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意识的实证调查分析
2022-02-19刘婷刘梓涵
刘婷 刘梓涵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已经成了人们接收与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手机APP成为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数据,使公民隐私泄露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何在网络信息环境中,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手机APP;隐私泄露;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1.044
1. 手机APP使用中的隐私泄露现状
人们享受着手机APP带来便利同时,日常生活也被渗透,无论是平时的社交聊天、购物、网页浏览,还是支付交易、资金周转等都被一一记录。手机APP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监视着我们日常的行为,甚至通过大数据预测我们的偏好,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行为。但是在我们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也不知不觉陷入了“信息茧房”之中,而我们却不知道其隐私是被何人、何时以何种方式泄露出去的。
近年来,国内外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故。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将隐私问题卷入了舆论中心。如何在海量、异构、动态、交互式的网络信息环境中,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成了社交媒体、服务提供商及相关信息服务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手机APP使用中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卷调查设计
2.1 问卷设计说明
2.1.1 调查工具
受地理和时间条件的限制,为了让问卷无障碍发放并回收,在此借用“问卷星”网络平台来进行调查,通过匿名的方式,以微信和QQ为主要填写途径,包括空间、朋友圈、群聊等,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区域、学历与年龄段,让回收的调查数据更加真实,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2.1.2 问卷回收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问卷共收回问卷407份,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其中填写问卷人数较高的省份是:河北、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男性占比重较小,共11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01%,女性群体占大多数,共293人,占总人数的71.99%。数据显示此次被调查的人群年龄跨度比较大,其中用户年龄最低18岁以下,最高60岁以上皆有覆盖。而18到24岁人群占比最大,占总人数的74.45%左右。
2.2 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分为问卷说明与问卷主体两部分。问卷主体一共设置27道不同的问题,均是选择题,包括21道单选题与6道多选题,问题明确易懂,使年龄与学历不同的调查对象均能方便填写。具体的问卷内容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为清楚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本次问卷调查的前四个单选题分别以问卷填写者的年龄、学历、性别以及职业这四个内容进行提问。
2.2.2 手机APP的使用情况
在使用情况方面,问卷首先调查了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社交软件门类,同时调查了用户在使用手机APP时对个人安全隐私的重视程度。比如问卷第9题设置的问题是“您最经常使用的是哪三款APP?”从而分析用户使用社交软件时更偏爱哪种类型的APP。
另一方面,为了调查用户使用APP时,對个人隐私安全的重视程度,问卷设置了第18题“您在使用APP的时候,对于个人安全隐私的重视程度是?”通过用户在使用手机APP时的反应,来了解用户使用手机APP时可能遭受隐私泄露问题的概率。
2.2.3 用户隐私保护意识
在用户隐私保护意识这个部分,问卷通过设置相对应的问题,来了解用户在使用手机APP时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以及隐私被窃取的态度。如问卷的第10题“当APP向您征求以下权限是,您的意见是?”问卷第13题“在非强制的情况下,您是否能够接受向手机APP开放您的基本资料?”
2.2.4 社交媒体隐私保护行为
在社交媒体保护行为这个部分中,希望通过问卷来了解到用户在使用手机APP的时候,有没有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如问卷第19题“您在刚开始使用一个APP时,是否有认真浏览过APP隐私保护条款?”问卷第21题“您在安装软件的时候是否会考虑软件的安全性?”
