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
2022-02-18林新林
林新林
(陇南市武都区汉林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6021)
自新课改的提出到落实再到进一步的深化,中学阶段的教学也随之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在所有学科当中最受关注的是初中语文学科,这不仅是因为语文学科自身就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更是学生良好的完成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作为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寻求最适合当代中学生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后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成为了当初中下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后,因学生的生活经历有了一定的积累,思想上也开始逐渐成熟,自主意识开始逐渐形成,这也预示着他们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思想活跃,急于挣脱束缚的成长阶段[1]。但是进入初中后各学科的知识内容骤增的同时,知识难点也随之增多,尤其是语文学科,古诗词及文言文内容的增多,而这些知识又大多需要学生进行背诵,使得这一学科的学习难度骤然上升,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随之增大,尤其是作文教学环节更是如此。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一个“叛逆期”,如若他们感受不到作文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很难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兴趣,长此以往其就会产生语文作文学习枯燥乏味的错误心理,从而出现厌学情绪。
1.2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语文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训练过程才能看得见成绩,但是很多中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只有,发现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出现,就逐渐失去了信心,最终选择放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目标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核心,因为只有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好每一步规划,并一步一步的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可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出现教学规划不够科学完善,教学内容杂乱繁冗等情况,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将时间浪费在很多无用功上,看似学习的内容很多,实则能够真正吸收的却极少。在对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目标[2]。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较深,对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认识的不够透彻,仍沿用这以往的以“分”目标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当代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之下,就更不用说帮助学生来设定学习目标了,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
(2)理论大于实践。理论大于实践是当下绝大多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养成和提升的关键性问题所在。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所谓作文,是需要学生去“习作”才能成“文”,但纵观当下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之上大多仍是以教师对词句应用的讲解、文章的类型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能够预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少之又少,能够留给学生自主想象的时间也极少,最终造成了学生只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完全背离了作文教学的目标。
(3)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类似、雷同是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会直接照搬范文中的词语或是句子,根本不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文章,出现了众多雷同文的同时,学生的作文更像是东拼西凑堆砌出来的,有的没有中心思想,有的缺乏段落间的联系,有的又会出现前后无法呼应等问题。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拿到一个作文命题时,很难产生属于自己的思路,只能依赖于范文。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有所提升,这也为后期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阻碍。
2.解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2.1 明确作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确立写作方向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以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为标准明确作文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来确定属于其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其带着目的去学习,带着目标去进步,如此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保证其良好的学习效果和质量[3]。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和文字的应用及理解能力等进行相应的测试,详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再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分组,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任务和写作任务,并帮助其制定最适合其当下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分组情况只能由教师一人了解,以免对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降低其学习自信。此外,学习目标的定制,一定要以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出发点,因为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能够调动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如此,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帮助学生逐渐的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作文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同时写作能力也会有质的提升。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阻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不仅仅是其缺乏写作兴趣,更重要是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所出现的无从下笔的情况。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之上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课上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较少,加之课下没有及时的预留训练内容或是内容过于统一化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和写作能力上的差距,学生又没有自主进行写作训练和积累素材的意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仅存于书面之上,一旦动笔就会出现无字可书的情况[3]。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可以从教学模式的优化着手,精炼理论讲解内容,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讨和写作训练,让其在实践过程中去理解理论内容,深化对所学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升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推荐一些适合其当下阶段作文学习的课外读物,引导其去标注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或是段落,或是写一遍简短的读后感,并带到课堂之上与同学们分享,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养成学生自主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的意识,其学习荣誉感和自信心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根据每一个组员的特点为其安排特定的任务,如词句积累、读后感写作、朗诵等,并以周或是月为单位选择一个小组进行阅读和写作汇报展示,让学生将自己阶段内所积累的优秀词句;所掌握的新句式或是写作方法;所学习的朗诵方法等,一一进行展示,而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作文的魅力,都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写作质量自然会有所提升。
2.3 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生活不仅是所有知识的来源,更是优秀作文创作的优质土壤。也可以说,脱离生活实际的文章,就如海市蜃楼华而不实,禁不起推敲,而当下中学生的写作内容恰恰背离了这一定律,所写所作过于浮夸、脱离实际。也许有学生会说,我参考范文老师说我所写的文章过于呆板缺乏创新,我天马行空的进行创新老师又会说内容脱离实际。到底如何才能既立足于生活本身又能做到创新呢?生活实践是关键。学生应当学会细心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记录每一次的新发现,而后再去进行深入的思考[4]。
例如:观察一个人在不同情绪下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而后在脑海中去搜索与之相对应的词句,如遇到难题时的眉头紧锁,开心时的开怀大笑,紧张时的坐立不安、来回踱步等等,当遇到与之契合的题目时,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相应的画面,当要将这些画面用文字落于纸上时,不同的人物关系、不同的环境下相同的画面又可以用不同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来进行描写,这时才可以步入创新阶段[5]。而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写感悟,摘抄优秀词句,生活中多观察、多记录的良好习惯。在这期间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配合、多支持、多鼓励,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们知道生活于写作来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无论是岁月匆匆,还是当下的美好青春;无论是田野山头,还是城市的车水马龙;无论是夏夜的虫鸣蛙叫,还是冬夜皎洁月光下的寂静,都是我们身边最美好的风景,值得所有人用心去体会、去品味。如此,学生也就不会有缺乏写作素材和思路的烦恼了。
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不仅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实现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必须引起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新时代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出发,积极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为其的学习、工作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