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变通·引领:《“字”从遇见你》中的字里乾坤

2022-02-18

视听 2022年9期
关键词:纪录片汉字受众

陈 程

绵延至今的中国汉字,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揭开了中国汉字文化背后的奥秘。2022年4月3日起,该纪录片在CCTV-1、CCTV-9、央视频App多平台播出,引发了社会热议和广泛好评。作为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通过对汉字环境和历史情景的分析,趣味地叙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让观众获得全新的视听享受。本文从选题定位、叙事内容、宣传推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类纪录片提供借鉴。

一、选题定位:以汉字反映传统文化

响应文化强国的号召,近年来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纪录片越来越多。汉字是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连接点,其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数千年,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无数史学内蕴。《“字”从遇见你》共以三季内容来揭开汉字世界的原点,每集聚焦于一个汉字,每5个字组成一个主题,以影像解读汉字及其背后源远流长的文化含义。

(一)主题立意:解读汉字及其文化内蕴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汉字自古以来便被赋予神性,彰显着先哲对造字习文的崇敬之情。为响应中宣部出版局在汉字工作座谈会上对规范使用汉字的号召,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以中华百年传统文化为母题,以汉字为主题内容,挖掘中华汉字背后的故事,展现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格局。

灵秀运笔,光华其中。在第一季第一集,纪录片选取汉字原点“中”为开篇内容,为受众徐徐道来“中”字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此字所蕴含的中华哲学。远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立中”,近到名响八方的中岳嵩山,小到中原河南的方言“中不中”,大到代表自信与恒常的“中国”一词……各种同汉字“中”有关的元素在画面中以多种方式呈现,最终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处世哲学与追求:中庸之道。在第一季第六集中,“典”字由重要的文献演变、延伸为经典、典礼的意思,同时塑造出“典雅”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美学范式,呈现由一个四方格汉字蕴藏着的中华庞大的文化世界。短短5分钟,节目便刷新了受众对日常汉字的全新认知,在学习史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传统文化的洗礼。

《“字”从遇见你》在主题立意方面强调以博古通今的视角,在解读汉字历史的同时,亦解读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华精神,以书写结构把握华夏特质,将贯穿古今的文字内容连接当下文明。通过对汉字“前世今生”的追溯,解读连接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启示当代人从史学知识中获取力量。宣扬汉字美学,也旨在反对因“造梗”和“误用”而产生的丑化汉字的现象,引导社会主流审美,坚守汉字文明之根。

(二)内容架构:汉字文化传递人文关怀

时代环境变迁,“人文关怀”一词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随即引申出“以人为本”,崇尚自由、平等、和谐,将人的意志和需求摆在首位等新的含义①。通过画面和内容传递温暖人心的价值是文化类纪录片未来的发展趋势。

与过往说文解字类节目有所不同,《“字”从遇见你》是对纪录片理念彻底中国化的一次尝试。该纪录片利用多种影像手段丰富纪实性,不仅以中国古典乐器的弹奏配乐,在解读汉字内涵时还大量采取中国元素构建虚构内容。该纪录片以水墨画的方式展示汉字形态,用动画建模呈现汉字流变,通过抠像技术和动画特效处理文物形象,使得“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②的传播理念得以实现和发挥。这种中国化的内容增强了节目内容的表现力,也增强了民族自信。

汉字的溯源是对历史的追溯,历史的绵延是对文化的传承。《“字”从遇见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解读汉字,将落脚点置于烟火人间。通过解读汉字文化,再现汉字传承的背后先哲非凡的造字想象和奇迹般的文明传承。第一季第六集《文》中,提及了吴国祖先太伯的故事。随着画面中太伯第111代传人吴贤萍在苏州太伯庙前祭拜先辈情景的展开,太伯与“文”的故事也被娓娓道来:周文王两位兄长为让贤画文身逃至荆蛮。这则历史故事背后所闪烁的是人性的光辉,凝固着穿越古今的思想价值。受众在了解汉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在汉字中赋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思想。

二、叙事内容:影像叙事凸显汉字的文化价值

传统媒体时代,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聚焦于宏观主题,而忽视了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价值。《“字”从遇见你》用小切口拓宽叙事维度,用汉字意蕴折射历史发展。该纪录片不仅讲述了汉字的由来与演变,而且通过戏剧化的方式生动再现汉字背后的奥秘;同时拓宽叙事视野,打破传统限制,将汉字主题延伸到生活习俗、思想哲学等多个层面,丰富了叙事层次和思想内涵。

