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策略初探
2022-02-18张春花
张春花
小学班级管理和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寻找德育的切入点,科学、有效地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综合素质不断发展。而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存在诸多影响德育渗透的问题,班主任应当采用多元化班级管理形式及德育方法,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德育,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新时代少年。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原则
(一)道德认知与实践并重
班主任在德育中,应当坚持道德培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知行统一”思想指导实际班级管理工作,注重提高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塑造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实践素养的少年。
(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班主任应当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即坚持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给予其足够的信任,使之能够自主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格,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级管理规定,以提高德育实效。
(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
德育是影响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班主任应当坚持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即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在设计德育目标时,向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看齐,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
(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与个别教育活动同步开展,是最为常见的德育方式,班主任应当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推选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学习榜样,鼓励全体学生向榜样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要鼓励集体学生带动个别学生学习,利用集体力量感化、带动个人,不断扩大德育成果,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观念滞后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秉持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德育实效,进一步强化班集体建设,构建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班级环境。但在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下,有些班主任故步自封,长时间沿用传统的“一言堂”管理形式,以致班级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日常班级管理中“卫生”“纪律”等琐碎问题得不到良好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随之放大,产生更多难以解决的班级管理问题,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难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忽视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家校共育合力,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构建全程育人格局,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然而,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没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合力优势,未能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无法得知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情况,难以把握正确的班级管理工作方向,也很难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未来的综合素质发展,也容易增加德育难度,不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三)班级制度有待完善
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从而降低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班主任在班级建立之初就应当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后续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充实、完善制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控意识。但是,一些班主任疏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选择将管理权力分配给各班级委员,导致班级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经常出现,影响了班级秩序。
(四)师生关系逐渐疏远
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科学分析学生矛盾原因和管理制度体系中的问题,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而有些班主任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未能了解实际情况就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学生只能“忍气吞声”,使得师生关系逐渐疏远,在后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难以再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悉心观察,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
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悉心观察学生的表现,科学分析班级管理问题成因,避免因“一刀切”而带来消极的影响。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组织、领导、教育作用,因此,应当悉心观察学生,多角度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状况,全方位分析班级管理问题的成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科学渗透德育,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
例如,某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不理想,开始在班级中“拉帮结派”,经常与其他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为伍,扰乱课堂秩序,与科任教师针锋相对,严重影响了班级正常秩序,导致其他学生受到影响,无心学习。
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学生,首先,班主任应当有意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表现,科学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了解到学生是为了获得他人关注才选择“拉帮结派”,而与科任教师发生矛盾,是因为学生在课上大声与他人争辩学习问题被批评。然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长善救失原则,寻找德育渗透点,如“学生小群体”“学生不被重视”“争辩问题”,据此开展德育活动,降低班级管理难度。具体方案如下,方案一:成立学习研讨小组,将主张“拉帮结派”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消除其不良的“小团体”心理,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方案二:推荐该名学生担任纪律监察员,使之感受到班主任对其的关注,并在实际的纪律监察工作中,感受到班级管理的辛苦,从而严于律己,自觉维护班级秩序。方案三:鼓励该名学生勇于争论学习问题的良好表现,同时开展有关班级管理问题的辩论赛,让学生明白与人争论应当有理有据,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在后续的一段时间内,观察该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变化,适当调整德育角度,根据班级管理问题成因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二)家校沟通,构建全程育人格局
强化家校沟通能够构建全程育人格局,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成效。班主任应当探索多种家校沟通途径,充分利用家信、互联网聊天群、主题班会等方式,与家长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沟通,提出有关班级管理的见解,共商高质量德育方案,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合力优势,构建全程育人格局。
例如,某学生因家庭琐事而无心学习,求知欲望逐渐下降,整日无精打采,其学习成绩出现大幅度下降,而且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甚至会说出过激言论,致使学生之间出现矛盾。
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学生,首先,班主任应当注意到学生的异常举止,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与家长的沟通,结合其他学生的反馈,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知道学生是因为家长平时很少与自己沟通,为了获得家长的关注开始做家务,不小心打碎碗碟,才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导致无心学习,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也没有控制好情绪,激化了矛盾。然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写家信的方式,传达家校共育意愿,利用互联网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以校内开导和家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排解学生心中的压力,使其认识到应当采取正确的方式与人沟通。最后,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家访,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校内的积极行为,与家长共商合作共育事宜,同时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更好地构建全程育人格局,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人沟通,把握交流尺度,继而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提升德育效果。
(三)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应当把握小学生身心素质发展规律,立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状况,给予其尽可能多的鼓励,坚持长善救失原则,科学渗透德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例如,某学生乱扔果皮纸屑,导致被班级其他学生“孤立”,久而久之,该名学生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下滑。
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学生,首先,班主任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坚持长善救失原则,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担任劳动委员,使之通过带领班级学生劳动,感受劳动的不易,体会乱扔果皮纸屑的消极影响,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耐心的德育,通过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明白乱扔果皮纸屑不仅会影响他人,而且会为班级清扫增加难度。在此基础上,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增加相关惩罚、奖赏措施,让该名学生认清自身的不足,并积极主动地肩负起劳动委员的责任,在实际的值日活动、义务劳动中,养成乐于奉献的精神。最后,班主任应当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向该名学生学习,注重保持个人卫生,并与他人温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同学关系,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关爱学生的方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能为德育渗透提供不同的切入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实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培养,在实践中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培养小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优秀少年。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对生活的认知,在日常校园学习中难以理解德育知识,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解决不同的班级管理问题,让学生受到启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在体育课中,某学生因为争夺体育器材,对他人大打出手,虽被体育教师及时制止,但自己与他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导致彼此之间产生了芥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学生,首先,班主任应当仔细了解二人动手打架的原因,弄清楚学生争夺体育器材的本意,并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齐声朗诵文章”等不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鼓励两名学生齐心协力完成实践项目,化解彼此的心理矛盾,避免“武断判决”对一方学生造成二次心理伤害。然后,班主任要根据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对两名学生进行单独的批评教育,言明动手打架的严重性,使学生明白对他人造成伤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树立法治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分担区合作值日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反省,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并主动握手言和。最后,班主任要在主题班会上表扬学生勇于认错的行为,分析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开展以“主动认错的必要性”为主题的辩论活动,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渗透德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