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类短视频的制作策略优化研究
2022-02-18杨如倩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杨如倩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随着新媒体时代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短视频应运而生,它的出现适应了当前快餐化、碎片化的时代,并在这一背景下快速发展。虽然短视频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在少数,视频缺乏艺术性,内容质量达不到标准。另外,对于美食类短视频来说,内容包含的不仅仅是美食本身,更体现出中华民族多年来在饮食上的文化,为了使美食类短视频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需要广大媒体人和观众的共同努力。
一、短视频的概述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短视频作为一种互联网内容的较为新颖的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作为平台,以新闻报道、自创短片、广告宣传作为内容形式进行制作传播。由于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不需要专业的摄影机,对剪辑软件也没有较高的要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剪辑观看,为短视频的制作和推广提供了很大便利。由于用户的大规模增长以及广告商的投资使得短视频行业的规模与日俱增。其中由于美食类短视频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染力,于是凭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收获了广泛的投资者,并不断地发展。
二、美食类短视频生产者的模式
(一)UGC(用户生产内容)
UGC 这一术语的兴起是起源于互联网倡导个性化,作为将用户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新途径,用户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观看他人拍摄的自己所需求的内容,也可以将自己想要传达给别人的原创内容上传到平台,通过短视频来向他人传授自己的经验、审美、价值观等,这样一来,用户不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其中哔哩哔哩弹幕网、Facebook等都是UGC 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用户不断地上传,不仅能受益自己,也能受益他人,不再受传统媒体或互联网的局限。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其他用户进行评论转载,例如对于美食类短视频制作者来说,他们喜欢将自己平时做饭的过程和自己在生活品尝到的美食上传至网络平台,与观众实时进行互动,来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到他人的关注。
(二)PGC(专业生产内容)
UGC 和PGC 的区别,关键在于制作者是否具备专业的知识,PGC 是指制作该短视频的个人或团队群体需要具备与该短视频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在美食类短视频领域中,PGC 的创作者要比UGC 的创作者在视频制作上更加专业、更加精美、更加精细,将美食视频的制作为观众呈现出绝美的视听盛宴,值得考究的道具和充满美感的美食教程让观众在观看过程就能被深深地吸引住。因此,PGC 由于其专业、独特、内容丰富且有深度在美食类短视频中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其中最为出名PGC 节目包括《日食记》《饭米了没》《味蕾时光》等。
(三)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
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模式下,用户自产自传的短视频制作已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大多数制作者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且制作者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人都是只从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审美出发,不一定是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导致视频内容冗杂且低效。与上述所描述的UGC 不同的PGC 来说,其专业性与视频精美程度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其需要专业的制作团队才能具备质量保证,但凡事皆有利弊,弊端即由于他需要专业的团队对其进行运营,因此他的运营成本较高,不利于短视频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互联网推动二者走向融合,将PGC 和UGC 结合形成PUGC,即业余的专业化,也就是没有专业基础的用户通过专业的指导,对自己的创作内容进行包装加工并推广,这些也可以由专业团队进行帮衬,进而生产出专业化的内容。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有普通用户的创作能力,又能具有专业用户的质量保障,受众广泛且又能使观众学到知识,利于用户沉淀。
三、美食类短视频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平台、技术等将短视频推向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即便是一个粗糙的搞笑段子在短时间内也能收获较高的播放量和上万的点赞量,当创作门槛逐渐降低,文化内容逐渐趋于“快餐化”,这种没有营养的文化内容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占据了人们大量的空闲时间。现如今“一夜爆红”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那些在自身领域沉得住气、坚持做出有传播价值的文化内容的短视频制作者显得尤为可贵。接下来将从美食类短视频制作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一)创作者缺乏持续性
美食类短视频的制作者大部分是以PGC 为主,由于他们具备专业的人员和团队,视频的制作会经过层层把关,内容质量较高,收获了大量的赞美,可谓是好评如潮,但是这种形式在经营管理上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自身对视频质量要求高,所以视频的制作难度较大,在这方面不具备优势。同时对于占比较大的通过创意来吸引用户的UGC 的美食制作者来说,也在面临着灵感较少、创意枯竭的问题,视频内容达不到日益增长的粉丝需求,同时由于受众群体的喜好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捉摸不定的喜好使得视频制作难上加难,导致了视频内容难以持续高质量更新,且创新困难。在遇到瓶颈期时,美食类短视频的制作质量也就随之下降,受众群体的黏性也就随之减弱。例如在抖音、B站等平台,一个素人用户因为上传自己的一个作品收获了较高的播放量和点赞量,但是后续视频的输出并没有延续爆火的视频的创作力,导致粉丝量无法继续增长,甚至出现原先粉丝取关的现象,无法利用这一实际对该账号进行良性运营。经过调查,目前很多短视频大IP 目前也面临着这种情况,除了《日食记》等食谱类的短视频还在保持高频率高质量的更新之外,其他IP 或多或少都是周更或者偶尔断更的情况。
