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溧水区茶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2-02-19伍琳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茶产业高质量对策

摘要 介绍了南京市溧水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溧水区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溧水区实际,提出茶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策。一是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二是强化质量意识,夯实标准化生产基础;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四是促进产销对接,发展电商文旅新业态。

关键词 茶产业;高质量;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2-023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2.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Status Quo of Tea Industr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Lishui District

WU Lin (Nanjing Lishui Crop Cultivation Guidance Station, Nanjing, Jiangsu 211200)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 Lishui,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tea industry in Lishui.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Lishui,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tea were put forward. Firstly, we should expand leading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ialization. Secondly, we should strengthen quality awareness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Thirdly, we should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and establish socialized service organization. Fourthly, we should promot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docking and develop new formats of e-commerce culture and tourism.

Key words Tea industry;High quality;Development status of tea industry;Countermeasure

作者簡介伍琳(1989—),女,江苏徐州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园艺技术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9-06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单宁等400多种成分,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减低心脑血管发病率、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等保健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饮用茶叶的国家,已有4 700多年的饮茶历史,我国的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1]。我国是世界上茶叶生茶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人均茶叶消费量还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国内的茶叶市场空间很大[2]。溧水茶叶种植起源于明代初期,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规模化种植茶叶,茶产业稳步发展,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制约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笔者从多方面分析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有效对策,为溧水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漂水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地理环境优越,茶产业稳步发展 溧水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南部,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 ℃,年平均日照2 146 h,年平均降水1 037 mm,气温、光照、降雨量均满足茶树生长。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林木覆盖率达34.73%,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土壤为下蜀黄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溧水无疑是最适合种茶的理想区域[3]。近年来,溧水区茶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全区现有茶园面积约1 733.33 hm2,主要分布在白马镇、和凤镇、洪蓝街道和晶桥镇,干茶年总产量在380 t左右,年产值近亿元。茶树品种以黄山小叶种为主(占80%),其他品种还有白茶系列、龙井系列等,近年全区推广新品种茶树主要有黄金芽、乌龙早、龙井43、平阳特早等。主要加工品种有碧螺春、雨花茶、炒青、白茶、红茶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溧水区开始引进碧螺春茶的炒制工艺,经过长期以来研制和改进,终创制成卷曲如螺、色泽碧绿的特种名茶,碧螺春茶以芽多、嫩香、汤青、味醇独特优异的品质,被公认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南京溧水著名的特产。

近年来,溧水作为全国茶叶生产示范区,围绕“生态发展、科技引领、内塑质量、外树形象”的产业发展总要求,加快茶叶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突出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茶叶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茶产业已成为我区现代农业中集致富产业、生态产业、品牌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于一身的典型代表。

1.2 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带动提档升级 溧水区现有规模茶场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区级龙头企业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0家,营业收入50万~500万元的小型企业26家,营业收入>500万~2亿元的中型企业6家。企业化经营促进了茶叶开发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外商资本、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比例大大提高,个体种植大户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发挥企业联系茶农的作用,提升了茶叶生产规模,有力推动了全区茶叶产业发展[4]。

1.3 基地建设见效,标准体系加速 全区茶叶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经形成以龙头加工企业为中心的规模基地2个——白马基地、和凤基地。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批省级、市级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制定并推广实施,有十多家企业通过了ISO 9001、ISO 14000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区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带动了整体产品质量的提高。

1.4 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注重塑造茶叶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每年举办茶叶质量评比、碧螺春传统炒茶制茶竞赛、茶艺茶道表演等活动,加大溧水茶叶的宣传力度,提升溧水茶叶的品牌形象,扩大市场知名度。全区现有“严景万”牌系列茶、“溧峰”牌碧螺春、“傅家边”牌系列茶等省级名牌茶叶商标3个,还有一批地方知名品牌,例如晶桥的“逸程农林”牌、洪蓝的“涧之东”牌、和凤的“月牙湖”牌、“倪春香”牌等。其中“月牙湖”牌茶叶还是“无想田园”溧水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下主推产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

2 潥水区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产业更新不足 一是茶叶树龄老化,多在50年左右树龄甚至更早,无性系品种比例较低,茶树长势衰弱,园相园貌较差,经济效益不高,急需改植换种。二是茶叶机械装备不足,现有设备较为陈旧。部分企业的茶叶加工机械已使用10年以上,影响茶叶品相和产能的提高,制约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3 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不高 茶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仍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因茶树长势不齐,行距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管理机械难以入园[5]。同时适合茶园的耕作、施肥和采摘等机械设备少,农机农艺配套方面存在问题,这直接导致了茶叶管理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提升[6]。

2.2 茶叶销售难 一是本地大宗茶叶市场被外地低端茶叶占领,出现“本地不卖本地茶”的现象。二是高档名优茶销售渠道和空间进一步压缩。三是部分镇街茶叶加工作坊多,本地代工自用茶产量增加,冲抵了市场销售量。

2.4 茶叶生产成本增加 一是茶叶产业用工短缺,缺少专业人才。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园季节性管理用工短缺较为严重,缺少专业管理人才,茶叶采摘用工多,经常出现“用工荒”,采茶工工资每年都在上涨,采摘成本增加[7]。二是病虫防治成本高。农药、肥料、防控设备投入高。三是代加工企业与茶企竞争,争抢茶叶鲜叶,抬升了鲜叶价格,增加了企业原料成本(表1)[8]。

