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生活数学的教学研究

2022-02-18杨建华

今天 2022年14期
关键词:培智新课标生活化

杨建华

(保山市关爱学校 云南 保山 678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残疾人”、“智力障碍”。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智学校的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在数学方面尽量多元化,擅长运用情景和游戏,并给予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具体对策。由于学生在注意力、理解、记忆力、言语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课堂中的课堂表现也较差。新课程改革给培智学校的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期望在培智学校的数学课程中,可以进行更多的个别化教育。因此,在培养特殊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寻找在课堂上进行生活数学的教育策略,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关注特殊学生的发展。

1.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有非常丰厚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属于学习者的最佳学习途径,在开展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习人员有充足的准备,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开展新知识学习之前的固定起点,从而形成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人工产生的,而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固有的[1]。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和自身的学习知识积累,在皮亚杰的角度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生主体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经验的提取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取,要结合日常生活开展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开展任何形式的教学工作,不然都无法体现实质意义。

2.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的意义

2.1 使特殊学生能够适应教学模式

培智学校的学生在思想认知,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一定障碍,和普通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数学知识特点在不断灵活变化,体现了较为抽象的知识形象,很难进行具体分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大部分的特殊学生来说,都意味着较大的学习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生活数学的教学方式,将生活中的有趣案例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不但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减轻在学习理解方面的困难,也能弥补学生在思维认识方面的差距,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方便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2.2 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开展教学工作,及时指出问题,也及时帮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内,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认识圆”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找出生活中与圆相关的事物,并且尝试说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圆形物体,融入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在此方面的探索欲望,也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3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活数学课程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也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适应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能实现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引导,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通过及时,设计合理的数学实践活动,融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学习认识,也培养学生理论与现实共同融合的实践能力。

3.培智学校培养生活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3.1 做好准备开展生活数学教学

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之前,都有必要做好有效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奠定工作基础,也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尝试探索生活和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带着所学的问题来接触生活,并且感知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合理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也要以良好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珍惜学生的良好学习表现[2]。教师要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搜集有效信息,这是实现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的重要能力。

3.2 选择合理的生活教学内容

要实现培智学校的生活数学教学,就需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融入更多的生活化素材,避免只采用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形式和简单的数学公式。要融入丰富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能力和理解能力,既要奠定好数学学习的基础,也要融入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要注重帮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所知的内容,也要将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尝试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知识转化为方便理解的现实内容。在讲解知识过程中,也要和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衔接,方便学生加强理解,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应用所学知识到日常生活中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大小”相关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对比同一种水果的大小来分析了解大与小的具体概念,让学生具体感知。

其次,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应用的教学素材。特殊学生通常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较为宽广的想象拓展能力,他们的生活范畴和思想认识较为狭窄,这都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兴趣,找到学生们能够接受的生活原型,将这些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引用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如动画片中的“喜羊羊”、“灰太狼”等人物,让学生产生探索兴趣。

3.3 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下,明确强调了数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应当作为教学线索,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也让学生通过产生思想认识并逐渐尝试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能力培养。那么,在日常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合理地融入生活情境教学呢?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把握关键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及时捕捉素材,选取合理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全面的服务[3]。比如学习“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加强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应用,比如,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在超市购物的情景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一位叫小红的同学到超市去买橘子,买了一斤橘子,每斤橘子五元钱,小红给收银人员十元钱,那么,收银人员应当找给小红多少钱?这种教学情境非常多,也非常适用于应用在培智学校的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教学的内容充分与日常生活衔接起来,更大程度上提升人在此方面的思想认识,也促进教学质量的显现。

3.4 采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

从当下的教学发展来看,教师要坚持将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探究之根本。教师同样要重视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的起伏,融入合理的教学方式与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应用直观教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传统模式下的数学知识更为抽象化,难以进行具体分析,教师有必要将这些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容易理解。特殊学生和一般的孩子相比有一定认知思维的差距,更需要教师以耐心的方式通过现实感知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可能存在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利用朴素和直观的生活化语言,让学生方便理解。

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尽可能采用简单的生活化元素替代繁杂的数学知识。可以根据特殊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合理的方式来表述复杂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相关知识时,对算式的内涵无法充分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每个数字或符号都有其具体的意义。比如在学习“1+1=2”时,教师可以让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之后,再叫上一个同学一起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了解到第一个“1”代表第一个同学,在讲台上,第二个“1”则代表另一个同学也站在了讲台上,因此有“2”个同学站在了讲台上。采用这样便捷的转换方式,学生会更加理解合并的意义,但也有许多内容无法应用生活元素来转变,这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考虑各方面内容的教学调整。

再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合理开展数学实践引导。教师要关注学生日常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生成,最有效的积累经验方式,便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可以融入的实践活动有许多,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搭建“房子”和“动物”等实践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识图形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培智学校学生的生活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现实教学需求,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真正学会从生活中理解数学,寻找数学,探究数学和应用数学,促使特殊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有效价值。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良好的氛围,逐渐适应当下的教学环境,提升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培智新课标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