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疑难案件中的智慧与谋略
2022-02-19宋伟哲
宋伟哲
古人的智慧令人钦佩
在法律实务中,疑难案件是令司法者感到非常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弄成冤假错案。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疑难案件也为优秀的司法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有机会从浩瀚的案卷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正义当代,流芳未来。同古人相比,今天的司法者应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辅助下,许多困惑千百年的老问题迎刃而解,它们在摄像头、实验室等“现代照妖镜”面前一一现形。在传统社会,司法者缺乏足够的科技力量的帮助,却依然能够破解大量的疑难案件。除了依靠自己的法律智慧,有些案件的解决甚至与兵家所运用的谋略异曲同工,令人拍案叫绝。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对于今天的疑难案件裁判也有所启示。
司法工作者每天都要与案卷打交道,疑难案件的卷宗往往浩如烟海,让人难以捉摸。越是遇到这种情况,往往越需要司法者拥有一双慧眼,能够明察秋毫,从案卷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颢,不但哲学造诣高深,也是一名断案能手。在泽州晋城知县任上,程颢就遇到了这样一起疑难案件。某天,本县富户张氏的儿子来到县衙告状。张家少爷告诉程颢,自己的父亲不久前刚刚去世。几天以后,突然有个老头儿来到自己家中,说道:“我是你的亲生父亲啊,现在我来和你一起生活。”听罢此言,张少爷当然满脸疑惑。可谁知这位老者却侃侃而谈,把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令人且信且疑。为稳妥起见,张公子还是请老者前往县衙,求县令程颢裁决。
老者见到县令,便说:“当年我外出远游行医,妻子在家生下一个男婴,当时家中非常贫困,没法养活这个孩子,只好把他送给大户张三翁。某年某日,孩子被某人抱走,某某为见证人。”程颢听罢反问道:“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了,你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呢?”老者答道:“当年我回到家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把这些信息记录在药册里了。”程颢拿来药册,仔细翻阅其中的内容,发现首尾完备,言语周详,无法找到漏洞。忽然,他发现药册中记载的“张三翁”一词似乎存在问题。于是转身问张公子:“你今年多大年龄了?”张氏回答道:“我今年三十六岁。”程颢又问:“你父亲去世时候多大年龄?”答道:“我父亲是七十六岁去世的。”程颢听罢,豁然开朗。他笑着诘问老者道:“孩子出生之时,张父不过四十岁,当时人们就称呼他‘张三翁’了吗?”老者听罢,惶恐不已,连忙磕头认罪。
程颢慧眼善断的典故不止一件。早年担任京兆府鄠县主簿时,有位县民借自己兄长的房子居住,某天忽然在院子中挖出了一大堆铜钱。房主的儿子听说此事后,便来到县衙告状,声称这些钱是自己父亲生前所埋藏,现在应当归他所有。县令接状后感到十分为难,他转身问身边的程颢:“这个案件没有充足的证据,你看该怎么办呢?”程顥仔细查看了涉案钱币后答道:“这很好解决。”他唤来原告问道:“你父亲藏这些钱已经有多少年了?”对方回答说:“二十年。”程颢听罢,便唤来衙役,令其取出一千铜钱,质问道:“现在官府所铸造的铜钱,不到五六年就已经遍行天下了。这些钱是几十年前你父亲未居住到此地时所铸造,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对方听罢,马上服罪。如果按照一般的裁判思路,这两位当事人没有足够的证据,大概率会输掉诉讼。程颢独具慧眼,运用自己的法律智慧巧妙揭穿了谎言,可谓善断者之典范。
