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分析
2022-02-18马树亮
马树亮
(东营市东营区第二中学 山东 东营 257086)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合唱占据着主导地位,通过合唱的教学模式可以调节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情境,同时,在合唱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曲目的演唱,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感受到合唱的魅力所在。由此可见,合唱对初中音乐教学高效性和高质性的重要作用。
1.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1.1 合唱曲目增多
在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音乐教材变化中,不难看出,随着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合唱的教学,在教材的设置上,合唱曲目数量显著提升,从最开始只有个位数的合唱曲目占比,上升到了如今将近半数的合唱曲目。伴随着数量的增多,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合唱曲目的教学质量也作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地位的不断提升。
1.2 初中生生理变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特别是对于很多男同学,正处在变声发育期,在此期间,学生的音色和音调等都存在明显的变化,更要注重对嗓子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音乐的教学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考虑到这一特殊的生理情况,教师就要更好的进行合唱环节的设计,在合唱中学生可以避免用力过猛情况的出现,防止损伤声带,同时在合唱中,教师也更容易找到一个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音调和嗓音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后续的音乐教学。
1.3 合唱与齐唱混淆
通常,初中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并不是很高,由于缺乏教师的有关指导,很多学生会天然的认为合唱就是齐唱,就是全班同学整齐划一的唱一首歌,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判断。合唱和齐唱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是更加专业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合唱的时候,需要进行音准和节奏的有效控制,进行各个声部之间的融合,和协调,控制音乐作品表现的力与美,并不只有整齐这一种要求,其内涵更加深远。
2.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2.1 做好合唱准备工作
合唱教学其实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比较大型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合唱教学准备工作,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保护学生的嗓子,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教师就可以带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以及有关的合唱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的演唱曲目,其实可以应用多种不同的准备和练习方式,教师要通过合适的引导,增强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专业性。
比如,对于一些需要蓄气的音乐演唱曲目,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深吸气慢呼气来调整气息,先压一下气,然后排除一部分废气,再通过鼻子和舌尖的间隙舒缓的进行吸气,放松胸腔,气沉丹田,进行很好的持续的练习;对于一些需要学生站立完成演唱的曲目,教师也应该加强指导,在以往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音乐表达,而忽视对学生站立姿势等的练习,影响音乐合唱的表达效果。站姿的不正确不仅影响整个合唱队伍的美观,同时学生的气息调控也会变得不通畅,影响学生的发声和歌词情感的表达,在站立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直立挺拔的体态,让气息顺畅流动,是身体找到最佳的平衡和合唱状态。
2.2 熟练掌握合唱技巧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有技巧的,初中音乐的合唱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在合唱中不断教授学生合唱技巧才能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达到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在合唱过程中,对声音的控制和声音的造型都有一定的技巧要求,在声音的控制方面,需要学生在进行合唱曲目演唱时,把握好合唱的力度、表情以及演唱时的相对速度,在声音的造型方面,需要学生在合唱中进行男女声部、高低声部的合理组合搭配,对不同的音色加以选择和运用。只有准确掌握这两方面的合唱技巧,才能使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取得飞跃性的进步。
比如,在进行《保卫黄河》音乐曲目的合唱练习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音乐曲目,对学生进行合唱技巧的训练。首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反复倾听,让学生通过生理和心理记忆,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以节奏的训练作为合唱技巧练习的入手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不同变化,学生就能够听到在合唱中多声部的变化与结合产生的效果,教师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演唱者发声时的力度和速度,掌握曲目合唱的技巧,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后续进行曲目合唱时,就能够根据学到的技巧与自己的合唱实践相结合,在完成合唱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进行关联,遵循班级学生共同形成的曲目节奏,判断自己的节奏是否正确,并且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更好的曲目合唱效果。
2.3 赏析学习合唱作品
初中学生其实还是处于音乐学习的发展阶段,对音乐的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缺乏专业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合唱曲目的接触较少,所接触的音乐种类诸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等也都与音乐课本中的合唱曲目演唱形式和演唱技巧不同,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合唱能力的同时,首先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合唱作品,在有关合唱作品的赏析中,了解不同时期和创作背景下,音乐创作手法、表现方式和合唱效果的差异,熟能生巧,耳濡目染,对合唱作品进行细致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以此来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音乐教学效果。合唱的作品也不仅仅局限于初中音乐教材中,要借助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更广阔的音乐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音乐本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更好的进行演唱。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我国《送别》这首在我国享有盛名的合唱曲目,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播放,带领学生进行赏析,为学生进行这首合唱曲目的背景介绍,这首曲目创作于1914年间,迄今为止,已经有着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久弥新。纵观《送别》整首曲目,只有十句歌词,八个乐句,是在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基础上填词创作的,但是在简单的处理后,这首合唱曲目却将浓浓的离别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赏析,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好的合唱作品,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它们都好在哪里,学生只有有了这种分辨能力和意识,才能在自己进行合唱时,以此为标杆和榜样,进行模仿和超越,以更高的水平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合唱表现能力。
2.4 举办合唱艺术活动
初中音乐教学本来就是一门让学生放松心情、舒缓精神的科目,不应该给学生带来过多的任务性和压力,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合唱练习时,要积极探索创新性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将音乐的课堂进行有效的延伸,让音乐的魅力更好的得到展现,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将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练习,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合唱表现和反馈,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有效性。
比如,教师就可以在学校范围内,特别是在某个节日气氛浓厚的时候,举办校园的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爱动爱玩的年纪,这样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胜负欲,在艺术节的活动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展示或者合唱比赛,但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合唱就会比在音乐教室更加丰富灵活,可以将合唱与舞蹈表演和器乐表演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行组队、选择曲目和进行排练,对于曲目的选择学生完全可以将教材中的学习曲目作为演出曲目,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可以请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就极大的拓宽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检验学生的合唱学习成果。
2.5 端正学生的合唱学习态度
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由于缺乏关于合唱教学重要性的引导,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进行合唱时,认为自己躲在人群中,不易被发现,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对于合唱技巧和合唱效果都不够重视,这样的合唱也就达不到对学生进行锻炼的目的,是在降低课堂效率,做无用功,并且,在合唱中的懈怠,还会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合唱毕竟是全班同学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展示,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高度重视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学习。
比如,在学习《保卫黄河》时,在进行合唱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首音乐曲目为什么要通过合唱的形式进行音乐表现,有什么必要性和意义,想要进行怎样的情感表达,教师在进行合唱练习之前,要通过个人练习展示、小组练习展示和集体练习展示的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声音和表现,在不同的群体中,所起到的重要性和带来的重大影响,提高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提高对合唱的重视,在合唱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合唱技巧的调节,增强自己的表现。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指导,达到共同进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课堂效率,使得合唱教学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音乐课堂的互动中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合唱,更好的进行音乐作品的表达,同时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各界专业人士,应该不断地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找到更加有创新性、趣味性和高效性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