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特征的对比分析
——以《开讲啦》与《TED Talks Education》为例

2022-02-18何春耕

视听 2022年3期
关键词:演讲者类节目频道

何 瑶 何春耕

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在突出青少年与儿童的主体特征、重视青少年与儿童的教育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以及制作观念的不同,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在培养记忆性与创造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一、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发展概述

据青少年电视节目研究者统计,2011年,有53.5%的青少年在需要了解新闻时选择电视媒介①。随着网络的发展,在需要了解新闻时可以运用手机,但是青少年选择电视媒介的仍占多数。因此,青少年类电视节目作为中外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共同的目标是希望把青少年类节目做得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要使节目具有教育意义②。梳理中外有关青少年类节目的相关界定可知,虽然在具体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在理解的角度和层次上具有相似之处。

从对青少年类节目的要求看,中外都采用政府行政手段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我国对青少年类节目的制作目的和形态特征,尤其是对其教育属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少儿节目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情趣,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美国的《儿童电视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重视电视少儿节目的教育意义,认为少儿电视节目是专门为少儿设计并满足少儿接触获得信息和受到教育的需求③。由此可以看出,中美政府对青少年类节目的发展要求有相似之处:一是政府重视程度相似,即有政府部门制定法规和政策;二是具体要求程度相似,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中,不仅提出了青少年类节目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满足青少年的需求,而且强调了青少年类节目的教育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外的电视媒体在针对青少年类节目教育性问题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的《芝麻街》采用从“节目内容探讨,教育专家工作者建议”一直到“制定教育目标”“节目发行”“效果评估”的节目流程,在节目制作与播出中,始终围绕节目的教育目的、发展需求与传播效果进行④。

截至2000年年底,在全球已开办电视的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45个国家开办了教育电视台(或频道)⑤。由此可知,国外青少年类节目获得了非常有利的播出平台。基于此,无论是节目数量还是播出时间,都大大超过了以前,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国内的一些电视台或频道,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天津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都走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办节目之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七巧板》节目已播出38年,是一档通过游戏启迪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节目。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的《七色光—成长加油站》节目始终有心理专家的参与,以存疑必否定的审片原则,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成为青少年类节目的榜样。天津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月亮姐姐大点名》让家长们分享科学育儿经验,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炫锋行动》则贴近生活,让孩子们担任小记者、小主持,以青少年的视角诠释节目,拉近了孩子们与荧屏的距离,亲切、贴心成为栏目的亮点⑥。

二、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共同特征

(一)突出青少年与儿童的主体特征

中外少儿节目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尽管形态各异,但它有固定的内涵与特质⑦。因此,青少年类节目的定位要遵循青少年主体特征为先的原则。中外在针对目标受众的划分上都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例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栏目是为3~6岁学龄前儿童专门打造的一档益智娱乐节目。该节目以活泼生动的形式,寓科学的教育理念于生动的游戏中。美国PBS频道制作的科普节目《万事通戴帽子的猫》(The Cat in the Hat Knows a Lot About That)则是带领4岁以上儿童跟随戴帽子的猫和他的朋友Sally Nick经历一次次的科学探险。

(二)重视节目对青少年与儿童的教育功能

重视节目的教育与引导功能是中外青少年类节目的共同特征之一。中外以教育为特征的青少年类节目可以说比比皆是。从电视发展的过程看,以教育为特征的青少年类节目贯穿始终;从不同的地域看,教育类的青少年节目在整个青少年类节目中所占的分量往往不轻。可以说,所有青少年类节目都具有教育的色彩,即使是娱乐类节目也都会被打上教育的烙印。

2003年12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该频道以“引领成长,塑造未来”为指导思想,体现了围绕节目的教育意义来定位的明确目的。例如,该频道播出的《中国少年说》节目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少年儿童走进演播室,分享真实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表达爱国爱家、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创造未来的成长感悟。

西方国家青少年类电视节目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以叙述故事为主的卡通片,如《忍者神龟》(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二是以讲述基础知识为主的教育节目,如《芝麻街》(Sesame Street);三是以塑造儿童思想为主的教育节目,如《罗杰斯先生的邻里》 (Mister Rogers'Neighborhood)⑧。这种划分其实也是西方以教育与引导功能为主的节目定位观念的体现。

三、从《开讲啦》与《TED Talks Education》的对比中分析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的不同特征

(一)节目影响: 《开讲啦》与 《TED Talks Education》创意理念的差异

《开讲啦》于2012年9月开播,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中国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由撒贝宁担任节目主持人。该节目“作为电视节目新秀,荣获TV‘《综艺》2012年度人文节目’,以及《新周刊》‘2012年电视榜’的‘最佳人文节目’”⑨。这个在夜间时段创造收视神话的节目,成为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被誉为“中国心灵好声音”。该节目每期邀请一位嘉宾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

TED与美国PBS合作推出的《TED Talks Education》 (《TED谈教育》)主打创意概念牌。风靡全球的TED大会在互联网上掀起一股热潮之后,又将“值得传播的创意”推向电视。2013年,TED与美国PBS合作创办了教育类节目《TED Talks Education》。TED是《TED Talks Education》的母体,TED本身要比《TED Talks Education》这档电视节目有名得多。大会取科技(Technology)、文娱(Entertainment)、设计(Design) 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称为TED大会。大会邀请当时美国在科技、文娱、设计领域最顶尖的一批人到现场演讲,每人用简短的演讲分享最新的理念和设计。该节目是一档长达1小时的晚间专题节目,致力于如何更好地激励目前的学生和教育者。

(二)节目定位:接受教育与谈论教育的差异

《开讲啦》与《TED Talks Education》都旨在传播思想,选择典型的嘉宾与新鲜感十足的话题,意图以“讲”的形式给受众以心灵的滋养,以期对青少年起到有意义的影响作用,但二者在节目的受众、主题以及风格定位上存在差异。

