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18熊国红黄国华
熊国红,黄国华
(1.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344100,江西,抚州;2.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30013,南昌)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向生态文明发展范式转变的关键期,经济与社会发展日益追求低碳、绿色化和可持续化[1]。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其要求将生态要素转变为经济发展要素[2];通过区域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3]。地处赣东的抚州市,自然资源禀赋丰富,区域生态化指数较高,生态产业发展潜力大。借助生态禀赋优势,推动生态产业化及其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抚州市双碳目标的实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指引下,抚州市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据此,就抚州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1 以“品长制”与“链长制”实现生态产业单维增长向多维融合转变
未来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其成败取决于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握与整合程度,它是一种全产业链条、全方位的竞争。产业单维增长越发难以适应未来发展要求,基于全链条的多维融合、“抱团发展”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设立优势农副产品“品长制”
所谓“品长制”,指抚州市每一项生态产品,指派一名市县级主管领导负责,实行“一品一长”,全权承担协调和推进该产品高质量发展工作。一名“品长”负责一项生态产品,能对该产品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供需矛盾、技术进步、制度约束、发展规律等做更为深入的调查,获取更为正确而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指导性,有利于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结合抚州市自然资源特点,建议选择南丰蜜桔、金溪香料、广昌白莲、资溪白茶、南城有机大米、黎川菌菇等生态产品,作为抚州市“品长制”的突破口。这些生态产品在抚州已形成一定规模,产品质量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容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1.2 设立生态产业“链长制”
“链长”就是聚焦产业链,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负责人。产业链链长要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需要,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研究区域内优势与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主要分布图;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生态产业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区域内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精准帮扶生态产业嵌入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等。单个区域是难以完成整个产业链建设,但需要有“全链条”建设思维,将区域生态产业深深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条中,增强本区域内产业与“全链条”的协同性。为此,抚州市应着重做以下几件事情:1)市长担任全市的“总链长”,指定生态产业的“链长”;2)制定《抚州市生态产业产业链2035年发展远景与扶持规划》,以发展远景与扶持规划来落实年度具体工作计划;3)通过公开招聘,从海内外高薪聘请产业链发展指导员;4)建设一支高效率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负责产业链建设的招商引资;5)扶持建设或引进生态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有可能建设成为产业链龙头的本市企业积极给予扶持,或是引进该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本市;6)支持和融入产业链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主动参与和支持共性技术的研究、实验和推广。此外,应借助本市生态产业,实现产业链的立体式发展。一是,注重产业链的纵向前后“延链”和“补链”,即注重生态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建设。抚州市生态产业主要是农产品和林业,所以农林产品优质种子培育产业、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农林产品电商产业应是未来发展重点。二是,注重产业链的横向拓展,依托原有优势与特色衍生出新产品、新行业。三是,不断思考、总结和归纳原有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依托抚州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着眼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动态性,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产业。
1.3 积极融入江西省特色优势产业链建设中
全省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就是一盘棋,只有顺应全省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紧跟江西省优势特色产业链发展纲要,将抚州市优势特色产业嵌入、融入到省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中,才能实现自身优势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工业强省、农业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数字经济、文化和旅游产业重要基地,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高地;深入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业态。基于对《建议》的理解,抚州市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有机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其突出农业生产从粗犷式增长向集约式发展转变,突出生产过程的有机性、生态性、节约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将抚州市建设成为江西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二是,建设抚州市特有品牌。依托本市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抚州市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致力打造出抚州特有农产品品牌。三是,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实施“区块链+优势特色农业”“旅游+优势特色农业+农村”“互联网+优势特色农业”“工业园+优势特色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充分推动“区块链”与抚州市优势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农业+农村”的融合工程建设;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建设高水平直播和短视频基地,积极培育抚州市的“微经济”。
