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某高校艾滋病教育现状探析
2022-02-18白漫溪
白漫溪,李 莉
(1.兰州工业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为了解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对当前艾滋病教育的满意度,笔者于2019年10月对甘肃某大学的1 500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在线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甘肃兰州某高校1 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占58.9%,女生占41.1%。甘肃省本省生源占92.8%,外省生源占7.2%。汉族占94.1%,少数民族占5.9%。本科生占92.3%,研究生占7.7%。
1.2 研究方法
为了更深入、真实地了解目前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现状,本次调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平台,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匿名填写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发放主题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共计1 5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 365份,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问卷1 343份,问卷有效率为98.39%。
1.3 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问卷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性描述和统计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χ2)检验进行差异比较。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问卷设置艾滋病相关知识题目8个,每个题目1分,总分8分。457位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在0~8分之间,平均(6.13±1.380)分。各题目的回答正确率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n=1 343)
研究表明,样本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准确率均在70%以上。但对较专业的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好,例如问题2“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是吗?”正确率为44%。
如表2所示,未婚住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低于情侣同居的学生,外省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低于本省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低于汉族学生,本科生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低于研究生,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低于母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学生,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和女生的艾滋病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情况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比较(n=1 343)
对1 343名学生学习艾滋病知识的渠道进行调查发现,585人(43.6%)通过学校或同学了解,541人(40.3%)通过互联网了解,120人(8.9%)通过微博、微信或直播了解,50人(3.7%)通过医生了解,47人(3.5%)通过家长了解。如表3所示,学生对不同知识渠道的教育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通过家长和医生获取知识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是这两个渠道所占的人数较少;通过学校/同学、互联网渠道获取知识的学生在所有调查学生中占绝比例高,但整体满意度低。此外,通过微博/微信/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学习艾滋病知识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小,且整体满意度有待提高。
表3 学生对不同艾滋病知识来源的教育满意度比较(n=1 343)
3 结论分析
研究发现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基本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艾滋病窗口期的传染性特点、艾滋病的病毒检测等专业知识缺乏认识,掌握较差。说明当前高校艾滋病教育不够深入。高校未来艾滋病宣传教育内容应侧重更为深入介绍人群信息、信息途径、机构信息等专业的艾滋病知识,从而避免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一知半解,了解不深入[1]。
不同情况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存在差异,应从不同学生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有针对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2]。通过调查对象的统计分析,性别的差异不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而民族、住宿情况、生源地、学历以及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学生对艾滋病的掌握情况。说明情侣同居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高于未婚住校的同学,对艾滋病知识有主动获取的意识。来自本省的学生艾滋病知识评分高于外省同学。少数民族同学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低于汉族同学,说明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成为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人群。如表1所示,研究生艾滋病知识评分为6.45±1.360,本科生知识评分为6.10±1.439,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就越好。同时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6.28±1.332)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说明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成正相关关系。
未来高校艾滋病教育有必要探索微电影、微信、微博、游戏等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教育方式,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来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3]。将预防艾滋病规划中学校预防艾滋教育目标落到实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