1.受众定位存在青少年为主与教育者为主的差异

《开讲啦》的受众以青少年为主,以教育者为辅。节目中的嘉宾演讲以及相关字幕都充分体现了朝气蓬勃的气氛,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提升了整个节目的档次。一个以上课、教育为主题的节目必然会引起一群教育者,包括青少年家长、部分教师及教育家们的关注。因此,他们也附带着成了节目的一部分受众。此外,虽然《开讲啦》不宣扬所谓的成功学,给人以充分的讨论空间,但通过讲述嘉宾的经历,无形中不可避免地传播了一种思想,即成功是坚持的结果,坚持是成功的保证。

与《开讲啦》相反,《TED Talks Education》的受众以教育者为主,以青少年为辅。该节目的名字就直截了当地点出了谈教育的宗旨。演讲者有各自的职业,不一定都是教育家,他们或是在教育界有一定的地位,或是热衷教育事业,或是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用前卫的思想、改变的魄力大谈教育,通常一场专题节目的现场观众席就集结了多达800名的教育界专家。与《开讲啦》中青少年附带了一群教育者受众不同,《TED Talks Education》的目标受众教育者附带了一批青少年受众。持续1小时的一期专题节目邀请9位演讲者诚意开讲。演讲者兼主持人John Legend是一位音乐家,9次格莱美奖获得者,活跃在各种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中,包括他自己组织的“Show Me Campaign”。其余演讲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所有演讲者身上都贴着与教育相关的标签,为电视节目吸引了大批教育者(包括青少年家长、教师及教育家等)观众。

2.主题选择存在突出正面性与注重教育性的差异

每位演讲者的演讲都有自己的小主题,而整个节目也有大主题。在主题选择上,《开讲啦》离不开“正能量”,《TED Talks Education》摆明了“谈教育”。《开讲啦》离不开“正能量”,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本身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但它并没有把正能量简单地符号化、标签化。《开讲啦》注重原创精神,选题十分贴近青少年。青少年往往涉世未深,或者在求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开讲啦》正是从青少年经常遇到的困惑入手,每期开讲嘉宾的选题都十分贴近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TED Talks Education》摆明了“谈教育”。节目中有关教育主题的演讲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领域内容的重要性,除了演讲者的教育家身份,每个演讲内容也都在谈教育。例如,Rita Pierson的演讲主题是“如何与你的学生建立关系”,Bill Gates的演讲主题是“教师们值得获取更多回馈”,Pearl Arredondo的演讲主题是“学生应该在他们的社区获得高质量的教学”,等等。

3.风格定位存在颠覆“刻板印象”与张扬“我就是我”的差异

电视节目风格是其“内容与形式的各种要素所表现出的特色与个性、风度与格调”⑩。风格形成,节目才能被人记住;定位得好,节目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从风格上看,《开讲啦》颠覆“刻板印象”,《TED Talks Education》追求“我就是我”。

《开讲啦》颠覆“刻板印象”,是娱乐,但做“高雅娱乐”。一方面,《开讲啦》颠覆了当今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趋势,做“高雅娱乐”,是“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开讲啦》邀请的嘉宾都是“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但在节目现场却和普通人一样,非常朴素谦和。这种平民化的风格特征增强了节目的亲和力和传播力。

《TED Talks Education》追求“我就是我”,而且这个“我”是专业的“我”。《TED Talks Education》和TED的风格一脉相承,可以说就是将TED搬到了电视荧屏上。不像《开讲啦》有种展示演讲者另一面的意味,《TED Talks Education》只是让演讲者说出自己的创意和观点,并且所谈的就是演讲者在行的领域。例如Pearl Arredondo,她是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她选择距离家有一个半小时路程之远的学校就读。她长大后投身教育。在《TED Talks Education》中,她演讲的主题就是“学生应该在他们的社区获得高质量的教学”。

(三)互动方式:现场交流与线下活动的不同

《开讲啦》与《TED Talks Education》有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和互联网联系紧密,两者是借鉴互联网思维做电视节目的代表。《开讲啦》与《TED Talks Education》的互动都主要贯穿在节目现场、线上、线下三个层面。这三个方式的互动有同时进行的,也有先后进行的。但是,主打创意概念牌的TED的创办意图是为创新者提供一个展示新概念的场所,《TED Talks Education》也一样。而《开讲啦》更强调现场交流,为观众提供与演讲者共享人生感悟和思想启迪的机会。

四、结语

基于对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的梳理以及对《开讲啦》与《TED Talks Education》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中外在突出青少年与儿童的主体特征与重视节目对青少年与儿童的教育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在节目的定位、话题的选择、主持人的风格以及互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会以更加年轻、活泼的方式面向青少年,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注释:

①樊新宇.我国青少年电视节目初探[J].当代电视,2011(03):52.

②胡俊.中外少儿电视节目的差异性比较[J].当代电视,2011(06):27-29.

③闰欢.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9.

④樊新宇.我国青少年电视节目初探[J].当代电视,2011(03):52.

⑤初广志.中日韩教育电视节目的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03):86.

⑥樊新宇.我国青少年电视节目初探[J].当代电视,2011(03):52.

⑦张献荣,戚树生.儿童节目:应尊重孩子的《未成熟》[J].电视研究,2001(01):48.

⑧李思蕴.解剖中国幼儿电视节目的 “四多四少” [J].传媒观察,2003(01):40.

⑨《开讲啦》连获奖 真诚原创受追捧[N].中国日报,2013-04-02.

⑩甘惜分 主编.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23.

猜你喜欢

演讲者类节目频道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寒假快乐频道
会计时的话筒
频道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阅读自然的艺术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