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及与多元
——近代美术出版物的传播研究

2022-02-18□徐

艺术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出版物期刊美术

□徐 欢

中国近代美术期刊是各种艺术思想讨论和发布的重要载体,也是艺术界发展的文本记录者,它为我们了解近代美术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亦为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这些美术期刊的传播内容涉及美术社团、教育、展览、市场等大量美术资讯,不仅改变了中国美术相对封闭的创作与传播方式,还为各种美术思想的形成、讨论、发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这种来自艺术与大众双向的互动对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美术期刊的传播与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深入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对近代美术文献管理的不断完善,民国时期大部分重要的美术期刊得以系统而完整留存下来。

20 世纪的中国美术现代化转型正亟须一种兼具时效性和规模性的传播方式。在社会的巨大变革及西方文化的刺激下,中国艺术家们迅速聚集,集美术院校、美术团体与美术出版于一体,初步构建起中国美术现代化转型的框架,此时的中国出版界也出现了数百种美术期刊。同时,留学生们带回的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与摄影技术也为中国近代美术期刊的发展助力。这个阶段所呈现的艺术作品及艺术理念都极具时代性和批判性,亦能全面展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一、近代美术期刊出版概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各种美术团体及各类型的美术展览蓬勃发展。据统计,1919 至1928年美术期刊出版量达39种,平均每年出版约4.3种,比第一阶段高了10 倍。随着20 世纪初期美术展览会的兴起,我国近代美术的展示与传播又进入完全开放的视阈中,不仅拓宽了艺术的传播路径与互动平台,还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及中西美术的融汇。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美育思想不断普及,来自学校的精英教育需求与社会的大众美育需求不断增多,直接导致美术出版物的发行需求随之增长。1918 年相继创办的上海中华专门美术学校出版的《中华美术报》、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出版的《美术》,这两本刊物是较早的美术专门期刊,虽刊行时间不长,但发表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文章,如邓天吁《论中国之美术》、欧阳亮彦《西洋画浅说》《中国画与西洋画之异同》等美术理论文章。从近代美术出版物的传播内容来看,刊物在选材上不仅涵盖大量传统美术内容,还包括很多新兴门类,如陶瓷、服饰、家具、图案、建筑、广告等,如1926 年出版的《文艺旬刊》、1930 年创刊的《艺术文献》、1934 年出版的《美术生活》等刊物,都是集绘画、雕塑、工艺、电影、设计等为一体的综合类杂志。此外,亦有以艺术院校为主导的美术特刊,如《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校刊》《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周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刊》等。这些期刊以展示美术院校学生的习作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美术的大众化进程。

除了将传播内容作为刊行的重点之外,现代性的经营理念也开始全面介入期刊的出版、编辑和发行的各个环节,各类传统出版社不断向现代化的出版模式靠拢,并成功扮演了推动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协同”角色,亦在美术资源与公众之间架构了共享的桥梁,将美术从精英阶层推广到普罗大众,体现了学术与商业的双重价值,使美术期刊的出版传播更广泛。此外,20 世纪初的近代美术出版物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发行难、成本高、大众消费力弱等多重困境,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印刷技术,可以说,现代化的出版模式离不开现代化的印刷技术,而印刷技术的优劣更是决定了出版物的命运。为此,诸多画报以其先进的印刷技术为亮点来宣传,为了扩大其在出版市场上的份额,纷纷从印刷技术方面入手。一些杂志也确实因其精美的装帧及印刷效果在众多美术刊物中脱颖而出,流传甚广。

二、近代美术出版物的传播策略

近代期刊创办之初面临来自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困境,为此,众多出版机构努力汲取西方报业的相关经验,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殊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明确自身的行业定位与受众群体,力求找到一种适应自身并趋于完善的经营策略,我们亦可从诸多近代美术出版物的传播中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兼容并包的传播理念

20 世纪初,动荡不安的政局使近代中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西方社会,积极摸索中西文化的契合点。近代众多美术出版物中的内容呈现出中西绘画、工艺与设计、摄影与电影等多元并存的面貌。美术期刊的传播内容不完全局限在绘画上,而是不断拓宽其外延。如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校刊《美术》一刊被蔡元培先生赞誉“宏约深美”,这本刊物只出了8 期,设置了“美术界消息”“世界美术”栏目,报道海外及国内美术界消息,可见西方美术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之大。1928年创刊的《亚波罗》曾刊登诸多关于西方艺术的专文,对西方美术的引介有林文诤的《从亚波罗的神话谈到艺术的意义》、金公复的《近代意大利美学》,在工艺美术方面有雷圭元的《近今法兰西图案运动》。1936 年12 月《艺风》杂志出版的“现代艺术专号”中刊发了常书鸿、孙福熙、吕斯百等人对国外现代绘画艺术的全面介绍,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曾被美术界誉为“划时代的论述”。

图1 1936年《美术生活》第22期 比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出品

此外,诸多美术出版物还及时传播西方最新的艺术动态,如《亚波罗》在第13 期中出现的“艺术艺坛”专栏,详细报道了当时德、法、美、日等国家的设计展览会情况,如“布鲁塞尔的现代书籍装订美术展览会”。更有甚者,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国外艺术动态,还特地聘请驻外人员。如1926 年创刊的《艺术界》,为及时了解国际上的艺术界情形,特请国外撰术员多人,在美国纽约有良友公司经理伍联德、在法国巴黎有季志仁、在意大利罗马有陈之藩、在日本东京有高剑父等,力求及时将西方艺术界的动态传播给广大艺术读者。此后,越来越多的美术出版物纷纷将视野投向国际,1936年《美术生活》刊登了诸多西方艺术理念及展览,如第22 期的“比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出品”(如图1)、第25 期的“现代木器设计”“德国雕刻家兼银细工师佛利兹·梯尔及其作品”、第31 期的“柏林奥林匹克艺展一角”,多次对国外艺术展览进行报道,将西方艺术输入中国。

