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02-18李蓉
李 蓉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甘肃 兰州 730207)
当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趋势与走向越加明显,我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也体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成为文化及政治的主要载体,应充分发挥这一语言的功能,融合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而正确的观念以及培养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1.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
1.1 高职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其隐性教育的功能。如今,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英语水平的人才,这也表现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其所培养英语方面的人才与社会所需相符。英语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承载着一定的思想与观念,借助语言充分地加以表达。高职院校开展的英语教育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行业文化意识以及职业素养,既要教学语言知识,也要在这一教学中融入相关的素养与意识的内容,这实际上也成为思政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切入点。而英语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其将思政教育以不着痕迹的方式方法融入到教学中,使得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这一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渐次提升个人的道德品格以及修养。
1.2 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目标相同。英语是一种语言,自然也是交际的媒介。英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国外的相关信息,在英语技巧的掌握下,实现有效的沟通与表达,从而满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英语教学人文特征鲜明,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更需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吸收英语知识,学会发现、探究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一最终使学生运用所学,学会解决问题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1.3 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是互促共进的关系。英语教学的内容较为全面,既能帮助学生夯实英语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英语的学习,与学生日后进入的行业所需紧密相联,学生有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信念,自然迫切需要英语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素养的提升,从而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步入社会就能最快适应社会的人。而英语教学整个的开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这里得到启蒙、培养,夯实基础。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互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英语教学借助思政教学,从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英语教学的方向循着正轨前行。而且,英语教学对思政教育的内涵会不断进行丰富与充实,二者互促共进,共同育人。
1.4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也得益于高职英语教师队伍表现的时代感与强大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满腔热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受到外语的影响,其思维积极活跃,教学时也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手段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由于高职英语教师的视野较为开阔,自觉跨学科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以及主动了解一些前沿的讯息,本身思维敏捷,具有时代感以及前瞻性的这一思想观念,自然而然也能与现代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努力从英语教材中挖掘思政内容,把相关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等,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之中,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重视,对专业能力的重视等,这些都说明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可操作性。
2.思想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一探
从目前思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2.1 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进行融合时缺乏确定的目标。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相互融合,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而可行的科学目标的确立,才能培养即将走上社会的高质量人才。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是以单方面传授知识以及提升基础的技能为主,极少融合思政教育。整个过程中,也缺乏渗透思政的元素根本意识,似乎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无法融合。也有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融合一些思政内容,但是这一融合仅仅是浅层的、表面的,未能就其深层次的渗透而采取一定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原因的背后,在于教师并未深入探寻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如何融合的切入点,以及确定具体的目标,这也导致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之间缺乏连贯性,融合效果不佳。
2.2 高职英语教师思政教学的能力还比较欠缺。现代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师不仅专业能力要强,有足够的英语知识能力与素养,也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更需要坚定的政治素养。不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缺乏对思政知识的挖掘,也没有精心研究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英语教学中无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的英语教师虽然具备了丰富的课堂经验,但是却缺乏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经验,而且认知意识也不够强,由此也导致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步伐滞缓。
2.3 英语教材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结合比较少。学生是通过教材来获取知识,也就意味着教材成为学生吸收知识重要来源。而目前对于高职学校英语教材的设计,关注点放在英语语言本身的应用上面,其内容多是对国外的文化与内容的介绍,而涉及中国文化以及思想教育的内容极少。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未来所从事职业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怎样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时也增强学生应有英语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成为中国文化渗透的一部分。但从目前来看,本身英语教材中就缺乏渗透中国文化的思政内容,有必要教师完善和补充这一内容,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3.思政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有效策略
3.1 在英语教学之中,融入隐形的思政教育方法。所谓隐形教育,也就意味着学生要做到自觉有意识的,形成自律性。当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融入隐形的思政教育,从而在不着痕迹之中取得理想的运用效果。爱国主义成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因此,思政教育借助英语课堂教学这一渠道,以隐形教育的方式,使得学生乐于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政教育内容,逐步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使学生树立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也能树立更为精准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抱负,搭建自我价值的体现途径,不断提升个人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隐形思政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设定具体明确的目标,如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产生政治认同,最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
3.2 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关键是为了学生服务,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学科素养而采取的方式方法。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中,则要巧妙穿插思政内容,既以教材以及教学作为依托,同时在确保英语教学任务完成中,也要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有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未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那么,对于在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进行融合而开展的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方式方法不得当,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热情,反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与目的。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坚定的政治素养,为这一事业而奉献的一颗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着力实践探索。
3.3 创设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既包括课堂上的环境,也包括校园环境,在大环境氛围的营造下,更有利于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加强学风建设,也加强校风建设,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完善修订,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保障与一定的约束。在英语教学的开展中,或者思政教育的开展中,既要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全校师生还要能形成共识,思想统一,也让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样也将自身的这一良好品行体现在英语教学知识以及思政教育的学习中,主动理解知识。同时,学校或者班级还需要创建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自身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并且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以及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3.4 利用现代新媒体加强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效果。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非常依赖网络,因此,英语教学的方式,或者学生学习的方式都与网络息息相关。通过线下线上教学的开展,使得英语教学取得预期效果,还能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师生通过网络平台积极的沟通交流,从而为思政元素渗透到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途径。无论是微课,还是慕课,这些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下,师生之间通过QQ或者微信等交流工具打开了互动的渠道,相互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有利于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展开英语对话,询问学生及未来的职业选择时,可以趁势将思政的内容融入其中,告诉学生既要有过硬的英语水平,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踏踏实实为社会服务、为祖国做贡献的一颗真诚而朴实的心,通过师生之间倾心交流,才能让思政春风化雨般给予学生心灵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以及正确方向的引领。
总之,对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成为现在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途径之一,让学生掌握英语技能,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融入思政元素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信念,通过二者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