2 以经营主体多元化和产业集群实现生态产业从数量供给向质量供给转变
数量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规模,质量决定了产业的发展高度;数量是产业生存的基础,质量才是产业可持久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产品生产总体呈现出“数量上供给过量,质量上供给不足”。所以,抚州市生态产业应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足够的产品数量,产业无法生存;没有恒定的产品质量,产业就不能走远;产业规模和产品品质,在新发展理念下通过产业集群和规模化种植,两者是可以统一实现的。
2.1 建设生态产业主体多元化的生产格局
小农是过去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小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但当前,这种小规模、无标准的自由生产方式正逐渐被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所替代,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大户、公司集团化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加强家庭农场建设。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核心的一种规模化生产方式,家庭农场根据地形和耕作机械化的便利性,实现种植经济性的规模在6.667~33.333 hm2。家庭农场既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一定规模,又可以规模化与机械化提升而实现产品质量相对恒定。二是,鼓励农户间合作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单个小农的生产成本往往偏高,具有典型的自然生产特征,生产不规模、不经济,产品质量不恒定,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缺少定价话语权。通过将小农户组织起来成立生产合作社,既可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更可以因生产的社会性转变而使生产效益得到提升。三是,鼓励龙头企业进驻。龙头企业进驻抚州,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带来了品牌价值和新的经营理念。引进龙头企业进驻,将全方位提升抚州市发展生态产业所需的各类资本禀赋,是短期内提升抚州市生态产业市场规模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四是,支持小农户特色化生产与经营。小农生产依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全部被取代;所以要加强对小农户种植的帮扶与指导,引导小农户与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等的合作,纠正小农种植与生产的随意性,提升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质量保障。五是,引导多种生产主体间的合作,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不同的合作模式。
2.2 以“优空间、护资源、促集约”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空间集群
产业在一定空间上的聚集,不但会产生规模生产下的成本下降的节约效应,而且会因为资源集中而产生集成创新的促进效应。一是,实行农产品种植“一乡一品”,特别产品实现“一村一品”。二是,鼓励农林产品育种、农林产品深加工、农林产品电子商务集中在县城或若干集镇,活跃了集镇经济。
3 以农林工业园和“互联网+”实现生态产业从低价值供给向高价值供给转变
依据现代化的产业供应链、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可以将农林产品生产分为优种优育、产品种植、产品物流、产品加工和销售5个环节。处于中间的产品种植与产品物流环节附加值相对较低,与之相邻的产品加工环节附加值相对较高;处于两端的优种优育、产品销售环节附加值最高。显而易见,关注优种优育研发、产品加工和销售,是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的有利选择。从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层面,抚州市都需要发展优种优育产业、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农户电商产业,而不是简单扩张种植规模,实现向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两端转移。一是,依托“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在市区、县城或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良好的集镇建设农业工业园,邀请生产性加工企业入园作业。二是,建设抚州市生态产业产品交易市场,将产品交易销售集中于一处,以定期举办农林产品交易会形式,提升抚州市农林产品交易市场知名度和交易规模。三是,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微经济”。“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并能促进产业的低碳化和绿色化[4]。故需要大力扶持抚州市农林电商和直播带货等“微经济”,构建快捷便利的快递网点和物流运输体系,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将物流网点直接建设到行政村一级。
4 以“政-校-企-农户”协同创新实现生态产业短期供给向长期供给转变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以钻石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提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5]。当前我国正处于要素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期,创新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赖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赢得竞争的生存条件已经向个性化、多元化、细碎化市场结构的新时代转变;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依靠多主体间融合创新发力推动差异化、个性化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才能够在“红海模式”下开辟“蓝海市场”[1]。抚州市可以力行“六个一工程”,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1)谋划《抚州市全面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2035年远景发展规划》,出台一套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高激励性制度;2)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实施齐全的市区人才聚集园,大力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数量与质量;3)采用“飞地模式”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合作式引进一批高能力的生态产业科研团队;4)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科研立项方式,集中市有限资金,重点立项和扶持一批高水平的生态产业科研项目,久久为功;5)研发出一批高质量可利用的生态产业科研成果;6)形成一批市场高需求的特色生态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若干生态型产业。
总之,抚州市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多方合力、循循渐进的结果。其中,生态制度设计是基础,生态产业集群是重点,“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是必要手段,协同创新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