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学对高校教师的影响价值研究

2022-02-18金卫健黄传峰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疫情课程

金卫健,黄传峰,李 燕

(南京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0 引言

2020 年初的突发传染疫情打乱了我国原有的教学形态,在教育部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高校大面积采用在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教学新形态,重构了教学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师在线教学素养不够、在线教学课程类型的教学平台不符合等问题较为突出[1-4],导致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在线教学效果的差异性[5]。为此,学者们给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如邬大光等[6]提出建立全新在线教学理念、重构师生角色、完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教学设计、开展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创建在线教学组织等保障高校在线教学效果;肖云等[7]提出通过价值体系建立高校在线质量评价体系;沈宏兴等[8]提出从学校政策、学情分析、组织在线教学设计、把控教学实施过程、加强信息素养培训、保障教学平台技术等角度提升在线教学效果。

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平台等角度对在线教学开展理性思考,学者们提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在线教学建议和对策,但较少将教师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特别是较少开展在线教学对高校教师的影响研究,事实上,此次大面积铺开的在线教学影响深远,疫情期间经历在线教学对教师在疫情后的在线教学非常有利,对教师教学评价也起着重要作用[8-9]。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很少采用教师访谈的方式开展。鉴于此,本文通过访谈地方高校的教师,研究教师对在线教学的动能、教学过程的认知提升、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以及教学效果测量等问题,提出本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对高校教师的价值性,进一步诠释如何从教师端提升在线教学效果。

1 访谈对象与访谈内容

调查组对地方高校部分教师就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情况开展了访谈,共深度访谈了25位教师,教师来自3 所地方高校,涉及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基本信息如下:教师性别为男14 人、女11 人;职称为高级的是13 人、中级的是12 人;教师年龄为35岁以下的是11人、35—50岁的是8人、50岁以上的是6人;教师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是6人、4—10年的是9人、10年以上的是10人;教师所从事的学科为工学的是6人、管理学的是16人、经济学的是3人。

本次访谈共设计了15 个问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回答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您采用的授课平台是什么?(2)您采用慕课资源,自行录制速课视频,还是其他什么方式?(3)您的备课时间是否加长?(4)您的备课方式与线下教学有否不同?(5)您的授课时间是否加长?(6)您的整体授课安排是怎样的,有没有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加强教学?(7)有没有开展互动式教学,是怎样开展的?(8)您怎样控制上课纪律?(9)您的课程中有没有不适合在线教学的内容,您又是如何处理的?(10)您觉得在线教学的优势在哪里?(11)您觉得在线教学的劣势在哪里?(12)您觉得学校教务处的帮助和督导对您起什么作用?(13)最终考核方式有不同么?考试成绩是提升还是降低?(14)您对疫情后的在线教学的看法是什么?(15)在疫情前期、中期和后期您对于在线教学的心态分别是怎样的?

2 访谈调查的基本结果

参与调查教师所应用的平台主要为超星学习通平台、腾讯课堂,少部分教师采用蓝墨云平台等其他平台,大部分教师使用上述平台的同时,还采用QQ 群作为辅助教学。原因在于与本地高校所推荐平台有关,也与各大平台所提供的功能有关,如学习通方便存储PPT 文档和教学有关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观看;腾讯课堂具有回放功能,学生可以在课后再次观看教学视频,还能使用画板的功能在展示的文字内容上做标记。这与现有研究调查结果相似[10-11]。

由于现有慕课资源的示范课程并不能与课程大纲完全匹配,因而绝大部分老师通过自建课程完成授课。教师自建课程的主要方式是录制课程后播放,少数驾驭能力高的教师采用直播教学。很多老师的备课方式做出了一定改变,在备课中花费了较多时间来查找获得课程有关的视频、文档等资料,录制视频、制作适合网课的课件及富有特色的动画。有老师抱怨在线教学浪费了太多时间,使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但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线教学改变了以往千篇一律的线下教学状态,展现教学中新的一面,乐意花费一定的时间拓展课程,心理上比较接受这种方式。

