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大单元作业创新实践研究
——以小学数学为例

2022-02-18张李春

今天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优化作业

张李春

(定西市安定区双庙小学 甘肃 定西 743000)

引言

为了全面执行“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不断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及方法,优化作业管理,帮助小学生减轻学业压力,这就要就老师紧紧围绕大单元知识点设计作业内容,将相关数学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以少而精的作业代替单一、低效、重复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减负增效”;让作业可以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质量服务,进一步 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1.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在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作业评价缺少针对性等,这种作业设计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而且也无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大部分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做作业,都会设置一定的惩罚,如抄题等,这就造成学生知识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作业,并不会让学生在做作业时进行思考,导致作业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在“双减”政策下,老师需要结合大单元理念进行作业设计,优化作业形式,放弃简单、枯燥的数学作业,选择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数学作业,且大单元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总结和复习知识点,便于构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

2.明确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布置不仅是为了巩固数学知识,也是老师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找到教学现状与预想结果的差距,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差距,便于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调整教学进度并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通过作业情况,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因此,老师需要明确数学作业大单元设计原则:

第一,一致性原则。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围绕大单元学习内容,和单元知识保持一致,并将数学学科价值融入到数学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在作业中进行思考。

第二,层次性原则。因为小学生思考能力、基础知识等的不同,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合难度的作业并可以尝试向更高层次作业难度尝试,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做作业,并能够从作业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第三,适度性原则。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防止作业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失去解题兴趣;也避免作业难度过低无法锻炼学生的,因此,老师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作业内容,保证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3.优化作业内容

老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需要在符合作业要求的基础之上,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作业促进不同能力的形成,不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还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

3.1 前置型作业

数学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老师在讲解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教科书多搜集相关知识点。前置作业指的就是老师提出然就问题,通过作业的方式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教科书进行知识探究,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可以让加强大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够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比如,在学习“数的认识”时,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数字写下来,而并不仅仅拘泥于本节课所学的“ 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时产生成就感,进而提高数学参与率,保证学习效果。

3.2 实践性作业

在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老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加强生活实际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拿来家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让学生在找寻中增加印象;在课堂教学时,老师教学生拿纸裁剪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方便后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在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会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点时就会自动带入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智慧课堂中,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熟悉感,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同时掌握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技巧,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知识的真正内在转化,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数学素养。[6]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摇摇晃晃的四角桌子作为教学道具,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四角桌子进行观察,分析其摇摇晃晃的主要原因,然后在桌子的一角钉上模板,使其呈现三角形态,这时候桌子不再摇晃。基于此,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提出问题:桌子为什么不摇晃了呢?这时候学生就会开发脑筋,结合刚刚学习的三角性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性思考,最终得出桌子不再摇晃的原因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性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豁然开朗的感觉,增进其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强化记忆,同时掌握知识的应用途径和技巧,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也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复习型作业

复习是学生完善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便于及时进行完善数学知识。老师在设计大单元复习作业的时候,需要明确各大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为学生构建全面的数学知识作业体系,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进行思考与分析。

老师在设计大单元复习作业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中问题所在解答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整体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梳理作业思路,进而让复习作业更加有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条理性思维。

4.融合信息技术优化作业设计

4.1 采用微视频和翻转课堂辅助作业设计

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视频在数学优化作业设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微视频的时间较短,而且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突破数学优化作业设计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随时随地打开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巩固和预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的差异性,为学生设置差异化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性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激发学习热情,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10]翻转课堂是在微视频教学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上课之前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堂知识预习,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和知识,同时对预习中的难点、重点、疑点等进行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针对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展开讨论分析,促进知识理解深度,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学优化作业设计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学习张景中数学优化作业设计中的三角形等定理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取知识重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下载并观看预习,明确学习难点和重点,并在课堂上开展针对性讨论,促进学生对正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推动数学优化作业设计课堂高效率开展。

4.2 增加课堂趣味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数学优化作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更加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可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增加课堂互动性,对于构建高效的数学优化作业设计课堂很有帮助。[5]

4.3 突出学生主体性

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推动了数学优化作业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突出了学生在数学优化作业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数学优化作业设计教学,强化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作业设计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同时拓展的教学内容,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化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5.改进评价

在传统数学作业评价中,大部分老师都过度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单一的以学生作业结果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学生在作业时可能出现抄袭、瞎蒙等情况,老师如果只看作业结果就会无法看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且有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哪怕有些简单的问题但是也无法梳理出整个思路,导致答案错误。同时,还有些数学老师只根据作业情况讲解大多部分错误习题或者是难度较大的习题,这种作业评价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进步 ,也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大单元理念作业评价中,老师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评价:其一,作业写作态度、思路等;其二,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帮助及时纠正解题的错误思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更好的学习单元知识,将知识联系在一起。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进行深度思考,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优化作业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快来写作业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