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的记者新闻采编的处理技巧
2022-02-18范芃长江日报
范芃 长江日报
新闻采编工作是媒体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报社的新闻采编工作也有了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新要求,新闻采编在注重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社会性的同时要适应新媒体网络传播的特点,增加新闻的创新性和可读性,注重新闻采编的处理技巧,在新媒体海量信息中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新闻采编风格,增加报社的竞争力。下面根据新媒体的特征、目前记者新闻采编现状和报社所具备的传统优势分析如何提高记者新闻采编处理技巧。
一、新媒体的特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和信息的获取更加分散,传统的报纸、电视、环境、广播的信息获取模式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和获取的要求,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应运而生,人们主要在各种APP、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直播中获取信息、互动交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想法主动进行信息的选择,在新媒体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产生者和传播者,信息的差异性大大增强。新媒体破除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之间的阻碍,打破了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媒体的个性化、时效性增强,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受众的选择增多。[1]
二、新媒体传播背景下记者新闻采编现状
(一)新闻时效性滞后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新闻的时效进一步增强,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就会由亲历者或目击者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在微信、微博和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新闻的时效性竞争异常激烈。报社的新闻采编相比自媒体需要经过一定的环节和审核流程,导致新闻在时效上处于弱势。
(二)新闻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能力不足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报社新闻采编由于受到传统模式惯性的影响,报道形式大多使用单一的文本,视频、音频、图画等多样化元素的占比较小,内容乏善可陈,缺乏可读性和趣味性;或是完全照搬和迎合新兴的报道模式,内容空洞,同质化严重,缺乏现实动机,难以适应公众的需要,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传播遇冷,无法形成一定量级的传播规模和社会效应。目前大多报社新媒体新闻采编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标志性和个性化的报道形式,内容上没有进行深度挖掘话题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使报社的新闻采编在互联网新媒体市场上缺乏竞争比较优势。
(三)新闻真实性受到冲击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主体增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人们对网络信息虚假性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新闻从业者在经济利益的诱使下丧失了职业操守,没有承担起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对虚假新闻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挑战。记者在进行专业性较强的新闻采编时,没有准确把握采访对象的专业方向,对信息中的含义不做深入了解,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制作新闻,使新闻的深度和真实性都不能得到保证。新媒体时代报社记者的新闻采编也在网络上进行,有的记者对网络上的材料并没有进行核实和实地调查,或实地调查方向模糊,方法落后,没有准确把握新闻的关键细节,得出的调查结果不符合事实真相或新闻观点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没有准确把握受众的关注点。
(四)优质新闻内容相对较少
无论传播媒介传统或是创新,优质内容是新闻的灵魂所在,只有优质的新闻内容才能保证报社在日益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为报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新媒体使新闻的体量迅速增大,但优质的新闻内容却相对减少。为迎合现代的生活节奏缓解生活压力出现了“快餐式”的新闻制造方式,新媒体出现了大量的毫无营养的垃圾内容,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深度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新媒体背景下报社记者新闻采编应在坚持输出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报道形式的趣味性和多元性,使报社在新媒体的大潮中适应时代和媒体环境的变化,获得新的市场份额并实现行业的转型发展。[2]
(五)新媒体人才缺乏
新媒体报社记者新闻采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目前报社新媒体新闻采编高素质人才缺乏,大多人才只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思维模式和专业技能仍保留传统模式,新媒体记者、新媒体编辑和新媒体运营所需的文案写作、产品营销、设计排版、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相对较差,新媒体复合型人才较少,对报社的新媒体运营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报社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也对报社新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3]
(六)价值观念缺失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信息数量爆炸性增长,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和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以及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使信息的质量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包容性增强,新媒体信息的社会正向价值观念缺失,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和低俗内容,报社新媒体的新闻采编应明确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提供积极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操守。
三、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报社新闻采编的优势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给传统的报纸媒体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进行信息交流互动,纸质媒体的受众量大大缩减,给报社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现今报社也在逐步向新媒体的方向转型,在新媒体的传播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比重。虽然当前报社在新媒体新闻采编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同时具有一定的优点。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价值导向都存在不足,报社可以发挥自身对新闻信息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严格把关的优势,结合受众的关注点和社会热点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全面报道,提供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取长补短,那么报社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必然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实现在信息科技大发展的媒体环境中行业的转型升级。
四、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如何提高记者新闻采编处理技巧
