勒整个故事时也将两位主人公套用进了《会饮》中不同的“爱若斯”范式,甚至阿申巴赫欣赏塔德奥的美的心理变化也暗含着《会饮》中“爱的阶梯”的攀登过程。唯有解读出《魂断威尼斯》与《会饮》的深刻内在关联,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古典哲学意蕴。

abefgik〔德〕托马斯·曼:《魂断威尼斯》,陈荣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第134页,第150页,第164页,第167页,第168页,第169页。

clm〔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的〈会饮〉》,刘小枫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第204页,第93页。

dhjn〔英〕詹姆斯·莱舍,黛布拉·尼尔, 弗里斯比·C. C.谢菲尔德编:《爱之云梯 ——柏拉图〈会饮〉的解释与回响》,梁中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85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94页。

作 者: 曹灵婕,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柏拉图托马斯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画与理
托马斯的一节课
无私的苹果树
虚荣与嫉妒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白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