3. 手机APP使用中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卷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
3.1.1 用户对APP的使用动机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使用人数最多的的APP是社交软件类、购物类、影音图像类,分别是93.12%、55.53%和54.55%。由此可以判断用户使用手机APP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通讯、购物和休闲娱乐。
3.1.2 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
在“您在安装软件的时候是否会考虑软件的安全性吗?”这个问题中,37.59%的人选择了“我安装软件时收到安全警告后停止安装”。在被问到“对于手机APP要求透露您的个人信息的行为,您的看法是?”53.81%的人表示自己要看情况。
通过问题“您在使用APP的时候,对于个人安全隐私的重视程度是?”我们会发现,21.38%的用户对于个人安全隐私是非常重视的;31.45%的用户有经常留意;43.98%的用户偶尔留意过;3.19%的用户从来没有留意过。这说明用户对于个人安全隐私的重视程度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3.1.3 用户在保护隐私方面是弱势与被动地位
当被问及发现自己隐私被泄漏之后时,67.08%的人选择卸载APP,但是没有采取维护措施,21.13%的人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权益,4.42%的人选择置之不理继续使用。
3.1.4 用户认为个人隐私的保护环境是糟糕的
当被问及在使用APP透露个人信息时,65.11%的人认为所有人的信息都容易泄漏,12.78%的人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更容易泄漏,21.38%的人认为自己的信息相对安全。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在问卷调查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大部分的人在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诉求是通讯和休闲娱乐。如微信、QQ等APP,这成为民众高度依赖的社交媒体,但随着学历提高,人们对资讯类内容的关注度会提升。
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方面,大多数用户都有较强的隐私保护意识,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隐私的定义比传统的隐私定义宽泛很多,因此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判断哪些是隐私,所以在保护上容易出现纰漏。
其次,注册一个APP时要阅读《隐私条款》,但由于内容长、种类多、條目多,加上专业术语多,用户很难会仔细阅读。更重要的是,如果用户不同意《隐私条款》,APP会自动退出,且如果不授权相关功能的话,在使用这款APP时会有众多不便,在这种被动情况下用户往往缺乏耐心,全部一键勾选同意。
此外,当用户隐私受到侵犯时,选择直接卸载APP但不维权的用户比例占到了67.08%,而真正采取了措施的用户只占了21.13%,甚至还有4.42%的用户选择继续使用。
这都说明了尽管用户有了关于个人隐私的危机意识,但面对现实情况时自我保护意识仍有所欠缺。
因为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被动的保护自己的隐私,所能做且有效的办法较少,而对于平台方来说,即便是用户禁止授权,也能自动在后台搜集用户信息传送到云端。比如19年京东金融私自获取用户截图并上传,用户即便知晓也无力制止,只能卸载。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问题与结果分析,大多数用户依旧认为当今社会使用手机APP时在个人隐私保护环境是糟糕的。
4. 大数据时代用户隐私保护对策
培养个人信息安全自我保护素养与信息风险识认意识是大数据时代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公民的视角提出部分建议。
4.1 在社交网络中应谨慎发布生活动态
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缺乏隐私保护的教育和认识。很多人都习惯于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日常生活动态,但发布的内容有时会无意中包含比较隐私的信息,如:个人证件照、成绩单、个人定位以及敏感的聊天截图等。
开放的网络社交圈令我们无意识的将个人隐私直接公之于众,一经传播,有心者轻易就能获取到个人信息。因此我们应提高敏感度,利用社交平台发布个人动态时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打码处理,减少“晒隐私”的行为。
4.2 重新设置软件功能和权限
一部分软件在安装后会在移动端后台开启一些与软件使用功能无关的权限,且未通知用户。用户在进行软件下载时应通过正规渠道,同时在安装完成后对手机APP的功能和权限进行二次设置,关闭默认开启的无关权限,关闭无用的附加功能,以防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泄露。
4.3 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并及时维权
用户应尽量详尽阅读APP的《隐私政策》,以免因为遗漏信息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不妥之处”;另外,在发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时应及时维权,保障自己的权益,进行披露,警示其他用户。
不在网络和媒体平台上随意暴露个人信息,对朋友圈等互联网私域提高警惕,不轻易点进陌生的网络链接,应成为当代网络公民的隐私安全常识。当隐私泄露事件发生后,我们既要采取相应的事后保护措施,更要防患于未然,提前加强自我防范。当无法彻底隐身于数据网络,身为公民更应加强自我信息保护和风险识别素养,协同国家、社会合力保护隐私安全。
参考文献:
[1]赵芳霞.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侵犯与保护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
[2]王淳业.大学生手机隐私信息安全调查报告[D].河北经贸大学,2018.
[3]张丹丹.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D].扬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