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施策略
2022-02-18范春雷
范春雷
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应当认识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而融入了更多时代特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必由之路,更是德育的基础。可见美育在对人们情感与气质的影响方面非常关键,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科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以美育促德育发展的目标,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取向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美术学科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能够改善过去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许多美术学科知识与德育知识相近,教师可从中挖掘出大量德育思想理念,让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的小学生接受良性影响,有助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一)德育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将德育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要以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为核心,保证学生勇敢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挫折,实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而言意义重大。同时,将美育与德育结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体会到“真善美”,才能让学生获得内心的喜悦,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德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与交往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还须重视人文、德育等方面知识的融入,重点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合理设计交流互动的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乐观、积极、开朗的个性,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打牢基础。德育的开展,需要认识到良好道德品质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每个公民需要具备的素养。在小学阶段的黄金时期,以美术教育为载体打牢思想品德教育基础,有助于学生从小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德育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生活中存在德育缺失的情况,有必要从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新形势下,成绩分数已不再是教学的主要核心,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显然更加重要。所以,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一定要在讲授美术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相关内容的渗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实施策略
(一)加强课堂教学导入,实现课堂德育渗透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其积极配合教师,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设计需要重点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启示。为了实现美术教学中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教师要以小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导入元素,引导他们认识美术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拉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构建出生动且有趣味的课堂。美术教师同样可利用辅助设备进行导入,比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家乡的桥和塔”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桥和塔的结构特点,对桥和塔的造型形成正确审美。该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可在导入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回忆描述家乡的桥和塔,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程开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出国内著名的桥、塔建筑,比如南京长江大桥、赵州桥、大雁塔、嵩岳寺塔等图片,借助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些著名的桥、塔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背景,教师可鼓励学生勇敢地描述出它们的异同,发散思维理解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呈现出家乡的小桥和亭台楼阁,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温馨、亲近之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创设情境体会内涵,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创设趣味、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与美术作品“对话”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歌曲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口头语言讲述故事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走进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
比如,在教学“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的照片,鼓励学生举手抢答:“有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动物?能够简单地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吗?”由于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有去过动物园的经历,或者是在电视上见过,所以当展示出大家熟悉的动物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比如出现大熊猫时,学生都能说出它的名称,知道是我国的国宝,主要吃竹子,生活在四川。而出现扬子鳄、长江鲟等动物时,学生则不太了解,此时教师便可着重向学生介绍。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动物在森林中奔跑、在海洋中畅游的视频,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中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以及原因,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随后,教师展示图表数据,在详细解释后让学生了解因为人类的肆意捕杀、乱砍滥伐,导致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同时播放环境惨遭破坏、动物无家可归的视频,此时许多学生会感同身受地伤心、气愤,成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顺势引出教学主题:“大家认为我们能够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做什么呢?让我们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去制作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环保宣传册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动手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珍爱自然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深挖教材德育元素,增强学生道德认知
小学美术教材主要由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能力基础以及学习特点进行编著,内容涉猎广泛,有着诸多艺术类型,比如建筑、雕塑、陶瓷、剪纸等艺术,还有现代化的电脑美术。不难看出,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包含传统节日、教师、朋友、父母、动植物、交通等内容,这些均可直接作为德育素材,其蕴含的人文元素也可进一步拓展德育内容。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开发教材内容,借助其中的艺术形象与背景故事渗透德育,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实现道德认知的全面增强。
比如,在教学“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以及细节方面的呈现艺术。当然,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历史基础较为薄弱,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此时教师要介绍历史背景,或是播放视频呈现秦国一统天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杰出贡献,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及历史价值,进而心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其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又如,在教学“最受尊敬的人”时,教师除了列举教材中提到的家人、教师等人物之外,还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提出“军人”这一人物角色,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军人的看法。有的学生讲到雷锋,有的学生则讲到黄继光,还有的学生分享自己在电影院看过的《长津湖》电影。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印象中的军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他们是不是最受尊敬的人呢?如果让你们创作关于军人的美术作品,你们会选取哪些内容呢?”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了解了军人遵守纪律、爱国爱家、维护和平的崇高品质,实现了美术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深化学生道德行为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相较于枯燥的语言授课,对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明显更感兴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甚至可将实践活动延伸至课外,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小学生的动手欲与表现欲非常强,所以对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德育效果也会更明显,能够同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及道德素质,并且能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
比如,在教学“妈妈的节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通过语言表达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3 月8 日是什么节日吗?这是献给谁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你们曾经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帮助妈妈做家务,有的学生表示给妈妈制作了贺卡,但同时也有许多学生对这一节日不太了解,所以未曾有过表示。于是,教师继续导入:“大家肯定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你们能不能和我分享一下你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呢?”许多学生说到自己的妈妈每天要上班,回家后还要做家务,给全家人做饭。此时,教师可顺势给出本节课的实践任务:“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尽管她们不求回报,但是我们要懂得感恩,所以我们可用橡皮泥、剪刀、彩纸、卡片等材料,为妈妈制作贺卡或给妈妈画像,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高涨,纷纷交流讨论,请教老师如何制作精美的礼品,而教师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送给妈妈,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实现了德育的有效深化。
(五)重视美术教学评价,渗透道德教育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同样不能忽视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评价机制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教学安排,提高美术教学活动实效。当然,在美术教学评价中,同样需要重视德育的渗透。教师可依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美术作品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在作品评价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互评,在评价中不断渗透公平的概念,树立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使学生形成公正、客观的道德品质。
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科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影响巨大,教师不但要重视评价结果,同时也要关注过程。很多时候,来自教师的肯定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积极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同样有助于道德素养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对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结合学生的近期发展情况,依据过程和作品本身进行综合客观地点评,激励学生持续努力,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显得尤为迫切,并且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艺术类学科,同样需要做好德育工作,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内容安排中渗透德育元素,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