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30%~50%时长让同学们观看录制好的课程,其余时间利用QQ 群与同学们直接交流,教师从课堂上的演员转变为导演,将学生从课堂上的观众转变为演员。受访的很多教师认为,在线授课使教师从单方面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答疑解惑、查缺补漏的角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精力从知识传递上转移到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的组织上。从访谈中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授课方式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设置提问抢答、讨论、小测试、小作业,并将这些与平时成绩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另一方面对教学效果也有一个比较好的提升。但教学组织方式的变化,带给老师和学生上课的压力都不小,师生要通过密切配合才能把课程完成。

由于高校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对教师在线教学的考核方式、考核尺度等没有统一标杆,所以有些老师并不愿意开展互动式教学,只是依靠签到和点名等控制上课纪律,至于学生是否认真地看了录播视频,作业是否是认真做了等,寄希望于学生自觉,即学生需要自行修正学习行为习惯。邬大光等[12]对6所本科高校开展的实证调查显示,16.3%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根据在线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本次访谈验证了这一结果,但是本次访谈同时显示,主要是比较年长的教师不太适应在线教学,中青年教师根据授课情况,都能做出及时调整,尤其是新进3年内的教师在有科研压力的情形下,依然对在线教学赋予更多的热情。

很多老师认为在线教学的优点在于方便教师进考勤管理、节省作业批改和考试的批阅时间,教学资源的容纳量更多,在有限的在线授课时间内,授课内容更加充实饱满,极大地增加了单位课时的信息量,课时利用率提高,上课时间地点也较为自由等。在线教学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大体来讲,主要为以下3 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无法保持亲切感,无法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二是授课过程中,无法掌握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无法实时看到学生的状态,不能及时了解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三是由于网络不稳定或者使用网络人数较多,造成教师讲课不连贯或者学生掉线等问题。

3 在线教学对高校教师的价值性

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体验”,可以说为在线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从本质上说,本次在线教学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进行了大规模适应性训练,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显著影响高校实施在线教学的途径和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方式,因此在未来的在线教学中必然会发挥出更为强大的动能。

3.1 自由与融入——教师投入在线教学的动能

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一种无量化考核,在教师日常线下教学工作中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体现,在实际授课中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量化考核。疫情的突发迫使教师大规模地投入在线教学中,不同于教师对于线下教学的长期摸索,在线教学模式标杆的欠缺也使教师在疫情初期变得较为迷茫,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看,这种迷茫反而让教师的在线教学变得更为自由,发挥的余地更多,投入在线教学的动能更强。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可以更好地通过在线教学将课程中最新的前沿动态展现给学生,将自己所学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具有回放性质的教学方式(即使是直播课程,也有可能被学生录屏),对于教师口碑产生较大影响,大多数教师较为看重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有动能融入所讲授的课程中。因此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在线教学投入时间更长、精力付出更多。例如,调查中一位老师的授课过程为:(1)录制本节课内容的视频,根据视频内的知识点在超星学习通上所建立的课程内容中设置讨论题,并在课程外建立相应的包含题干和答案的文档;(2)编制每次课的课后作业;(3)针对每节课的内容搜索筛选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以便在课程上分享;(4)概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准备课前总结;(5)根据每部分内容计划课程时间安排,编制上课流程表;(6)除了常规上课的流程内容,还需要定期根据学习通上的学情统计状况分析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整理课堂纪律的依据,编制考试试卷等。显然,相比线下教学,在线教学的授课链条更长,因此付出的精力更加巨大。他特别强调他花费很大精力,针对每节课的内容检索筛选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文献在课上分享,通过分享文献,不仅能熟悉课程内容,也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课程更好地融入。

