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
2022-02-18杨德明
杨德明
在素质教育积极变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德育日益受到重视,小学教育时期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道德养成和未来发展有着长远影响。在德育系统中,爱国教育是核心内容,是学生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的基本道德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开展爱国教育时,语文是广受认可的优秀载体,语文教学包含很多与爱国有关的人物、事件、文化、情感等,为开展爱国教育提供了良好支持。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融合爱国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开展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依据,科学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知识、文化和情感因素是语文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仔细研究会发现,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爱国元素,这些爱国元素有的是显性的,学生很容易体会和理解。还有的是隐性的,小学生需要挖掘和探索。除此之外,语文教材中爱国元素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局限于表面化的赞美祖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导致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不够深入或出现偏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爱国素材,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从而在教学中融入渗透爱国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颂革命先烈或爱国先驱的课文,如《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梅兰芳蓄须》《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黄继光》《金色的鱼钩》等,这些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通常可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动,爱国教育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教材中还有一些课文描绘和歌颂了祖国河山,如《黄山奇石》《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这些课文虽然没有直接表达爱国情感,但是学生通过课文可以对祖国河山有更多了解,加深他们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也是爱国教育的良好素材。除此之外,语文教材中还包含很多涉及祖国文化、民族、美德、情感等的课文,其中的爱国元素值得教师深入挖掘并应用于爱国教育中。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辅助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自身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而爱国教育本身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仅通过口头方式向小学生灌输讲解,会使他们感觉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爱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方法,使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体验爱国情感。创设教学情境是融合渗透爱国教育的良好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表演、道具、现代技术等手段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首先,一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表演创设特定情境。因为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爱国思想故事,这些故事如果单纯进行书面化讲解会显得比较平淡,学生对其中情感的体验也不深入。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其中角色的命运及情感变化,自然而然地渗透爱国教育。例如,在学习课文《将相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托小组表演法进行角色扮演,呈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情境,并尽可能地融入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过程中,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以及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情操,同时领悟廉颇知错就改的中华传统优秀品质,这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大有裨益。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辅助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例如,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新中国成立的震撼和激情,从而实现爱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
三、结合生活化元素实施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语文中的很多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实践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生活中存在很多爱国元素,可以与语文教学中的爱国内容相结合,是语文教学渗透融合爱国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由于受到学龄、阅历、感悟能力等条件的制约,通常无法深入理解和体会爱国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爱国情感,从而实现爱国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为了让学生全面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川,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阐述和分享他们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描绘他们看过的美丽风景和震撼景象,然后教师加以点评和引导,使学生从中体会中国的地大物博和美丽山河,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对爱国教育的开展大有裨益。此外,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可以用于爱国教育的元素,教师要积极利用并科学引导学生,例如国庆节时,街道广场到处悬挂着五星红旗,或者在身边佩戴小红旗等,以此表达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这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与祖国有关的课文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爱国教育。
四、科学推动课外阅读促进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阅读是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地阅读,小学生不仅能学习和了解各种知识和文化,还能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各种思想和情感,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思想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阅读是渗透爱国教育的有效途径,阅读中的爱国元素和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实现爱国教育目标。基于此,语文教师要重视督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教材及相关读物外,更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阅读的内容毕竟有限,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渗透爱国教育。要在课外阅读中更好地融合爱国教育,核心环节是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要重视选择一些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文化历史、伟大成就、卓越人物的书籍,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爱国素材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籍,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相关知识,在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小英雄雨来》等革命先烈的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刘胡兰》《闪闪的红星》《烽火三少年》等相关书籍,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英雄故事,从而更好地开展爱国教育。
五、通过写作练习和指导实现爱国教育的渗透融合
写作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能力技巧以及个人思想、情感等都需要通过写作输出和表达。与此同时,学生的一些认知和思想也会在写作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合爱国教育时,教师要科学运用写作这一工具,引导学生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的写作训练,促进学生升华爱国情感,从而实现爱国教育目标。一方面,教师要多选择一些与爱国教育相关的作文题目安排学生写作,例如《我最敬佩的抗日英雄》《家乡的巨变》《祖国在我心中》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理解、感悟等写出对祖国的赞美和情感,学生在构思、写作、润色过程中会反复思考和咀嚼其中的爱国情感,很好地实现爱国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日常写一些日记、小随笔等,可以将自己看到的祖国强大、社会文明和谐的事例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践行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
爱国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渗透爱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不能将爱国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创新教育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渗透爱国教育,引导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参与、思考和体验,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感受爱国情感,促进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各种爱国主题活动,如征文、演讲、歌唱比赛、辩论会、绘画比赛、戏剧表演、手抄报评比等,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爱国学习中,使学生借助教学活动的契机从多种途径、多个角度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发展,进而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实现爱国教育目标。以爱国主题的征文比赛为例,可以确定征文主题如“我爱我的祖国”“我眼中的祖国”等,然后组织学生写作竞赛,还可以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组织征文比赛,比如安排学生阅读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并写下读后感,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红海行动》《长津湖》《中国医生》等,震撼的电影场景和故事会使学生对爱国情感有更深的体会,大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有效渗透爱国教育。
七、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促成爱国教育的融合渗透
小学语文是兼具知识性和应用性的学科,要想获取好的学习成绩,不仅需要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在实践生活中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外实践这一良好途径,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对爱国教育有更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首先,学校和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特殊纪念日或重大活动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教育实践。例如,清明节、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教师可以在这些特殊日期带领学生参观战争遗址、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或者到烈士陵园祭扫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战争年代的残酷历史以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伟大以及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对祖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爱国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乡村参观游览,了解乡村的人文地理和风俗文化,同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建设发展的新气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爱国教育的渗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研究爱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融合策略,通过完善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开展爱国教育提供便利和平台,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