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2-02-18刘桂花
刘桂花
(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现已成为了临床治疗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主要及有效手段,而在体内置入永久起搏器后,就需要患者对起搏装置实施维护和管理,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就需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但研究发现,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且体质差,所以多数患者的依从性并不高,而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此类患者,远期效果欠佳,甚至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1-2]。与常规措施相比,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护理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协同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等多方人员共同展开,可确保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为探究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效果和价值,特选择我院12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共计120例,将其通过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由各项检查确定病情;(3)符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证;(4)患者和家属对此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合并胃肠道病症;(3)肝肾功能异常;(4)认知、沟通障碍;(5)合并精神疾病;(6)无临床配合能力。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 入院时护理人员积极迎接患者,将医院设施、主治医生做详细介绍,消除患者内心进展情绪的同时确保其更好、更快适应治疗环境。为确保为患者营造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要求护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适当控制探访人数、次数。对住院治疗的患者,可在室内放置盆栽,净化空气的同时增加患者的温馨感、舒适感,继而提高住院舒适性。术前协助患者完成临床各项检查,给予口头宣教,减轻患者内心负面情绪,术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术后做好口头宣教工作,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强磁场、高电压场所,避免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其着凉发生剧烈咳嗽。
1.2.2 观察组 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按时发放提前制定的疾病相关资料,内含疾病高危因素、日常防治及常见误区等。将现阶段我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同时告知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护知识。多数患者受疾病的折磨,极易丧失治疗信心,且缺乏对该手术的了解,安排经验丰富、语言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开展患者的心理宣教工作。将病房环境、就医流程为患者做详细指导,确保其从内心深处尽快接受当前环境,并做好各项治疗措施的心理建设。在此过程中耐心解答患者的内心问题,对患者的遭遇表示理解与同情,通过心理疏导措施来开导患者,鼓励和支持患者接受治疗,治疗前将病情知识、治疗优势做详细介绍,消除患者内心对治疗措施的恐惧。术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晨常规禁食,10 mg安定肌注可有效解除患者的内心紧张。
(2)术中护理:各项措施执行前,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原则,按规定执行签名制度,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使用加热垫。安排护士稳定患者情绪,通过轻松话题来分散其注意力,从心理上安慰患者,确保其平静度过手术。
(3)术后护理:做好交接工作,对其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发放信号;术后平卧6-12 h,术后3 d保持平卧位,切勿过度活动术侧肢体,避免电极脱位。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康复治疗师评估其肢体运动功能,开展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后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逐渐实施坐位、站起以及步行训练。
(4)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保持开朗情绪,日常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尽量减少辛辣食品的摄入,可适量增加高蛋白、低糖食物,可适量增加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晨起时适量饮水,醒后躺半分钟再起,晨起活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晚饭后可行走半小时。叮嘱家属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日常需保持室内的安静和整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控制好室内的温湿度。在患者日常休息时,家属开展各项活动时一定要减少碰撞,避免噪声影响患者的休养。
1.3 观察指标
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心功能改善情况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进行观察,生活质量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实施观察。
(1)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3]:分别借助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前者总分21-105分,后者总分10-40分,分数和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呈正比。
(2)心功能改善情况[4]:主要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上指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进行检测。
(3)生活质量[5]:借助生活质量问卷(SF-36,分值0-100分)展开评价,围绕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等八项内容,分值和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参数经过计算机收录,系统收录、筛选、分类,参数按照情况为二类,连续性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均借助SPSS 22.0录入并分析;计量数据运用±s表示且用t检验,计数数据借助n(%)表示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对应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比较
在护理工作实施前,经对两组所观测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加以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工作实施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表现为升高状况,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
2.3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改善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确诊后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起搏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各界认可,但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医学界面临的一大新问题[6-7]。研究发现,心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临床研究显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自身维护知识比较缺乏,导致自我效能感较为低下,甚至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8-9]。而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属于一种临床新型模式,提高患者康复水平是该模式实施的主要目的。故,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也被临床逐渐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工作实施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表现为升高状况,且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果表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实施,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我效能感表现。分析原因: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快速康复护理理念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时段实施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护理策略,促使围术期护理措施更加科学且合理,继而在术中稳定患者心率的同时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11-12]。
本研究结果表示,护理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改善幅度较大且生活质量较高(P<0.05)。结果证实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开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近年来临床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使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被临床广泛运用。该术式优点众多但手术操作会给患者的后期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而长期的自我护理和管理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2-13];而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属于临床新型且优质的护理方案,同时也是促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顺利进行的一种护理模式,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更具针对性和规范性,旨在避免患者围术期出现意外的同时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实现医患双方共同目标的同时促使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并出院[14]。
综上,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干预的实施具备显著效果和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