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模式促进初中语文有效写作教学的实例研究
2022-02-18郑红霞
郑红霞
(环县山城乡初级中学 甘肃 环县 745700)
引言
“读”和“写”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语文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写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读写”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作用,使两者达到最大程度的融为一体。
1.加快“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落实,在阅读中选择写作材料
初中生可获得的写作材料对他们日后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材料的搜集。阅读是学生保持和记忆写作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保证。把“读写结合”与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基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质量,教师应该着手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到优美的语句和词汇等记录在册,并且整理不断收集,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又能使作文的主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写作自觉,同时更加天贴切生活和反应生活以及指导生活等等。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描述、分析,然后再逐条列举、全面、系统地观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特征和风格,并掌握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并理解写作的主要材料。通过阅读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加深对写作方法的了解,对作文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材料,使他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在写相似的文章时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此外,为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我最在乎的人”作为主题,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阅读材料和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在语文写作课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为社会培养新的人才。
2.深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在阅读中明确写作结构
本文的结构是否完整,主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作品的阅读体验,既能突出主题的美感,又能充分地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创作水平。合理的论文结构并非有意编造,也非凭空臆想,它要求作者持续的分析、系统的学习,并对论文的主旨进行仔细的思考和评判。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质量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综合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并能够正确地判断和分析文章的构成方式。再比如,我们可以从《苏州园林》中对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剖析,进而了解本文的主要思想方法,从而明确从整体描绘到单独记录的写作方法。然后老师会根据自己对建筑的认知,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建筑,然后详细的讲解这座建筑对自己的影响,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小石潭记》的教学,老师要让学生对不同的文章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其结构进行系统地分析,并考虑到作者在写作中是怎样组织文章的,形成各种结构的主要原因,以及对不同的段落之间的衔接进行系统的观察。此外,在阅读其它文本时,要注意观察、判断、分析各种段落的构成形式。比如,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的建筑主体结构的分析,进而了解本文的主要思想方法,并将其从整体描绘到单独的记录。然后,组织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建筑的了解,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建筑,并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提高作文的难度。
3.深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在阅读中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的本质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同的模仿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不管是什么语言,要有弹性的运用和有效的创新,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模拟。在重复的模拟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和综合的分析,可以使学生逐步增强对语言的认知和理解,并使其运用技能更加丰富。在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做到高水平的指导,就必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不停地阅读的情况下,选择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句子,或者模仿某些经典的段落,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复述和书写练习,可以使教材和教材的阅读和模仿内容产生关联。老师可以安排一些选题,安排每周的复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保证每天至少要有5000字以上的读物,通过不断地重复的节选与使用,逐步地加深对阅读的认识,从而获得写作的快乐。比如,为了建立“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读写结合”的发展,老师们可以组织一场以“家”为主题的作文模仿和演示,让每个同学把自己所选的句子、作品、文献材料等结合起来,写“家”文章,并在班级里组织评比,对模仿得好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和写作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4.增加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我国的经典著作和外国著名的著作都对初中生的语言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初中生,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需要大量的阅读材料。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他们就会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因此,学生应该每天通过阅读收集大量材料。当他们写文章时,他们可以写内容和东西。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同时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组织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若干个特殊的阅读课程,并鼓励他们进行一些课外的阅读。老师可以安排两次课外阅读:一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二是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三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让他们互相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找到一些好的课外读物,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并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写作材料。
5.学生利用阅读,积累写作技巧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好作文的内容与结构,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文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们不但要教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更要培养他们的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在阅读的引导下,使学生对课本中的语言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思维。比如,在写作课上,老师们可以把重点放在那些含有写作技巧的句子上,而在运用到的写作技巧上,则要深入地剖析,使学生能够明白。同时,老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不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1]。
6.培养学生良好的词句习气
写作是一个表达和表达情感的过程,而不是复制一些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如果老师让学生按照模板去写,那么很可能会造成作品一成不变、没有思想、没有情感。在写作中,如果能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好字、好句子、要想达到这种程度,就必须要在日常的阅读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好的词汇和句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子,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2]。
比如,在语文写作教学课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好字好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类。老师可以每周查看学生的笔记本,并给予他们书面鼓励。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恰当地引述一些好的字句。老师们可以将一些引用恰当,语言优美的文章,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和分析。这不仅能给写好作文的同学增加自信,还能帮还在学习的同学们找出差距,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读写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语言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在阅读和写作中,教师教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策略,以提高写作课的有效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材料,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3]。
7.明确“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操作,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学生是实施“读写结合”的主体,是实施多种教育和教学理念的关键,只有在现有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实施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成员。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老师的“配合者”,老师要教什么,学生就要照老师的话去做。这种消极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还不太了解,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学生们把阅读看作是简单的阅读,而写作仅仅是表达,这二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要建立“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则要极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意识,就必须在已有的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模式,使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他们能够逐步了解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读写结合,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问:“看见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想到些什么。”学生在提问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分析,阐述自己对自然、自然风光、四季变迁等的理解。老师可以以学生所讲的故事为例,让学生以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课堂上的指导,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并且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分析,逐步形成了一种学习的好习惯,从阅读中寻求启发,从生活中挖掘主题,并在写作中不断积累材料,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强化教学理念转变,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将会促进目前的教学模式优化。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逐步积累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写作积累材料。把写作教学与阅读结合起来,可以使初中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好的作文技巧。通过读写结合,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