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2-02-18杨万程
杨万程
(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定西 743000)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新探索、新观念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在信息时代下,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尝试和探索,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较高,大多数语文知识更新周期较短,发展迅速。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开展学科教学改革的战略和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还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最初的教育目的。首先,教师不能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造环境,忽视了新课程的引入。引入形式新颖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然而,将其与教材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却不多见。在新课程开始前,学生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会在课堂上对其进行诊断评估。缺乏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的简单工具的引导,致使“填塞式”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进和优化,不利于语文教材与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升级。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僵化、死板,很少有老师能把语文表达结合起来。忽视了对语文课本中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和提炼,导致了学生在自主分析、判断、领悟、领悟等方面的能力上的不足。这一特点,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和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调整中,教师没有把培养学生情感和运用教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对于课文的核心内容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这个问题的产生和老师的个体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
2.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
教师忽略了学生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是教师教育,教学方法过老套,教学模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关注学生。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其学习行为倾向于受到兴趣的驱使,对所感兴趣的事情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太单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也很沉闷。特别是对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合理的运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教科书上的平面图像相比,能够增强教学的多样性,使学生在立体图像中获得更强的认知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通过大量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语言,并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2]。
3.信息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对文本知识的解释,而要直接的进行,要突破教科书、教科书的限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教材的作用是十分深刻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新的技术,对教材进行提炼和优化。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其它科目的知识和内容,有更多的时间和时间去感悟。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器材,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持续学习与提高。例如,在对小学语文《珍珠鸟》进行解说时,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进一步的删减具体的教材内容,使其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要从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灵活地使用各种幻灯片,使其更具活力,阅读和文本的解析尤为重要。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学习,再做思考,扩展。鼓励学生把经典的句子朗读出来,再由同学们自己来朗读。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进行重点和困难的知识抽取,并能有效地缓解个体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认识到学习中的快乐和神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提高学习的能力。
3.2 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其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时代普及的今天,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对信息的认识,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的潮流,积极探索信息化的教学之路,逐步把信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训练,使教师能够系统地掌握信息教学,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加强语文教师的交流,共享教学实践,逐步改善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示范和公开授课,为广大教师创造了一个展示自身教学成绩的广阔舞台。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
3.3 运用信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重要的。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当今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将这种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纪较轻,上课时难以长时间专注,而对于直观的教学,则会加强学生的敏感度,让学生乐于接受具有创造性和动态性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来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比如《神奇的塔》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国家各个朝代的塔的照片,并配上注释,介绍塔的名称、建造过程、功能,以及塔的历史演变,让学生对课本的内容充满好奇。通过图画、注释等形式的演示,使学生能专心地听,并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
3.4 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技术帮扶结对机制
在建立帮扶队伍的过程中,要把年轻的老师特别是男性老师作为中坚力量,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储备人才,并建立起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技术帮扶结对机制。同时,学校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例如:线上、线下的混合培训,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捕捉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不足,并在线上进行微课测试和线下个性化辅导,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技能。在实际训练中,学校要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技术训练,使语文教师能掌握实用的技术,以应对网络教学、混合教学等技术的应用。同时,要重视教师的职前培训,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进行分层、系统性的培训,灵活安排培训周期,不定期组织专家解答问题,确保教育技术的持续跟进。
3.5 借助人工智能,助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市区和农村的小学都配备了智能设备,但是大部分都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利用智能产品的教学功能。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只采购了一些智能硬件,却没有相应的资源,或者说,这些智能产品没有自己的资源,需要自己去开发,没有了这些资源,这些设备就会失去智能。当前,急需解决人工智能教学中的辅助资源短缺问题。在资源建设上,需要在现有资源库基础上,充分利用广大师生、社会各界的智慧,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众筹共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资源的使用者。此外,为了改善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城镇中小学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技术体验场,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利用智能技术与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化智能环境[3]。
3.6 完善考核机制,以赛促练教师专业技能
运用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可以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由于缺乏职称提升的压力,一些老教师缺乏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因此,要制订一套详尽的能力培训计划,建立严格的信息技术能力评估体系。通过开展“全国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晒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技能运用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在准备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作用,并通过专题研究、名师工作室、校本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来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全面发展。对成绩突出或被承认程度高的教师,学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把信息时代的教学实践作为教师个人的工作成果、优秀学员称号、职称认定加分等奖励来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激励教师主动发展专业技能。
3.7 打造信息环境,以点促面引领教师成长
在信息时代,构建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环境是当下提升教师信息时代能力的必备前提。一些学校虽然配备了智慧教室,但是大多还停留在空间设计,例如多屏显示,可自由移动组合的桌椅上,而即便配备了师生语言行为的自动分析仪器,也仅仅是对课堂上师生的行为进行计量和统计,并不具备智能性,因此往往被老师束之高阁。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是零散的、功能单一的人工智能产品,但是对于提高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应用能力的系统化提高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建设智慧环境时,可以从师资素质较高、硬件条件较好的小学入手,尝试探索“信息环境”建设方案,总结先进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能力的经验,为教师群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排雷”,然后全面推广,以点带面,促进“人工智能+教师”的建设。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提高信息运用的效能,更好地运用于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改善教学品质,达到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突破教学难点,加强教学互动,强化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同时,还要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积极开展信息时代的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