许多有经验的法律人都会感叹,法庭犹如战场。其实早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法家和兵家的关系就颇为密切。这两种思想互通有无,备受列国尊崇,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的重要推动者,秦国就是法家与兵家融合的最突出代表。古往今来,因善断流芳百世者,往往能够从兵家谋略中汲取营养,在处理疑难案件时,助自己一臂之力。晚唐廉吏刘崇龟,以能书善画著称于世。在广州地区任职时,他巧用谋略,不但侦破了一桩大案,还挽救了无辜受冤者的生命。某天,一位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乘船出游。船泊岸边之时,忽然发现岸边有座未关门的大宅院,院内有位妙龄美女,看到外人毫不回避。这位公子见状,便上前挑逗道:“今天晚上我来与你幽会。”对方竟欣然默许。
到了黄昏,女子果然打开院门等候。没想到的是,公子未到,却先引来了盗贼。盗贼进入院中后,发现房内没有点蜡烛,便打算行窃。女子不知来者是贼,还以为是盼望多时的公子,遂欣然前往迎接。盗贼被突如其来的人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主人来捉自己,便拿起手中的刀向来人砍去。没想到这一刀竟将女子直接毙命,盗贼也被眼前的场景吓蒙了,赶忙弃刀而逃。片刻工夫,富家公子如约而至,刚一进门就踩在血泊之中跌倒了。用手一摸,发现美女竟然已被杀死。公子惊骇不已,慌忙跑回船上,匆匆解缆而去。第二天,女子家人沿着血迹追踪到江边,周围的百姓告诉他们,昨晚有个公子匆匆乘船而去。官府立即派人缉拿,很快便把这位公子抓捕归案。饱尝严刑拷打,公子坚持不认自己是杀人凶手,只是一遍遍地陈述事情经过。
案情至此,依照当时的惯例,免不了再用重刑,或屈打成招,或拷问致死,这位富家公子恐怕在劫难逃。万幸的是他遇到了刘崇龟,一位极为细心负责的司法官。刘崇龟反复查验卷宗和各种物证,发现杀人刀具应是屠夫所用之刀,与这位富家公子身份不符,其中恐有冤情。经过反复思考,刘崇龟下令道:“过几天本府要举行大型宴会,届时所有的屠夫都要带着屠具到官府集合,等待宰杀任务。”到了这一天,屠夫们准时拿着工具前来干活。傍晚时分,刘崇龟命人告诉屠夫们,今日天色已晚,让他们先把工具留下,明天再来干活。屠夫们走后,刘崇龟命人把杀人之刀与屠夫们留下的一把刀偷偷替换。第二天早上,屠夫们又来官府集合,认领刀具之时,唯独一名屠夫不肯取走屠刀,说这不是自己的。刘崇龟乘机诘问这是谁的刀。这位屠夫回答这是某某屠夫的刀。
刘崇龟听罢,急令部下前往缉拿,谁知该屠夫早已畏罪潜逃。案情至此,如何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呢?刘崇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命人从死囚牢中提出一名待决囚犯,对外声明这就是那位富家公子,在傍晚时分将他处决,同时让人四处对外散播消息。没过多久,潜逃的屠夫听说了这件事。他以为有了替死鬼,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便回到家中,遂被官府擒获。很快,屠夫招供伏法,富家公子也因触犯《唐律》“夜无故入人家”条,被刘崇龟处以笞刑。此案跌宕起伏,堪称传奇。刘崇龟在办理这桩案件时,至少运用了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三条计谋。巧换屠刀,仿佛“瞒天过海”;处决死囚,正如“李代桃僵”;抓捕逃犯,恰似“欲擒故纵”。此外,在昭雪冤案的同时,不忘依律处公子笞刑,又体现了刘崇龟突出的法律素养。在法律与谋略间游刃有余,古人的智慧的确令人钦佩。
通常处理疑难案件,对于当事人、办案者乃至旁观者都是一件颇为痛苦的事情。但是古代一些疑难案件的裁判过程,却能让读者忍俊不禁。西汉时期,孙宝曾担任京兆尹。一个卖镮饼(馓子)的小贩和一位村民在路上不小心相撞,镮饼掉落碎了一地。村民只认赔五十枚镮饼,而小贩却坚称损失了三百枚。双方闹至官府,谁也拿不出更有力的证据。孙宝命人另买一枚镮饼,称其重量,再把所有碎的镮饼称重。结果显示,应是小贩虚报数量,妄图讹诈,小贩遂服罪。同样是汉朝时期,一天,某人拿着一匹缣(粗厚织物)入市贩卖,天降大雨,他便举缣遮雨。一人路过,央求在缣下避雨,持缣者好心答应。雨过天晴后,路人竟然说缣是他的。双方争吵不止,来到官府。太守薛宣下令每人各拿一半,就此结案,众人疑惑不已。谁知这是薛宣的“欲擒故纵”之计。两人离开衙门后,他派人偷偷在后面追踪。结果一人唉声叹气,称冤不已;另一人却欢天喜地,直呼太守恩典。薛宣立刻派人把欢喜者捕来问罪,此人很快便磕头认罚。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