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行”的课堂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2022-02-18毛海珍
毛海珍
(白银市白银区第十二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前言
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主要是指培养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关键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教师必须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课堂当中发现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总之,就是对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有层次的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1.小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对小学教育提出更高水平要求的同时,也对小学的教育事业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鼓励下,小学的教育设施不断升级完善,小学生的校园生活越来越丰富,课程越来越人性化和个性化,这些进步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此外小学教学的制度日趋完善,小学管理朝着越来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再有对学生的要求逐渐从学习成绩转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为教育更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当下小学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我国发展现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不同区域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资源较差,很难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个人素质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还有些学校盲目跟风学习其它学校或者国外的教学模式,导致水土不服,与本校的情况不相适应,最终造成与教学改革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
2.改善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2.1 做好备课是一堂好课的开端
讲好一堂课,一定要做好备课。为学生准备一节好课。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概念,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要弄清楚教材编写的目的,掌握好总的方向和路径,能够在课堂上自由施展。其次,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掌握知识文化的程度。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考虑如何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预设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时可能会发展的情况并想好对策,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也是提高控制教学课堂能力的有效手段。
2.2 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
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自己备好了课,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的预设,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依然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例如,没有设计好教学细节,导致讲课中的连接很生硬,或者学生没有预先设想中的积极,再者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预设。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比起关注学生教师往往更关注自己。甚至教师为了按照自己预设好的课堂设定进行授课而忽视学生的真实反应。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给学生们应有的反馈,此时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分割,学生会被动地追随教师的思路,但无法深入理解。这个时候课堂上就会产生貌合神离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老师不仅要看学生在做什么,还要仔细听学生在说什么。如果学生所说的与老师们的想法不一致时,老师可以更耐心地停下来,让他们说完。这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当中,在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行为模式。之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启发学生,建立更深刻的互动交流。
2.3 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分出优劣,而是更加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善于发现部分学生优秀之处,给予赞赏,还要善于照顾学习中的落后者,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这些学生树立自信。通过及时开展课堂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加强课堂的拓展延伸
学习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掌握多少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可以自觉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数学课上学到长度时,可以让学生去测量周围的事物,加深学生对不同尺度的感受。在学习英语时,可以设计情节,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英语交流等等。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开展多样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尝试,更多地采用合作探究这种可以更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说要讲解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3.2 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资源力量
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应该对小学教师的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积极对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培训,促使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小学教师也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注意教学反思,可以利用写教案、和课后反思笔记和观摩其他教师上课等方式从多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改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阅读经典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内涵,只有教师自己的知识文化内涵丰富,才可以提供学生更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体验。
3.3 增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加强家校联盟
新的教育观,提倡家校联盟,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教育学生不能只靠学校,还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为了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增强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如果遇到思想老派的学生家长,轻视学生教育或者推卸教育责任,教师更应该与之多交流多沟通,使其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启发家长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只有在家庭、社会、学校全都配合起来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如此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4 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天然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尝试欲望,但是智力还在启蒙阶段,思维也比较跳跃。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教育,会压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合理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运用更多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多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性,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深入体会到文化知识的魅力。
3.5 情景教学,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想要在课堂上更好的吸引学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使用情景教学法,当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中的情境或者和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时,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从多个场景直观展示知识的运用场景,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或者把教学地点改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地方。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进行观察和探索,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留心植物生长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彼此之间可以沟通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又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进每个学生潜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在不断推进高质量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改革教学方式绝不是照搬流行的理论经验,而是需要回归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经过理性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客观现实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