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2022-02-18靳晓华
靳晓华
安全文化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安全知识是劳动力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1-2]。因此,不论是出于国家政策的要求、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刚需,还是出于劳动力自身安全生产的需求,高校日益把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3]。而安全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说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具有迫切性和刚需性。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高校加强安全文化的传播与宣传,能够确保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安全意识,能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做到安全生产[4-6]。本质安全人的培养能够有效降低各行各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从而避免安全事故影响企业效益和社会声誉,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新媒体方兴未艾的背景下,高校要清晰准确地认识到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解决安全文化建设方式单一、内容陈旧、手段落后等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给高校正常的教学带来安全隐患。
一、高校安全观念文化
高校安全观念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运行中形成的一种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精神成果,是高校师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和高校师生在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综合作用下对安全的认识能力和辨识结果的综合体现。这些观念包括安全激励、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等。培育良好的安全观念文化,可以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为抓手。
(一)确保安全观念的正确性
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哲学观。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安全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础,教学和科研工作离不开安全的保障。对于高校来说,可设置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制,并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直接与评优评先挂钩。
第二,“安全力”的系统观。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安全力”理论认为安全系统的三大组成要素包括人、物、环境,其中人处于核心地位,物是保障因素,环境是基本因素。安全的提升需要加强三要素之间的关联。
在培育安全观念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进行。高校学生众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大一新生,他们往往对危险缺乏警惕心。高校不仅要使师生具备安全观念,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将其表现出来,具体可在决策层、管理层、基础建设单元层三个层次进行表现。
1.决策层的关注度
决策层是高校最高领导机关,现在高校的决策层逐步意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仍只是将安全文化当成校园文化的附属品,对于安全文化的建设投入还不足。决策层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起关键作用,应树立“安全大于天”的安全观念,可以通过决策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比如在软硬件设施、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安全物质文化基础之上,加强安全观念建设。高校决策层要从自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体现安全观念,其良好的安全观念会直接影响所有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使之在日常生活中更注意安全问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关于“安全校园”的活动,制定各类安全文化制度等,加强决策层与师生的互动,深化师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2.管理层的执行度
管理层作为决策层和师生的连接层,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其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其执行安全文化建设措施的积极性,影响着决策层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否能够落实到位,也对师生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着巨大影响。管理层对安全文化建设措施的严格执行会使师生更加关注环境的安全和自身的健康,强化对校园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否严格执行决策层的指示安排,能否践行安全责任制度是管理层的安全观念主要表现。管理层要实施恰当的奖罚制度,搭建师生之间进行安全经验交流的平台,以达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目的。管理层要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和会议交流,提高安全知识水平。
3.基础建设单元层的参与度
在高校校园,广大师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建设单元层,他们的安全观念直接决定了高校安全环境的好坏,让所有师生参与并支持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对建设安全校园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广大师生的参与度取决于对高校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认同,要让其参与相关的决策以及安全问题的解决,及时发现并排除校园的安全风险,同时增强师生对高校的认同感。
(二)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各个行业解决安全问题绕不开的工作,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加强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师生学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然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度不够,安全教育机制不完善,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教育内容空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增加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规范的安全教育制度,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离不开高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教育。决策层、管理层要高度认真地设计与落实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保障足够的安全教育经费投入。同时,安全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使安全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受教育人员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安全素质。
第二,健全安全教育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全面加强决策层、管理层和师生的安全意识,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安全宣传手段多样化。安全文化宣传可以很好地从思想意识层面对人们进行影响。高校要积极宣传安全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使与高校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使高校师生提高安全意识,绷紧安全这根弦。
二、高校安全制度文化
高校师生的行为体现着高校文化,然而师生的生活习惯、年龄、个性等不同,行为表现会有很大差异,因而需要一种行为规范,即制度文化。安全制度文化需要安全理念指导。高校安全制度文化指高校为了保障正常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人、物和环境安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和完善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各级安全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师生安全行为有至关重要的规范作用。
高校安全制度文化是高校为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对于师生的安全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是高校安全文化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将高校安全文化落到具体的措施上的行为准绳。因此,高校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在于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并不断改进,确保高校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责任制度是要明确安全职责,体现了“管理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能够避免因为责任不明确造成安全工作无人负责的情况发生,增强师生的安全责任感。安全责任制度需要对各级人员进行职责划分。首先,决策层需要对高校安全负全面责任。其次,行政管理人员、学院领导和系部主任等管理层人员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要严格执行决策层的决策部署。管理层人员的职责主要有:定安全责任区域、定安全项目、定安全负责人,做到安全责任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基础建设单元层主要包括教师、各年级学生等,是践行校园安全文化的主体。安全责任制度必须与奖惩制度紧密结合,落实到各个部门、学院、科系,对完成安全任务,达到安全管理目标的,要给予一定奖励,对未达标者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三、高校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文化在高校教研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安全行为文化中,而安全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高校只有有了健全的安全制度,全体师生的行为才能有安全的施展范围。只要符合制度要求,师生的生命安全就会得以保障。因此,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制度文化的具体体现。
高校安全行为文化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形成,表现为高校教研活动的安全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包括高校在教育宣传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高校安全行为文化也是高校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折射,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
高校安全行为文化主要体现于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领导行为,以及以全体师生相同安全价值观为基础的高校教研活动。因此,高校安全行为文化主要分为高校安全作风、安全决策行为两方面。
(一)高校安全作风
师生在高校正常运行过程中的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又对观念文化有一定的修正作用。安全作风主要有安全行为准则、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内容,投射为师生的生活方式和师生处理问题的方式等。
(二)安全决策行为
高校安全决策行为主要是指高校决策层为了解决高校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实现高校的安全正常运行,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及分析,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位的过程。安全决策行为需要决策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先进的安全技能等。同时,安全决策行为要求决策者能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能够带动全体师生团结一致,为实现安全目标而不遗余力,提升各个层面上的安全凝聚能力。
四、高校安全物质文化
高校安全物质文化是高校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为了校园安全所提供、构建的各种设施、装置等,能够直接反映高校安全文化的整体建设水平,是安全文化的物质保障和基础。高校安全物质文化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管理者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高校人员众多,学生也正所处成长的关键阶段,这决定了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构建高校安全物质文化。
一是足够的安全资金投入。高校物质安全文化的基础就是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设施、设备、环境打造及安全防护措施落实都需要足够的资金。高校需要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并由决策层进行集中专项管理,确保资金充分运用于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二是足够的安全基础设施。高校虽然校园环境相对简单,但人员密度大,学生的心理也不够成熟,因此要做好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包括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防盗监控、夜间照明设施、应急救援器材,以及安全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等。这些基础设施后期的维护也需要特别注意,保障各项安全基础设施在危险发生时能发挥作用。
本文在安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高校安全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根据高校安全文化内涵的主要内容,从观念、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建设应当遵循安全科学的基本规律,综合考量相应制度与规则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匹配度。安全文化建设不单单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还涉及人文社科研究内容,如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而安全文化相关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改进等工作的推进,需要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多方考量、试用、推行等,确保制度的合理、可行、全面、有效。总之,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通过安全教育培养本质安全人,并使其带动周边人员提升安全素养,普及安全知识,以安全行为带领大家注意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点、各个环节践行安全观念,让工作、生活有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