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2-02-18金香花
金香花
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即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决定的,其不仅具有知识传播功能,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文化道德教育的功能。新课标为语文教学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不仅强调知识技能,也关注道德成长。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挖掘语文德育元素,确立德育主题,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为其未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才兼备的人才打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学生生活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时还抓不住本质,往往凭感性判断事物的性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较多是机械讲解与灌输,理论性与抽象性很强,存在内容空泛而实效性不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对文本背景的铺垫性介绍,导致德育渗透与学生生活相脱离,学生对于文本只处于肤浅的理解状态,不能透过字里行间提炼实质内容,总结主题意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缺乏情感,导致德育渗透缺乏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德育渗透方式单调僵化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还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目前语文教学只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随意性较强,对于一些德育渗透点通常是一言带过,学生达不到深入理解的程度。这既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提高,也很难取得德育功能的实效。
(三)语文德育缺乏针对性
现在的学生处于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缺少动手处理问题的机会,加之父母多具有应试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较少注重学生的道德成长与发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分依赖教师。语文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有效对接,导致学生陷入空洞的理论说教,很难受到心灵的触动,也很难产生深入的道德情感体验。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寓理于情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等,让学生受到启发与感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及生活实际,依据课文内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要以理服人,切忌运用传统的“师道尊严”来压制学生接受道德观念。以理服人要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真正把学生看作教育对象,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语篇,用真情打动学生,唤醒学生,对学生施以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学生的人生引航。如在学习《学弈》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孟子的睿智,并且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只有认真学习、认真做事,才能学到过硬的本领。又如学习《揠苗助长》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学会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到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要有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文本进行德育渗透,避免理论的抽象说教,所举实例符合学生的生活特点,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二)示范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典型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德育。正面典型感染力强,可信度高,并且易于学生接受。一是正面典型人物可以使教育更具体形象,激励学生模仿学习;二是正面典型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学生向典型人物学习时,自身素质也会无形中得以提高;三是树立正面典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形象生动的典型人物事迹要比生硬而抽象的理论说教更易于学生接受。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型性人物,如《詹天佑》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建设铁路的历史背景,了解詹天佑的事迹,补充一些历史素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让学生明白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意气风发,敢于面对与克服重重困难,担负起社会与时代赋予的责任,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又如,教学《我不能失信》一文,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叙述的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与同学的承诺而放弃跟父母去外婆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诚信做人的精神品质,认识到言而有信的重要意义。运用典型人物引领学生行为,要注重让学生学习他们积极的一面和正确的行为,不能盲目崇拜。语文教师也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以自己的言行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
(三)陶冶情操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入情感体验情境,达到陶冶情操,提高道德认知的作用。教师要在备课前分析与把握学情,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道德理论,提高认知水平。小学生感情比较脆弱,经不起挫折与打击,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以情感体验为线索。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平等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喜欢任课教师,就会喜欢其所教的学科,教师富有情感的引导,也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与教育。如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整篇课文以梅花精神作比,盛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梅花也寄托了老华侨对于祖国的眷恋与热爱。在读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等怀恋故乡和国家的诗句时,学生感动得眼眶湿润。学生学习课文不仅陶冶了情操,也对梅花坚贞不屈的气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了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再如,学习《月光曲》一文,课文以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历为线索,意境十分优美,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讲解灌输及学生直接学习课文的方式,学生往往不会体验到课文所表达的意境,也不会加深情感体验。于是教师先让学生欣赏《月光曲》这一名曲,并且闭上眼睛体验曲子所描绘的画面: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冉冉升起,水面上吹来了大风,形成海浪。被月光照得银光闪闪的浪花,一个一个地涌向岸边……一幅幅神奇的画面闪现在学生的脑海,《月光曲》的学习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陶冶。运用陶冶情操的方式实施德育渗透,教师要做到持之以恒,不管是课文陶冶,还是教学情境的陶冶,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短时间就显示出教育效果。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熏陶学生,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欣赏美丽的花草树木、欣赏美丽的风景。教师要用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中,提高道德水平。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丰富多元,而阅读是最基本的渗透形式。小学阶段,朗读是学生最初的阅读方式,学生朗读应该常抓不懈。朗读并不是机械性地把课文读出声音,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情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感悟对文本进行体验性吟诵。教师要抓好朗读环节,有机渗透德育。如学习《珍珠泉》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的词语,欣赏句式整齐的表达形式及排比、比喻等运用准确的修辞手法,学生在朗读时,能够体会明快的节奏和富有美感的韵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课文插图、多媒体等,使学生领略珍珠泉的特色,指导学生怎样用合适的语音语调及充满情感的语气,轻快、有节奏地进行朗读,体会弯弯石板路的古朴及珍珠泉的魅力与生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达成共鸣,从而更好地受到美的熏陶,接受德育。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以英雄的表现让学生受到震撼,体会蕴含于文中的浓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学习《悯农》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接受节约教育,并且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体验为线索,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加深。如学习《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父亲为什么要求孩子们像落花生一样,做一个不追求华丽奢侈的人,做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个不追求表面繁华,踏踏实实做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从而转变现实中相互攀比的问题,做一个有利于他人与集体的人。在学习《妈妈的账单》时,则可以让学生回忆现实中的妈妈,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妈妈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及回报父母与祖国的情感意识。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
1.在写作素材积累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面对作文通常感到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平日不注重积累素材是重要原因之一,没有素材,学生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学生对于各类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机渗透德育。如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与思考父母一天的辛苦劳作:父母既要外出工作,回家之后还要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然后开展“我为父母做点事”的活动,让学生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做家务的过程及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资源”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与体验,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观察班级中的好人好事,自觉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观察季节变换,让学生感受生活与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在作文选材中渗透德育
选材是学生作文中的重要环节。选材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如以“你印象最深的人”为话题,教师可以将这一话题融入德育内容,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使自己感动的人、哪些职业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清洁工工作十分辛苦,让自己享受了城市环境的洁净与美好;有的学生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自己的邻居,因为他乐于帮助他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选择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素材,表达正向的作文主题,还让学生无形中接受了德育。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德育知识渗透于作文训练过程。如让学生根据某种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如生活中的追星现象、生活中过度迷恋网络现象以及如何对待父母对自己的宠爱等,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剖析自己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认清自己,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使自己更加完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互动探讨,针对某一话题,学生可以发表多种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可以产生很多话题,如尊敬的父母、温馨的港湾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话题进行写作,使学生学会感恩家庭、感恩家人,促进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点设计科学的德育渗透过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设计德育主题,优化德育渗透方式,以道德情感体验为中心,借助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功能,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思想品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