(一)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

《“字”从遇见你》通过对汉字源头和发展过程的探究,使得其植根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脉络更为具体化。在实景拍摄上,该纪录片以近景镜头为主,通过镜头语言加强主题思想。在第一季中,镜头多次聚焦于甲骨上的字迹、文物上的画作等细节内容,以小切口的视角加深对主题的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它融入在汹涌澎湃又连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将每一朵激起的浪花视作文明的回声。文化类纪录片要根植历史文明,充分挖掘泱泱千年的本土元素,完成中国化的内容输出。《“字”从遇见你》第一季以25个中国汉字串联起历史文化典故,通过解读汉字背后承载的文化信息,表达深刻且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类纪录片以平民化视角,通过一撇一捺勾勒出浩瀚书海中的历史典故,展示先哲的浪漫情怀和无边想象。通过讲好汉字故事,营造情感共鸣,让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与家国情怀,建立属于自己的“汉字”宇宙,树立文化自信。

《“字”从遇见你》绕开宏大主题,以微观的平民视角展现更多历史文脉,通过汉字中传承的印记彰显文化自信。该纪录片分析殷商时期的占“卜”活动,并同现今大数据算法相连接,发出算法新技术是否会是占卜现代化的疑问;解读“福”同“酒”的关联,叙述自古以来便不可或缺的酒桌文化,用农耕时期的黄河水温热当今席间的一盏酒;以沟通区隔的文明符号“舟”寄托同舟共济的精神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激情于今日触及太空的“神舟五号”,这是穿越古今的一次航行……起笔落墨间,同古人对话,《“字”从遇见你》的破亿播放量充分说明了文化类纪录片在文化传播上的潜能。

(二)跨媒介结合的叙事语言

新媒体时代既是文化传播的机遇又是挑战。新型技术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但是其晦涩深奥的内容在碎片化时代相对难以传播。例如,《史说汉字》《汉字五千年》等以汉字故事为主题的传统纪录片虽然蕴含大量史学内容,但也因此流失了一定的观众,无法做到多方位传播。新媒体视域下的人文纪录片必须突破传统纪录片的严肃性,兼顾娱乐和文化双重属性,以“趣味化”的讲述方式,将史料知识通俗化,以便于向大众传播与展示。

《“字”从遇见你》注重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平衡,使用高度网感化的解说词增添娱乐效果,如“有车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人生理想,古代如刘邦、项羽都不能免俗”。幽默诙谐的叙事语言使该纪录片更具有亲和力,而跨媒介的叙事语言更是增添了趣味性。顺应总台“拥抱数字化”的号召,《“字”从遇见你》频繁使用漫画的形式演绎情节,以高度流媒体化的风格打造“年轻态”的传播效果。例如,在第一季第二集解读甲骨文“鼎”字时,旁白用了“天然萌”“网络世界的宠儿”“中国的HelloKitty”等网络词汇,通过甲骨文“鼎”字摇晃着两个耳朵,形象地将文明与时尚融合。这样生动的叙事风格给予受众全新的视听享受。

情景再现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增强了纪录片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享受,满足了现今观众日趋苛刻的观赏要求④。在第一季第十四集《行》里,提到了商代便出现的快递行业,画面使用动画的方式生动表现了历史内容;在第十五集《郭》中,提到代表城墙的“郭”护卫着蛮荒时期的人类定居点。另外,画面在实景拍摄的同时,还绘制了动画形象。这种现实风格与虚构风格的创新性方式,配以旁白诙谐的语言,将观众迅速拉入历史事件之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

三、宣传推广:新媒体视域下打造汉字文化矩阵

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了传播格局的变动,新兴传播媒介成为现今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需要推出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优秀内容,并依靠媒介融合的方式,借助政策及产业的扶持,提升传播手段,改变传播形式,扩大传播范围。《“字”从遇见你》借助新媒体优势传播人文价值,为当下文化类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一)宣传策略:通过媒介记忆增强民族认同

大众传媒作为公共信息的提供者,通过对过去的有组织的记录、再现、转译以及重构,成为激活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⑤。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指出:“人们通常正是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了他们的记忆。”影像传播在视觉文化时代建构着我们的集体记忆,纪录片需要不断融合新兴技术,依托网络平台设置话题,通过创作者与受众以及受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

