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资助育人质量路径研究

2022-02-18李鹏鹏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工作

李鹏鹏

“资助”育人是指将高校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在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将提升和增强育人效果作为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资助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并且和其他育人体系一道相互配合,共同铸就新时代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科学地认识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水平,因势利导,提升资助育人质量,成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充分认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更多的适龄学生能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学生中的困难群体不断增加。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仅能有效保证我国高等院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一)建立健全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指示。总书记的指示是我们开展资助工作的重大推动力和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不断完善学生资助制度,推进教育公平,因此,资助育人就成为助力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高校的各级党组织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主体,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将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资助育人摆在突出的位置,根据上级的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工作,做到久久为功,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落在实处,不断提升资助育人质量。

(二)提升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资助育人包含“资助”和“育人”两个部分。资助是教育的手段,育人是资助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资助工作包含贫困生的认定、评定、发放以及育人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合作企业的优势,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新时代资助育人的新模式,让有限的资助资金释放出最大的效益。

(三)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是助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

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关键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资助育人的内容,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更是要通过资助来实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这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感恩党、政府和社会,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努力传播正能量,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二、我国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制机制,从整个体系的发展来看,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2002年实行国家奖学金、2005年实行国家助学金,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内容不断丰富,资助形式不断多样,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建档立卡补助、学费减免以及助学贷款等多元化的资助育人体系。随着资助工作的不断发展,对资助工作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三全育人”体系是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需要。因此,当前高校要着力加强“内涵”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之路,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教育资源的合力,强化各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通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转型,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由此可见,新形势下资助工作越发重要,对于助力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滞后,资助工作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在当前各高校的资助工作队伍中主要以辅导员和学生资助中心的人员为主,而且通常一个二级学院也只有一位兼职从事资助工作的辅导员,面对大量的工作,例如:贫困生的认定、评定、奖学金的评定等诸多方面,难度可想而知。同时,部分学院设置班主任一职,这一职位通常由专任教师担任,他们忙于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加上对如何开展资助工作也不是太了解,他们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使得资助工作的开展难度不断加大。

通常情况下,每年九到十一月是各学校资助工作开展的高峰,随着学生的入学报到,学校的各项资助工作也随之拉开帷幕,而随着助学金的评定完成,资助工作也随之告一段落,因此,资助工作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二)学生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知不够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面对困难,积极努力,追求上进,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来丰富自身。但是,还有一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对资助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资助是国家给予的,只要做好自己,其他事情与自己无关。有的学生为了获得资助,使用各种虚假手段,使得资助育人的意义受到亵渎。

(三)单纯追求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关心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用于资助的资金越来越多,资助覆盖面越来越广,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学生为了获得资助虚构自身的贫困程度。还有些学生因为资助产生了心理问题,导致自我封闭等。这是因为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群体的来源复杂多样,在相互对比之下,很多学生不仅在经济条件上优越,在学识见识上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失落,不情愿将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向外界透露,不情愿接受资助,不愿意同他人交流,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三、新形势下提升资助育人质量的路径

(一)加强院校的资助队伍建设

要想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的资助育人质量,就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齐抓共管。第一,要紧紧抓牢课堂这个资助育人主渠道。在日常思政课授课过程中,要将资助育人融入其中,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资助育人体现出思政元素,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第二,要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资助育人活动,利用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不断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宣讲资助的政策方针。第三,要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多形式开展团体辅导和沙龙讲座,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并把成功成形的经验及时向其他学院推广。

(二)实现资助育人的全程化

要想实现资助育人效果,就必须将资助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阶段,实现资助育人的全覆盖。例如,在新生入学时有针对性地将资助知识进行宣传和展览,使学生能够了解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活动类型,在进行贫困生认定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诚信意识,同时,其他同学可以起到监督作用。通过开展系列资助活动,实现资助育人效果的延伸。

(三)将资助和其他育人活动相结合

教育部指出建立健全资助育人体系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诚信意识等,因此,资助育人要和其他育人工作相结合。例如可以将资助工作和就业创业相结合,与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将创新创业获得的效益用于偿还生源地贷款,从生产生活中体验喜悦。同时,还可以将资助工作和关工委的工作相结合,选出一些经济条件差、社会资源缺乏、心理脆弱的学生与学院的教师相互组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四)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实效

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以00后为主。因此,资助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占领网络阵地。学院也要充分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各个资助的工作节点及时向学生提醒,做到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通与学生的沟通环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此外,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将碎片化的内容进行整合,将资助信息及时进行传播,实现正向的、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之,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兼具教育和育人二者相统一。因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道德塑造则是关键。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具有培养人才,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几千万大学生的规模,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代表着中国的未来,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资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供给侧改革,就要将新时代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新科技的优势资源,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教育的新渠道,将资助工作与其他育人方式相结合,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不工作,爽飞了?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选工作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