当然,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在积极输入西方艺术的同时,也致力于对中国艺术进行“文化输出”。1934 年创刊的《国画月刊》明确其出版的两大使命及职责,即“发挥固有艺术之精神,提高国际艺术地位”。众多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从创刊之初就带着宣扬中国艺术的使命,其主要呈现形式是对当时中国的一些艺术展览进行报道。《亚波罗》第8 期上刊登了大量由林风眠发起的艺术运动作品,并认为此次展览是“把东西方艺术推向更广的国际间”。此外,1934 年《美术生活》在第2 期中刊登了“中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政府专馆模型”、第7 期的“欧洲中国美术展览纪年特辑”、第23 期“伦敦展览之中国古代美术珍品”等都是刊物主动将中国美术输出的一种尝试。这些美术期刊通过对中国艺术在国外展览的报道,使中国大众意识到必须把中国艺术传播到国际。为此,当时诸多美术期刊也在海外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艺术向外传播的速度。如1927 年创刊的《湖社月刊》以其精美的印刷质量和高质量的文章,远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古巴等国家和地区。纵观这些近代美术出版物,它们的出版发行都为中西艺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雅俗共赏的传播立场

扩大受众面,注重通俗性一直是近代诸多美术期刊秉持的办报方针。1917 年蔡元培发表《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他将美育视为自由进步的象征和人性的自我解放,指出提高大众审美的任务迫在眉睫。随着西方新式生活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市民开始关注居家用品、家具陈设、房屋建造等,众多进口洋货也开始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形成了以中西交融为特色的生活及消费理念。这种现象也体现在美术期刊的传播内容中,如1934 年创办的《美术生活》对西式家居陈设进行过诸多介绍,其第1期“经济住宅之一”、第3 期“上海最新式之公共住宅”、第6 期“新式西洋玩具”、第8 期“会客室器具的设计”、第14 期“现代照明之装饰艺术”“室内小陈设”等将西方生活美学带入中国人视野。其倡导的并不是盲目地追求西方的生活理念,而是逐步引导中国大众接受并享受这种现代化生活,从审美意识及生活理念上产生新的转变,可以说是高雅生活方式的一种传播。

此外,1925 年创刊的《世界画报》为了更加适应都市市民的阅读习惯及兴趣,在期刊中大量刊登漫画作品,扩大了漫画的占比,利用具有“化大众”的漫画艺术形式消除各个阶层空间、地域的限制,使读者能近距离观察接触其他阶层的生活形态。诸多美术出版物也纷纷开始关注中下层市民的都市体验,以漫画、摄影等多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建构出一个与中上层市民生活不同样貌的世俗城市空间,真实鲜活地投射出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状况。由此,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接地气的“世俗”艺术内容常同时出现在一本刊物中,但并不会显得突兀,也扩大了出版物的受众群。刊物中呈现出对传统与现代、高雅与世俗艺术表现形式兼容并包的局面,这种雅俗共赏的传播策略也为近代美术出版物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对当下美术期刊传播的启示

通过对近代美术期刊出版情况的梳理不难发现,近现代美术期刊能够快速发展,都得益于其“广而善”的材料甄选及开放的学术精神。对于艺术界的各种论争,出版物中给予了不同观点的充分呈现与碰撞。如1933 年孙福熙主持的《艺风》杂志,将有关对超现实主义的激烈讨论刊登在同一期中,让读者能够在一本刊物中汲取来自不同艺术家的论争观点。《美展》杂志也曾同期发表徐悲鸿和徐志摩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辩论文章。编辑们对出版物内容的取舍并不会因个人偏好而有所偏倚,正是因为这些高质量的艺术文章的刊发,使近代美术刊物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标杆。

其次,编辑宗旨、期刊定位是一个杂志的立身之本。近现代美术期刊个性鲜明,获得了属于自身相对固定的读者群。如在20 世纪动荡环境下,存在时间相对较长的《世界画报》《美术》《艺林》等期刊,明确的编辑思路与重心才是它们的长存之本。其中《艺林》杂志在经历了1928 年1 月的《艺林旬刊》,再到1942 年6 月停刊的《艺林月刊》,前后共出版190 期,时间跨度达14 年之多,实属不易。此外,1912 年高奇峰创办的《真相画报》以图画为利器针砭时弊;1927 年创刊的《湖社月刊》注重对社团文化的宣扬,成为美术社团期刊的典范。此外,专题策划也是近代美术期刊的特色,出版社有意识地结合特定的读者群体来设置“特刊、专刊”等形式,制造舆论话题,吸引读者关注。如1929 年《湖社月刊》曾在第14 册、第27 册相继推出“雪景专号”和“画马专号”;1934 年《国画月刊》推出“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刊”。独具特色的专刊、专号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期刊的编辑内容,还扩大了受众群体,挖掘了潜在的读者,也为当代美术期刊的编辑及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最后,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对一本杂志的走向也有重要作用。近代多种美术刊物如《湖社月刊》《艺林》《故宫》的编者、作者多以专业美术社团或美术院校做依托,这样严谨的一批学者和艺术家直接介入美术期刊的出版运作中,对艺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深入探讨,才有了近现代精彩纷呈的美术出版的局面,其令人叹服的出版智慧和学术追求,对当代的美术期刊出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出版物期刊美术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