针对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报社记者新闻采编的问题,记者在新闻采编中应注意以下处理技巧:
(一)建立新闻采编平台体系
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要想增强报社新闻采编的时效性,就要探索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分析系统,打造集新闻的收集、整理、分类、审核和传播为一体的新闻采编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利用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行实时的新闻采集,新媒体编辑,新闻审核,最终向公众号和各种APP、短视频平台提供时效性强、优质的新闻内容,使报社的新闻采编在新媒体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独具一格,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道路,打破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中的弱势地位,为报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新闻采编云平台的建立使报社更好地与新媒体传播形式进行对接和融合,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力,吸纳广告提高报社的经济收益。记者在根据平台的分配进行采访,完成后将数据资源和采访结果上传到新闻采编平台,再由平台进行编辑和深度加工,把握传播顺序,使新闻更具层次性和系统性,实现对新闻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报道。新闻采编平台可以整合报社内的新闻传播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高效利用,使报社的新闻采编能够在新媒体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特色的新闻报道体系。
(二)研究受众心理,创新报道模式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要想新闻获得点击量和传播规模,记者的新闻采编要在保证客观性和质量的基础上揣摩受众心理,提高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记者要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对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准确把握,使新闻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新闻采编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分工和精确定位,针对不同的传播终端,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新闻题材进行个性化的新闻采编。新闻采编的记者与编辑共同协商选题,进行实时沟通。新闻的选题要接近受众的实际生活,展现新闻传播的人性温度和社会责任。法国诗人、文学批评家尼古拉·布瓦洛说过,“一句漂亮的话所以漂亮,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所以好的内容更要匹配好的形式,新闻报道的形式上要注重简洁大方美观的版面设计,注重采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增加报道的内容和元素,使新闻报道更加丰富立体,受众能够在观看文字报道或视频报道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提高阅读和观看兴趣。记者对网络信息进行整理时要针对受众的需求、兴趣和想要引导受众关注的信息进行分类,标题有特色但又不过分夸大博取眼球,内容上注意增加和删减,要对稿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思考挖掘。在用户评论和互动时要及时回复引导,增强用户忠诚度,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氛围。
(三)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源,更是新闻永葆生命力的关键。马克思认为,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5]在网络新媒体快速传播的背景下,制造虚假新闻的成本低廉,有的媒体为了博取关注故意夸大扭曲事实的真相以激起民众的好奇和愤怒,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但是虚假新闻消耗了民众对网络媒体的信任,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信任危机,影响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因此新闻的真实性是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新闻报道不变的内核。新闻报道的内容严重失实,视频内容和报道内容相差甚远。在新媒体图片短视频等迅速传播的今天,报社的新闻采编要对图片和视频的来源仔细调查,避免捏造虚假新闻和哗众取宠的现象。报社的新闻采编要保证新闻的具体和真实,阐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经过,减少含糊笼统的描述性语言,有选择的用事实表明观点,减少主观评论内容,注意文字的通顺和准确。报社的新闻采编要发挥出自身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优势,新闻采编经过科学的调查和核实,在实际工作中秉承真实性的基本原则进行主题和报道方式的选择。
(四)全面深入挖掘新闻内涵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信息大多停留在简单的事实报道,缺乏深刻的内涵剖析和全面深入的价值评论。目前报社新闻采编在即时性上虽然落后一步,但在新闻的深入挖掘和全面把握上占据优势地位,报社的新闻采编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项目,在社会热点新闻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为新闻报道提供带有思想内涵的深度报道,获得新闻受众的认可。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同质化严重,记者在新闻采编方面可以进行细化分工,进行差异化培养,形成专业性和个性化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报道视角。
(五)培养新媒体人才
新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文字、图片处理和摄像上,更要具备新媒体敏感度、观察思考能力、选题、编辑、设计、审美能力等,新媒体人才要具备产品和用户意识以及创新思维,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团队协作。报社要注重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为新媒体发展储备后续人才,为人才提供可靠的支持机制和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人才考核晋升机制,促使人才掌握新媒体技能,进行不同传播主体和终端的新闻供应。报社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优秀的新媒体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操守
新媒体背景下记者的新闻采编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经济利益驱动下过度迎合大众的新闻报道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难以持续发展,最终被市场淘汰,只有坚持自己的新闻操守才能在信息时代的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把握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媒体形式逐渐被人们冷落,传统媒体正不断尝试向新媒体转型,作为媒体核心内容的记者新闻采编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新媒体背景下报社记者的新闻采编仍存在着时效性不足、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能力不足、新闻真实性受到挑战、优质内容缺乏、新媒体人才缺乏和价值观念的缺失,面对这些问题,报社记者新闻采编要注意保留自身新闻权威性和新闻评论能力强的优势,建立新闻信息处理平台,对新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输出优质新闻内容,加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和价值底线,实现报社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新媒体时代促进报社的转型升级,为报社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当前仍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但相信只要报社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改变,创新发展,报社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