影像实践通过对文化内容的传播,建构受众的集体记忆。《“字”从遇见你》利用微博发布轻体量信息,将5分钟的视频内容剪辑整合进行二次传播。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数据显示,仅2022年4月30日至5月4日,《“字”从遇见你》累计观众规模就超过4885万人。由CCTV纪录创办的微博话题#字从遇见你#阅读量超1.1亿次,并创造了#哎哟那字怎么写来着#、#汉字里藏着最浪漫的中国人#等微博热搜话题,引发广泛讨论。汉字作为民族认同的符号,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媒介平台的多方位宣传加深了受众的记忆,形塑着民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多语言国家,了解汉字文化、规范使用汉字是增进地区交流的前提。然而,受网络发展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手中纸笔,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许多作为形象引领的明星,提笔写字之时却频频出错,沦为笑柄。因此,对汉字的科普必须引起重视。《“字”从遇见你》以纪录片的方式追溯中国汉字的前世今生,使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直击人心,使年轻一代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关注中华文明,通过凝聚民族认同感加深受众对汉字的集体记忆。数千年来,被苏美尔人记刻在泥石板上的楔形文字已失落在洪沙之下,古埃及神庙里的圣书字逐渐成为失语的象征……这些古文字大多散落在历史长河之中,唯有东方的汉字伴随着中华民族传承至今。汉字在时光里刻下了坐标点,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集体记忆。

(二)内容分发: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分众化传播

《诗经》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其中,“汉”一字代指天上璀璨的银河。岁月流转,先哲凝望星空诗意地念起这句诗词,不承想,千百年后的今天“汉”字已经成为时间的亲历者,融会在中华民族徐徐展开的历史绘卷中,成为另一条九曲回转的灿烂长河。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处于网络信息洪流下的受众群体,往往较难从庞大的信息流中找寻到巷子深处的一坛好酒,因此,借靠网络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必要手段。

新媒体平台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央视出品的文化类节目,《“字”从遇见你》仍以传统媒体的电视为主要播出平台,但同时也依靠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发布,形成多级传播。传统媒体拥有更为庞大且年龄跨度更广的受众群体,为该纪录片积累了一定的观众基础,而新媒体平台则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在总台自有渠道央视频App中,视频类型更为多元化,无论是更碎片化的1分钟内的衍生创作,还是5集一主题的整合组合,都能提供给受众多重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字”从遇见你》更偏向于一种新的纪录片类型:适用于“微”传播的新纪录片形式。每集仅5分钟的传播轻体量,契合了当下短视频时代的特征,既能促使受众多时间观看,又能促进二次传播,提高影响力,更能填充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创作团队在抖音、微博中都开辟建立了相关话题区,既可以分享衍生视频,又提供给受众讨论分享的空间。精选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短视频内容,更是一次次掀起了人们对文字讨论的热潮。这种多种传播介质的方式不仅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播撒和根植,还创作出更契合当下受众审美与选择的方式。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纪录片已经进入“网生时代”。网络平台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播媒介,而是逐渐成为市场合作的方式,成为用纪录片来讲述中国传统故事的新力量。纪录片团队在宣传的同时,更应注重分众传播,创作出适合于特定受众群体的内容。《“字”从遇见你》为受众群体提供解决碎片化时间的服务与需求,不仅能满足受众在短视频时代对历史文化的渴望,还能实现对传统汉字的价值认同。

四、结语

余光中先生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圆,周长可大可小,圆心无处不在,而半径就是中文(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响应国家加强规范书写的号召,央视推出的《“字”从遇见你》通过画面内容提倡规范书写和重视汉字,彰显出媒体的社会使命感,引领受众在通过节目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重视规范性的汉字书写。该纪录片通过叙述汉字来源,表达历史内蕴;通过认识历史,赋予汉字生命;通过特效和摄影技术的合理运用,让中国汉字“活”起来,从而达到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趣味的结合。《“字”从遇见你》以独特的文化架构给予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而轻体量也为其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注释:

①孙文文.纪实性电视短片的魅力——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采蒲人》[J].现代视听,2014(03):57-59.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3.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④郑德梅.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J].电影评介,2010(06):22-23.

⑤刘燕.国族认同的力量:论大众传媒对集体记忆的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77-81.

猜你喜欢

纪录片汉字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