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推进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2022-02-18邓薇薇王丽君
邓薇薇,王丽君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 332000)
健康、自由、安全的可贵,就是生命的可贵。教育是为生命而存在的,教育是为生命而奠基的。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教育首先要安顿人的生命,让生命更阳光、更健康、更自由。中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中小学教师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
一、青少年生命观存在的问题
日常观察、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反映出对青少年实施生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生命素质欠缺
学生课下“追逐打闹”等危险活动屡禁不止,同学之间矛盾频发。尤其令人感到心痛的是:上学期,班里一个学生嘴角被打开裂,里外共计缝了16针。还有一个学生家长告诉笔者,她无意间在女儿的日记里看到过自杀的字眼。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为进一步了解问题,我们对我校随机选取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生命教育还存在不足。例如,“某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而有极端行为,对这件事你怎么想?”竟有3.13%的学生选择“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34.38%的学生选择“理解他的苦衷”。
(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较少
如平时的班级读书会上,多数学生都是看《海贼王》《斗罗大陆》等浅显或者虚幻类书籍,课外阅读文本比较肤浅。可生命教育资源丰富,有很多优秀的读物,小至童话绘本,大到文学名著,都蕴含着诸多生命教育的元素。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有关生命教育文本的阅读情况不好,大多数学生读过的数量不多,甚至有22.65%的学生表示读得很少,8.69%的学生没有读过,并且学生也不知道该读哪些相关的文本。
(三)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知不足、重视不够
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理论认识不到位,缺乏全面性,处于一种半知半解的状态,在学科教学中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这些不足会影响生命教育的实践,也最终影响着学生的生命素质。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实际备课时,更多的是考虑学生能不能获取知识、提高成绩,重工具而轻人文,课堂教学被“知识”占领了。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就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意识,提高认知,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推进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是以人的自然生命为核心,通过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珍爱、尊重生命个体、爱护生命本源、享受生命、超越自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各项事业在未来蓬勃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这一切的基础在于要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发展青少年健康的心理,使其形成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终提升他们的各项素养。
三、在心理教育中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学校师生重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系统的课程体系支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整合教材资源,形成专题教学:七年级的发现自己、探问生命、珍视生命、升华生命价值、法律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八年级的积极奉献社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九年级的守护精神家园、生态环境对公民生命健康的影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课堂专题教学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感受生命之宝贵,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如下面的教学片段所示:
“生命教育”课程教学片段——“生与死”
(导读)
亲爱的外婆昨天在病床上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之前,她亲昵地喊着外孙的小名。外孙心里很难过,不断地问妈妈“外婆去了哪里,她去做什么了”。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知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1.什么是死亡
医学上定义的死亡,是指持续12小时没有自发性自主运动,瞳孔对光无反应,心脏及呼吸机呈现不可逆的停止。死亡包含两个关键的信息,一个是心脏停止跳动,没有呼吸;另一个是脑死亡。导读中的外婆就属于这种情况。
那么,死亡意味着什么呢?
生命终止,一切都没有了;
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为生者减轻了负担;
为世界留下了回忆,或好或坏;
给世界留下了财富;
给社会留下了思考、启示;
......
那有没有可能不会死亡呢?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曾努力过。
有一位母亲,不愿意接受儿子死亡的现实,不断地向他人求助医治的办法。有一个医生将起死回生的办法告诉了她,让她去向别人讨要芥菜的种子。其前提是这家人中从来没有人去世过。这位母亲挨家挨户地寻找,可是找不到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家,这时她才明白:没有人可以不死。
2.如何看待死亡
某个家庭里有着这样一段对话:
6岁的帅帅问妈妈:“妈妈,你在做什么?”
“我正在为隔壁的倩倩阿姨烤一盘饼干。”妈妈说。
“为什么?”帅帅接着问。
“因为倩倩阿姨很忧伤,她失去了母亲,心都碎了。我们必须照顾她一会儿。”
“为什么要照顾她呢?”
“帅帅,你要知道,当人很难过的时候,他们会连做饭或其他家务小事都没法做。我们也是社区的一分子。倩倩阿姨又是我们的邻居,她没有办法像你拥抱我一样拥抱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得帮她一点忙才行。帅帅,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也许你也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安慰倩倩阿姨。”
帅帅想了想,走出家门,敲了敲邻居家的大门。不一会儿,倩倩阿姨开门。帅帅注意到她眼睛哭得红肿,声音有些沙哑。
倩倩阿姨问:“帅帅啊,有什么事吗?你妈妈呢?”