2.5 茶产业三产融合度不高 茶产业发展只单纯依靠茶叶自身的经济价值,对茶叶的文化历史价值开发利用不足,茶叶起源、制茶工艺、饮茶方式等历史文化要素与文旅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发展受限。

3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工作思路上

3.1.1 科技“兴”茶。坚持科技引领,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9];发展智慧农业、提高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茶叶产量;加强科技推广,加大茶叶园区生产技术人员培训,提升茶叶品质。

3.1.2 品牌“樹”茶。增加茶企品牌意识,强化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茶叶质量安全[10]。

3.1.3 基地“建”茶。强化项目支撑,巩固现有基地,稳定茶叶生产面积,适时更新茶树,扩大全区茶叶规模化种植水平。

3.1.4 销售“立”茶。鼓励茶企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发挥品牌效益,拓展销售渠道,促进茶叶销售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加大电商运营,带动销量提升,扩大本地茶叶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促进茶农增收[11]。

3.2 工作举措上

3.2.1 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实现溧水茶业的高端产业化,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关键。要重点扶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增强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建议通过市场调节整合资源配置,组建一批以农技部门、镇街大型茶场(公司)为支撑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茶业集团公司,形成“公司联农户带基地进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解决茶农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比如,分批次更新茶树品种结构,统筹解决采茶用工资源,除保留个别传统手工制茶作坊用于茶文化展示外,建立现代化茶叶集中加工车间,统一生产标准和品牌销售等,借此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12]。

3.2.2 强化质量意识,夯实标准化生产基础。要进一步规范“吴村桥严景万”牌和“六步山”牌碧螺春、“月牙湖”牌白茶等名优茶的标准,制定产品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从栽培管理、鲜叶原料、加工工艺、产品质量、贮运保鲜等环节,进行标准化操作,稳定产品质量。组织溧水区企业、基地、农户贯标生产,在“上批量、上档次、上规模、增效益”上下工夫,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质量稳定”的名优茶精品,并扩大溧水区公共区域品牌“无想田园”授权冠名,培植更大的市场规模,铸成更强的质量品牌。

3.2.3 健全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实现茶业产业化,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是保障,必须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一要健全农技部门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管理、营销信息等服务,以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化的进程,增强产业服务的功能。二要加强资金服务,政府职能部门要扩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三项更新”工程、农业科技开发资金、造林资金等形式,增加对茶业生产的投入[13]。三要强化技术推广力度,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严控农药残留质量安全标准底线,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打造健康茶、放心茶[14]。

3.2.4 促进产销对接,发展电商文旅新业态。一是要做优电商业态。突出“无想田园”主品牌、总渠道作用,由供销社“无想田园”旗舰店运营,苏宁易购、邮乐购主打线上配送,苏果、大润发、金鹰、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农超对接平台实体销售,多渠道展示、销售,打开本地精品名优茶市场销路,取得销量与口碑“双丰收”目标[15]。二是要创新文旅业态。改变单一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业态,利用茶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我国4 700 多年的饮茶历史,充分挖掘茶旅游、茶文化、茶农事等文旅资源,打造集茶叶生产、观光采摘、科技示范、茶文化展示、茶教育培训、茶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茶园综合体,实地组织名优茶制作评比和茶文化节等活动,培育茶旅融合新兴业态[16]。

参考文献

[1]

胡斌,薛驰宇,彭欣芙.新时代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发展之初探[J].今古文创,2021(34):71-72.

[2] 黄嵘,谢平芳.浅谈我国茶叶消费特性之实证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2):55-56.

[3] 劉敏,徐超,葛晋纲,等.江苏省茶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51-253,255.

[4] 黄琛.中国茶叶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J].福建茶叶,2018,40(9):49.

[5] 廖念禾,吴维雄,殷雨翔,等.丘陵山区茶园种植机械化现状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3):141-142.

[6] 罗列万.当前浙江茶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茶叶加工,2008(2):3-5.

[7] 何娟.贵州茶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培养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10):124-125.

[8] 姜友雪,殷婷.江苏茶叶生产成本、规模及问题分析[J].江苏商论,2020(2):21-24.

[9] 张焱,李学林,毛昭庆,等.云南茶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5):200-204.

[10] 余海云,向博文,王蝶,等.湘西黄金茶公共品牌建设的思考[J].中国茶叶,2021,43(8):53-57.

[11] 陈海霞.我国茶产品销售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5):79-80.

[12] 陈玫,马玲,杨毅坚,等.基于产业化视角的云南茶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23):88,90.

[13] 王涵.财政扶持 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林业产业,2016(5):46.

[14] 俞燎远.浙江茶叶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9):1493-1495,1507.

[15] 周婕.新时代下国内茶叶网络营销的实践与创新[J].福建茶叶,2019,41(10):48.

[16] 王志岚,赵咪咪,李书魁.杭州市龙井村茶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5):154-156.

猜你喜欢

茶产业高质量对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诊错因 知对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