(二)传播内容趋于同质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日益广泛,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多个平台上都可以观看短视频,这样一来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现象级美食类的短视频在收获到众多的关注度和粉丝量后,很多人在看到流量密码后开始纷纷效仿,例如抖音中的美食类博主“噗噗叽叽”“肥猪猪的日常”等美食类短视频的成功使其出现了众多追随者,原创作者本身的视频往往特色鲜明,其视频自身带有轻快动听的音乐、鲜亮明快的背景、精致可爱的餐具、极具特色的摆盘,与追随者的视频对比后,毫不夸张地说,被“细致的模仿”后的短视频与原创作者的短视频如果将logo 抹去,很难分清孰是孰非,几年前的“大胃王密子君”爆火之后,网络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大胃王,这种类似的短视频形式会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对短视频账号未来的发展不利。另外,一些没有道德底线的营销号看到制作精良的短视频会将他人的视频掐头去尾,经过剪辑打码,变成自己的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出去。这样的视频会影响原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打击其积极性,对后续的视频创作产生影响,这种为了自身利益将视频趋于同化的行为不利于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
(三)变现方式相对局限
目前短视频的变现方式较为局限,其中包括广告、视频平台补贴、电商渠道等,广告虽然收益较大,但是一个美食类短视频频繁的接入广告,很容易会导致受众群体脱粉,在前期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具有接近一半的受众较为厌烦的点为美食类短视频中的广告太多太频繁,例如抖音中的“MR-白冰”,几乎每一条视频中间都会插播一段游戏广告,广告频率过高。另外,各大平台的补贴除了比较成熟的头部账号以外,其他的美食类短视频的创作者的收益都不足以支撑内容生产、账号运营的成本。对于电商这一渠道来说,几乎关于美食类短视频的用户都开了电商销售店铺,即便大小参差不齐,但是如此高的数量使得平台用户的流动量大为降低。由此看来美食类的变现渠道现阶段较为局限,仍需要继续探索发展,不断完善。
四、美食类短视频的制作策略
经过之前的调查研究以及查阅资料归纳出以下几条策略,首先要为自己的视频作品添加上属于自己自身特色的标签,为其加上特殊元素,使得视频本身风格化加深观者的印象。其次,要丰富美食类短视频内容的艺术性,并通过对视频的不断优化使其向多元化发展,扩大受众范围,满足其精神和文化需求,不断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另外,在剪辑的过程中注重音乐烘托出的氛围感,使得视频内容制作精细化,能够突出美食在视觉和听觉上所具有的优势,这种引导性因素能够更好地帮助受众群体获得心灵上的指引。接下来将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短视频要增强辨识度
所谓“民以食为天”,大众对于美食的关注度还是较高的,无论是在人潮拥挤的集市还是高级商场,人们对于近期流行的“网红美食”从不缺乏热情,不惜耗费大量时间排队购买。对于美食类短视频来说,利用画面和声音将食物本身的特点带给观众,带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效果来加深观众的印象,才能得到观众的赏识和认可。如《舌尖上的中国》《日食记》这一类美食视频之所以得到这么高的播放量和转发量,就是因为他们真正走到了观众的心中,且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的美食文化向大众推广出去,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充盈自身,使得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获得了高质量的输入。另外,没有辨识度的短视频对于受众来说,会影响其观看体验,并且很容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和传播,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不利。
(二)提高吸引力
在短视频不断火爆的今天,视频收获高关注度并非难事,但是要想持续地做好,就要明确用户的喜好,对自己的视频不断进行打磨沉淀,抬高自身优势,注重提升视频本身的吸引力,抓住受众群体的眼球,才能在短视频领域提高竞争力。《舌尖上的中国》在第一季开播伊始,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并短时间内热度始终居高不下,豆瓣评分高达9.3 分,但是在大众的期待之下,第三季却迅速打脸,在收官之时,评分跌至4.2 分,评分暴跌不禁让人唏嘘。这是由于《舌尖上的中国》贯穿2012 年到2018 年,整整七年的时间,美食类短视频早已不是原先的形式,它的爆发式发展使其创新活力跃跃欲试,创作形式类型不再单一,在当前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了在较短时间内不仅能够收获大量的信息,而且也能对满足对身心的发展。但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内容形式依旧与之前无差别,在拍摄食物时采用机械性的大特写和短镜头,千篇一律,无法给人新鲜感和视觉上的刺激体验。因此要想让短视频长久的受到关注,就需要视频创作者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最新的热门,添加至自己的视频内容中,不断添砖加瓦并进行打磨,为自己的视频注入活力。
(三)提高审美性
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短视频,就是因为它是作为人们在短时间内对多种内容形式进行表达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当前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爆炸是它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人们开始习惯了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但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其他信息又开始见缝插针,这也就导致了信息碎片化,同时伴随着视频内容碎片化、人们兴趣爱好的碎片化、人们能够接受信息的时间也碎片化,这就是现在的碎片化时代。短视频恰恰迎合了这一现状,由于时长较短,视频制作者无法完整地将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好在受众对于视频内容要求不高,甚至一部分受众爱好低俗的短视频,这种精神文化缺失的现象迫使制作者要在更新频率保持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短视频质量,追求高审美性。如果一味地迎合大众喜好,追求流量和播放量而没有注重视频的内涵本身,无论是对于制作者本身未来的发展还是受众群体来说,最终都会使得视频浮于表面,缺乏内在实质,导致社会精神文化的匮乏。
五、结语
经过本文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美食类短视频的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短视频,它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今后无论美食类短视频的制作朝着哪种方向发展,都需要在复杂多样的互联网环境中保持初心,将艺术性、文化性与商业性融合起来,以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最终目的,才能使双方受益,取得长久的发展。只有那些不断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不断寻求与观众的契合点的视频制作者,才能从千篇一律的美食类短视频中胜出,因为他们坚守对艺术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和好评,进而提升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