“我妈妈说你失去了母亲,心都碎了。”帅帅说完,递过来一卷胶带和几个创可贴,“这个可好用了,可以把碎掉的心粘起来,不久就好了。”
倩倩阿姨蹲下身来接过东西,破涕为笑,抱住帅帅,“谢谢你亲爱的,我感觉好多了。”
帅帅做的事为什么让倩倩阿姨感动呢?如果你碰到类似的事会怎么做呢?
(启示)
生命周而复始,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永恒的生命,自然也不会没有死亡。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生死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从而大彻大悟。
(二)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中小学课程融合了科学知识传授与关爱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细细研究中小学教材,其中一些章节蕴涵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揣摩,就可以在教学中很好地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生命伦理知识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
例如,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时,我们曾这样设计:
第一步,播放各种不同的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片断,有北极熊的白色体毛、青蛙的绿色体表、稻田地的蝗虫及东北虎黑黄相间的体毛斑纹,有蝮蛇体表鲜艳的斑纹、虎斑幼虫的彩色斑点,还有枯叶蝶、尺蟆和竹节虫与环境极为相似的体态。看过录像片后,同学们都惊讶不已:原来动物界竟会如此神奇!
第二步,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动物具有这样的特征对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甲同学回答:北极熊、青蛙、蝗虫的体色是为了躲避敌害,而东北虎的体色是为了捕捉猎物。乙同学回答:蝮蛇、虎斑幼虫的体色是为了警告对方我是有毒的,千万别惹我。丙同学回答:枯叶蝶、尺蟆和竹节虫的体态是一种拟态,主要是为了不受天敌的侵害,更好地保护自己。丁同学总结:这些动物特征的形成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
第三步,教师启发:既然我们认为没有感情的动物都会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来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作为高级动物、有理智有情感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关爱、珍惜自己的生命呢?是否应该因为老师的一次误解、家长的一顿责骂或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呢?这样鲜活的实例就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要从多方面对青少年加强生命教育
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走出课堂,带领学生体验生活,增强心理抗压力训练,强化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改善对生命的观念和态度。笔者曾开展了一次长途拉练+农家生活体验的生命旅程活动,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识和自立自强的能力。
活动开始时,我们进行徒步15公里的拉练,然后到达体验活动的农庄开展后续的活动。拉练要求学生全副武装,背着各类生活用品。刚开始时,学生跃跃欲试,活蹦乱跳,幸好天公作美,头顶没有晒着大太阳。但5公里后,一些学生开始掉队,抱怨声开始出现。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预料。尽管“00后”的学习资源众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身体状况却有些堪忧。身体的孱弱造成他们心理的脆弱,经受不住挫折和困难的考验。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最能看到的改变就是能够强化初中生的身体,强健他们的体魄,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1-3]。
我们原本以为这时需要老师的介入,但在班长的组织下,其他同学开始给掉队的学生加油鼓劲,平时经常锻炼的学生主动帮助他们背负行李。在彼此的鼓励声中,在汗水与泪水的灌溉中,同学们慢慢地克服了疲劳和炎热的考验,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可以看到,自信源自健康,而坚强的意志则来自强壮的身体。拉练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意志的过程。
拉练结束后,我们开始了两天一夜的农家生活。在农家生活期间,所有的家务学生自己做,所有的问题学生自己处理,所有的任务学生自己完成,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在此期间,老师先带领学生体验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需要亲自到田地里锄草,亲手摘成熟的苹果,学习养花种菜,给猪牛羊喂食,甚至还要下河赶鸭子。很多学生第一次尝试到了做家务的“乐趣”,或者说是“苦头”。有的学生被分配到去帮厨,要和大人一起去买菜、择菜、洗碗、洗锅甚至还要切菜等。有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甚至扫厕所。大家晚上要自己去打水洗漱,每天要坚持写生活体验。同学们遇到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或者寻求别人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建立起朋辈友谊,能够共同合作,自己的身心也得到了锻炼,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加强家庭教育,构建家校沟通桥梁
家庭对青少年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家长要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对社会、对父母感恩,让他们知道珍惜生命就是最好的报答。
心理健康教师要主动树立家校合作的观念,同学生家长保持长期且密切的联系,组织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比如可以组织开展广场义卖活动,发动家长利用义卖的欠款组建属于自己的基金会;共同参加科技体验馆,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等。这些活动尽管看起来并不是纯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类似的活动突破了学科教学的限制,拓宽了教学的范围,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形式,而且有效地延伸了学校教育,发动了家长的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系统,发挥了教育主体的作用,对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4-5]。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通过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和系列课外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的全方位体系等途径,使学校教育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帮助学生认识、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欣赏他人的生命。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使学生的生命意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