3.2 主导与调整——教师教学方式创新和认知提升

虽然国家通过全面免费开放在线优质课程等手段支持全面在线教学,但突发的疫情使大多数教师仓促上马在线教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实践课程、口语课程等也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师生不能像线下教学那样进行即时沟通与交流,教师无法掌控学生学习的即时动态[13-14]。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场景不断受到调整,因此教师们采用不同的创新方式进行调整,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如老师们提出:“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动画制作,以便在课程中进行展示”“我在备课的时候预设问号,在直播讲授的时候应善于打开问号并形成新的问号”“我一般预设具有一定疑惑的课题并开展分组讨论,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更多的即时反馈信息,学生们在同伴思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中接受启发并不断修正自己,实现比单纯师生交流互动更为优秀的教学效果”。这些智慧教学方式的创新层出不穷,体现出在线教学的交互性、灵活性和参与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学生的知识习得也更为丰富,鼓舞着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在疫情初期被动性开设在线课程的迷茫心态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教学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在教学中逐渐超越传统课堂的自我认知程度,切实提升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

3.3 帮助与监督——管理层对教师层面的优化措施

地方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严格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根据上级要求先后出台措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入角色,由于疫情来得非常突然,因此教学初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平台,确定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培训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落实在线教学的时间安排、教学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等,开展督导工作。帮助教师在开课第一周进行总结和督导,内容一般包括:“是否完成在线教学平台的注册认证?是否完成按教学任务组建?在线教学班级是否已完成前一周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引用外校课程资源的,是否已导入课程资源?自建在线课程的,前一周的课程是否已录制完毕并导入平台?课程是否已发布成功?是否按线下教学班级组建完成在线教学班级?班级学生名单与教学任务是否一致?是否确认所有注册学生已进入在线班级?学生是否提前熟悉和掌握教学工具软件的相关功能?督导进入否?”等内容,若有教师因各种原因不能承担教学任务,要及时安排接替的教师,以保证教学正常运行。整个学期中教育部门做好督导进入课堂、期中中期检查和期末考核检查,不断督促教师对前期教学进行回顾性总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系统性的帮助和监督行为,使得教师很快进入在线教学角色。一位老师在访谈中谈道:“虽然我是一名老教师,但对于在线教学也是初次开展,刚开始如盲人摸象,通过教务处和学院的细致安排,我比较快地转化角色投入在线教学中,欣赏到与传统课堂中不一样的精彩,也感觉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比线下教学更高,对我的鼓舞很大,感觉到自己的潜力还很大”。由此可见,严格而不失温暖的管理措施不仅为应对疫情下的教学挑战提供了根本性保障,也为后疫情时期教师“金课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夯实了坚实基础。

3.4 效果与测量——教师教学素养的再升华

对于教师而言,虽然主观上感受在线教学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是也认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比线下教学更广。现有研究对于学生端的调查也大多认为,通过各种不同的在线学习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预习和复习,一些传统课堂中不愿与教师交流的同学也愿意通过在线方式与教师积极交流,仅有少数同学对于在线教学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意见,学生学习教学效果增强[12-14]。学生的广泛参与激励教师更乐意为学生解答教学中的课程难点,激励着教师的在线教学热情,鼓舞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可以说,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使教师逐步清晰地认知在线教学,在线教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如调查中老师们根据课程特点提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认为在线教学可以开发出新的优势,同时有一定的不足需要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结合流程图制作软件和屏幕分享功能来实现表达知识脉络关系的功能,利用手写平板实现板书以及重点圈化的功能等,这样教学效果更为理想”“相较于传统课程的PPT,在网课PPT 上的有些关键页要刻意重复出现,从而代替黑板的记忆功能,特别是逻辑脉络较长的知识点,适当的重复能及时唤醒同学们的记忆,便于同学们理解整个知识脉络”。当然,最终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考试成绩,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后,据笔者随机统计的几门课程发现,在线教学平均分数均略高于传统课堂,标准差更小,这与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的调查结果一致[15]。由此可见,在线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而且教师对在线教学都能进行认真的思考,教师们不再持疫情初期懵懵懂懂的心态,反而都能积极、坦然地面对在线教学,实现教师教学素养的再升华。

4 结语

新冠疫情冲击了常态的地方高校教学模式,也使在线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本文通过访谈地方高校的教师,从4个角度提出了在线教学对高校教师的价值性,为解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师在线教学素养不够等问题提供了借鉴,也促进了地方高校从教师侧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动能。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疫情课程
战疫情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