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性教学策略探究*
——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
2022-02-18刘文慧秦春华
刘文慧 秦春华
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强调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引入综合性教学法,借助议题式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参与案例的辨析与交流,激发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政治视野,掌握学科知识,升华政治情感。综合性教学倡导学科知识的融合,特别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将思想政治学与经济学、法学、哲学等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综合性教学的关键在于“综合”,将与主题相关的若干部分或要素统摄在一起,使其整体、有序。
一、综合性教学的实施维度
打破学科界限,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综合性教学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合知识获取、思想升华、价值观传递、实践能力养成,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的获得。从课程维度看,主要包含四点:
(一)对课程目标的综合
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基本任务,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组织。目标的综合性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具有内在一致性。思想政治学科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的认知素养,如思想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科学素养等。因此,要明确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梳理教学内容,优化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同时,目标的综合性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认知、知识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倾向及个性差异等。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确保综合性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对课程内容的综合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任务设计要体现综合性。教师要树立跨学科理念,围绕思想政治议题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思想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等,各课程模块内容具有一定交叉性,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强调模块知识点的衔接与综合。同时,综合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资源的选择,突出学科知识性与育人性。
(三)对学生素质的综合
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综合性教学中,要把握学情,指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教学评价要从全面发展与个性养成上,综合智育与德育、美育等,摒弃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兼顾学生学习、生活、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
(四)对实践活动的综合
综合性教学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又反作用于实践。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活动的选取要体现丰富性、综合性,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活动设置要有针对性,能增进学生良好思想意识、行为品德的养成。
二、综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
高中思想政治要求构建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下文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为例,梳理综合性教学的路径和策略,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增强思想政治情感与价值认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一)聚焦核心素养,做好教学目标预设
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目标,要强调对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高尚品格,锻炼学科技能。综合性品质的培养,要抓住跨学科知识、跨学科技能的掌握。在跨学科知识领域,教师要综合政治、经济、法学、哲学等内容,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积累学科知识。在跨学科技能领域,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必备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中,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体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任务设定上,要突出学生对价值观的全面认识。因此,在话题引入时,教师以“黄大年的先进事迹”为案例,通过对黄大年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结合案例探究“人的价值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实例中,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教师引导:同学们请想一想,如果你是黄大年,在面对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时,会怎么做?从话题导入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生价值?”对“价值观”而言,如何判断价值?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学生在讨论中,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对价值观的理解,在思想碰撞中,逐步认识到“在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的意义。同样,结合由黄大年率队开展科研攻坚,取得卓越科技成就的事迹,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启发学生体认“公共参与意识”的重要性。教师结合黄大年相关纪录片,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与价值观相关的问题。因此,预设教学目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为优化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统领全局奠定基础。
(二)激活自主意识,促进学生思辨探究
综合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任务设计上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以实例为线索,以活动为载体,指引学生参与到活动探究中,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价值。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把握恰当、适用等特点,增强学生课程参与意识,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综合性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要尊重学情,立足学情优化学习活动。进入高二后,学生心智由形象化、具体化思维逐步转向抽象性、逻辑性,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辨析能力。但也要看到,高中阶段仍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教师在教法选择上,要善于挖掘课程内容,依托鲜活案例促进学生思辨探究。结合黄大年事迹,教师着重提炼三个主题,一是“毅然回国,奉献自我”,二是“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三是“砥砺前行,铸就辉煌”。这三个主题贯穿了黄大年回国奉献的经历,教师要让学生从相关视频、史料中,全面、细致、深刻地认识黄大年并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在黄大年选择回国奉献这件事例中,教师延伸探究话题:黄大年为什么甘愿放弃优越条件而选择回国?在黄大年研究的学科领域,他为什么要选择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作为重点科研项目?黄大年是依靠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科研攻关项目的吗?显然,问题的提出与本节重点探究的价值观具有紧密关联性,学生能参与到话题中,从不同的认知交流中展开思辨与讨论,让学生体认当遇到价值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真实的案例、感人的行为、无私的奉献,黄大年向我们展示了“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的学习典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话题讨论,鼓励学生思想碰撞,合作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联系热点话题,打造活动型学科课堂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工具。综合性教学要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整合与主题相关的事实、材料等图文信息,让学生从中构建清晰、完整的学科知识。要想将教学内容转换为活动,构建活动型探究课堂,教师就要深入梳理课程知识,做好各知识模块间的衔接与整合。综合性教学强调引入议题式教法,借助议题指引学生展开讨论,辨析议题的意义、内涵、价值,让学生从议题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认知。议题中的案例要突出生活化、情境化,要重视社会热点话题的导入,契合课堂教学目标和预设。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活动,选择与主题相关联的热点案例,让学生围绕大国工匠展开讨论,说一说,大国工匠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对大国工匠有何感想?接着,围绕大国工匠,再回到黄大年的事迹,引出更加详尽的关于黄大年的介绍内容。在“砥砺前行,铸就辉煌”话题中,展示黄大年生前的一些材料,一份是黄大年日常工作的行程安排,每年大约有130 天都在出差;一份是黄大年求学、科研经历的图文资料,主要介绍黄大年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孜孜不倦,追求创新的职业操守;一份是黄大年入党申请的视频素材。在这些资料中,教师并不一味地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而是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让学生从活动型课程中,找到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活动型课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契合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将学生主动性置于首位,鼓励学生从活动型课堂参与中,深化对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思想政治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充满趣味和活力。
(四)强调育人宗旨,增进情感价值认同
综合性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课程活动的引领,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目标,发挥教师在活动型课程中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教师要创新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融入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内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结构中,知识点庞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教师要加强自我专业知识、教学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学习课程综合思想,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在本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实例探讨中,要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认知中,让学生树立群众观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穿梭于稻田、忙碌在稻田,为了培育杂交水稻,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实现了人生价值。在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时,要将一个人融入社会中,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客观条件。航天英雄杨利伟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将个人安危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胸怀报国志的徐本禹放弃大城市优厚的条件,扎根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诠释了个人理想与服务社会两者并不矛盾的人生主题。在思想政治课堂综合性教学中,教师还要优化综合性评价方式,情境创设要体现综合性,便于从不同视角衔接学生的情感态度,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综合性教学要顺应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注重学生情感认知的启发,在活动型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学生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