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介融合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全媒体应对

2022-02-19汪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汪妍

【摘要】在媒介融合逐步加深的趋势下,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有了巨大变化,逐步表现出角色多元化、互动常态化和表达个性化特点。要想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重视夯实自己的语言基础,不断提高个人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加强互联网思维训练,确保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本文将简述电视节目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媒介融合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主持人的全媒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节目主持人;全媒体应对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1.088

在网络新媒体兴起之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具备信息垄断的优势,在大众传播中长期保持着领先地位。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纸媒可以有声,电视节目也能借助网络进行播放,且每个人也能利用新媒体完成信息传播。在传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一般是电视节目的直接驾驭者,在传播者与观众间起着桥梁作用,是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衔接着节目各个环节与节奏,也是电视节目的品牌代言人。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要顺势而为,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能够在媒介融合中提高业务能力,为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随着媒介融合步伐加快,人们开始借助网络获取信息,也涌现了很多短视频与相关生产平台。近年来电视节目具有在线移动、随时收看等改变,各大网络平台中诞生了很多网络主播,主持人与受众信息交流模式有了巨变。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在传播方式上表现出间隔性与单一性特征,而媒介融合趋势下,能够在多个平台进行传播,且传播方式与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以网络直播为例,让信息传播方式有了很大变革,具备易操作性、便携性、交互性以及移动性等特征,主持人的传播方式也需要改变,由以往单一传递信息,逐步成为与受众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同时语言传播方式也更加简洁明了,发展的更加碎片化与娱乐化,这些都在各种各种网络直播平台中有着突出表现。在媒介融合以后,受众获取信息与交流信息的渠道与方式都有了变化,很多信息不需要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直接面向广大受众,也显得更加快速与便捷,这让传统电视节目面临着的巨大挑战,其存在感与影响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对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关注自身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提升,才能更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2.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2.1 必须适应多屏化状态

在技术革新过程中,信息传播从以往的“多人一屏”逐步变成“一人多屏”,演播室也从虚拟转变为高清大屏演播室,全媒体电视节目表现出一种演播室的多屏状态。在全媒体发展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新媒体海量咨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认真鉴别,在引用新媒体多样观点中,也要全方位进行思考。主持人获取了来自电脑与手机的互动信息,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力。同时主持人与现场观众互动比较密切,也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应变能力。

2.2 关注非语言信息表达

全媒体环境下信息具有碎片化特点,受众在取舍判断过程中会面临感官直觉与瞬间细节等影响,也就是思维方式扁平化,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就应该注重非语言信息表达。第一,必须放大身体非语言信息,这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下实现对各种思想态度的表达。在新的演播技术应用过程中,主持人需要关注自身体态姿势是否恰当。第二,环境非语言信息的应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现了传播形式的全新变化。对于节目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包括节目包装与镜头运动等,均要求主持人做好配合与应对。

2.3 加强多层次节目互动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受众身在何处,使用何种自媒体,都可以借助电话、短信、微信和微博等渠道向全媒体平台发表个人观点。通过实时互动的方式,让电视节目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保证了传播双向互动的实现,电视节目主持人观看现场大屏幕或摄像机镜头,能够强化自身在场因素,也增强了受众心理的认同感与参与感。主持人也能在演播室有限空间内与嘉宾进行活动,实现了各领域、各专业的人对事件的深入解读,确保受众能够真正了解事件真相及其背后的原因。

3. 基于媒介融合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全媒体应对策略

3.1 践行“四力”,提高专业素养

“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创新,媒体形态也日新月异,各种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如网站PC端、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特别是秒拍、快手、抖音等移动社交分享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都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带来了巨大考验。媒介融合环境下,主持人应具备生存本领與创新能力,做到与时俱进,适宜工作环境的变化,不断增强“四力”,既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更应该积极加强新知识学习,逐步开阔自身视野。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人们逐步习惯于复制、粘贴和转发,为电视节目带来了考验,但是APP中新闻大多雷同,缺少独家新闻,而传统媒体也普遍有着人云亦云的情况。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就不能与主流价值观向偏离,为受众带来正面引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勤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并通过大量的日常工作与实践,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增强全媒体应对能力。

3.2 找准风格定位,提高引导力和公信力

当前信息传播呈现出多渠道与多平台的特点,让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为主的传播格局被打破,也对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造成较大冲击。随着媒介融合速度加快,各平台的网络主播的风格更加个性化与娱乐化,相比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端庄、大气好沉稳的风格,两者对比非常明显,这对电视节目带来了强烈冲击。对此节目主持人应该重塑自身主持风格,跟上媒介融合步伐。但是主持风格的形成,主要由主持人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决定,要求主持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全面把握工作岗位职责与节目内容,从专业化角度理解节目内涵,将主题思想充分表达出来。主持人还要贴近基层,既要提升“四力”,也要融入生活,把握受众心理需求,形成正面积极的主持风格,向人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在原来固有僵化风格上实现转变。主持人还可以反映媒体的形象,是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在面对问题时必须表现出正确的立场,积极弘扬主旋律。电视节目主持人还要主动靠近基础,脚踏实地开展工作,让电视节目更加贴近实际与群众,为受众提供更好服务,无论是何种条件与环境,主持人都必须做到这一点。

3.3 充分运用融媒体平台与网络流行语

现在人们主要借助互联网接受新闻信息,观看电视节目,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也要发挥出融媒体平台的作用,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拉近自身与受众的距离,特别是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主持人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和适量适时,不能在电视节目中滥用网络流行语,否则整个节目将显得浮夸。如此一来,主持人就很难将节目内容中心思想传递出来,也影响了节目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可见网络用语必须做到慎用,能够对节目宣传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现在很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已经意识到网络平台的优势,采取开通微博、抖音账号等手段,与受众实现更加频繁的互动。主持人利用融媒体平台宣传電视节目内容,实现其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扩大。以央视主播为例,也开始入驻抖音,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受众对节目的看法与反馈建议,也能够帮助主持人对个人状态进行调整。

3.4 提升人文素养,强化互联网思维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对电视节目来说,内容始终是传播中最为核心的元素。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且大多反映在传播内容上,是“内容为王”的体现。电视节目要想适应这种趋势,就需要主持人具备极高的人文素养,确保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与尊敬。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面对海量信息选择与传播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区分其真假,能够根据实际语境完成解读,保证传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主持人通过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后,也能够做到冷静应对,妥善处理,促使节目正常播出。面对着分众化局势,传播内容也更加细化,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专才。对此主持人要通过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养,能够掌握更多与节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是赢得观众认可的有效手段。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也有了更高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能够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掌握媒介融合中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主持人还要不断改进自身主持方向与风格,让个人水平能够符合新媒体特点,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主持人必须保持开放与学习的心态,学习网络主播中的一些成功做法,从而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在思维上实现创新,也让语言表达更具个性化。

4. 结语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步加快,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与功能均有了变化,也让他们面临着更严格要求。在新的媒介生态中,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核心业务能力、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掌握互联网新技术,为新媒体时代下自身顺利转型创造条件。同时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要灵活把握,结合新闻信息完成调整,积极采取新的传播方式,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受众推出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郭晓莹.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全媒体应对[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9):129-130.

[2]徐娟娟.探析传统媒体应对媒体融合的人才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0(30):115-116.

[3]王蓉.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传媒论坛,2020,3(21):95-96.

[4]李丹.全媒体融合进程中城市台播音员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与品牌,2020(07):60-63.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